華文網

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油,哪種油最該買?別再買錯了!

油,我們頓頓吃飯都離不開,不僅增加食欲而且還能提供營養,
我們可以從其中攝取到必需的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同時它還能促進體內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但攝入過多的後果卻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幾率。有專家指出,我國近30年來心血管疾病的大幅攀升,食用油中不合理的脂肪酸構成是罪魁禍首。

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油,都是什麼鬼?

劣質油類

此類油是不符合國家規範,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贏取個人利益而產生的油,非但沒有營養,長期吃還會致癌。它們主要在一些餐廳裡出沒,尤其在一些高油的菜品,比如水煮魚,火鍋之類的,你也根本識別不出來,最好的避免的方法就是減少在外就餐。目前主要有地溝油和口水油兩大類。

地溝油

最近幾年出現的高度關注的油品,

我們在對它厭惡的同時,也透露我們出當前對食用油的不放心。它主要包括從下水道的油膩漂浮物中提煉出來的油,以及從屠宰場廢棄的劣質動物器官組織進行加工提煉出的油,價格比食用油低的多。

口水油

就是將飯店客人吃剩下殘羹剩飯回收,

撇出剩菜裡的油,由於已經混入了客人的口水,所以名為“口水油”。

“安全油”類

所謂“安全油”,指的符合國家標準的,不能對人體產生有毒,有害的物質,能滿足人們基本的脂肪酸需求的油品。

市售精煉油便是此類,通過壓榨法或浸出法制成的毛油,經過脫膠,脫臭,脫酸等“六脫”精煉工藝而製成的油。為了防止氧化,達到18個月的保質期,通常會加入抗氧化劑。

最大的優點在於發煙點高,所以適合炒菜,但一些維生素A、E、D、葉酸、葉綠素的等營養成分也損失殆盡。

一般這種油的包裝都是普遍大於2升,透明塑膠桶裝的,這都是精煉油的標準穿著,在超市里約80%以上都是這種油。

“健康油”類

所謂健康油,指的是在滿足人們基本安全需求的同時,

更能促進人體健康的油。包括市售初榨油和自榨油。

市售初榨油

相比精煉油少了“精煉”的過程,在低溫下壓榨,也沒有經過任何的化學工序,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料的營養成分,常見的亞麻籽油,橄欖油,紫蘇油等都是此類。小巧的棕褐色玻璃瓶是此類油品的標準穿著,在選購的時候也很容易識別。

自榨油

自己用機器和食材榨的油,如果說初榨油是“大家閨秀”的話,那麼自榨油就是“小家碧玉”,營養價值絲毫不比初榨油差,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原材料的安全衛生,防止病菌尤其是黃麴黴素等致癌物質的污染。

沒有最好的油,只有最好的搭配

現今人們普遍存在的問題除了選擇不對之外,吃的油品過於單一也是現今人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因為目前還沒有哪一種各類脂肪酸比例完美,性質又穩定,又適合各類烹調方法的油,即使再好的油,如果長期用油單一,會影響身體健康,建議油品攝入多樣化,長期更換食用油。

那麼如何更換油脂才能達到營養均衡呢?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的科學比例1:1:1,ω-6與ω-3的比例應為(4-6): 1為宜。

我們從飲食中的紅肉中就可以攝取到充足的飽和脂肪酸,所以以上的比例中就不考慮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基本上沒有人會去缺乏它。

只需要考慮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1:1即可,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有橄欖油,花生油,芥花籽油,山茶油;而多不飽和脂肪酸包括歐米伽3和歐米伽6,其中富含歐米伽3的有亞麻籽油、紫蘇油,富含歐米伽6的有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

一定要把不同類脂肪酸的油互換吃。比如這個月吃紫蘇油和花生油,下個月就吃亞麻籽油和大豆油。

有些愛健康的達人們說了,我吃的都是自榨油,如何才能營養更均衡呢?

我自己的經驗就是吃自榨油更容易掌控,我通常半個月榨一次油,每次會榨兩種油,其中一種必定會榨富含歐米伽3的亞麻籽或紫蘇籽作為涼拌油食用,因為這是我們國人普遍缺乏的脂肪酸。

為了營養更均衡,我會再榨一款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為1:1的調和油作為炒菜油食用,原料通常會選一種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花生、山茶籽)食材和一種富含多不飽和酸(黃豆、葵花籽、芝麻、核桃、南瓜籽)食材。

其中我最常用到的搭配是花生和黃豆,它們可謂絕配,一起“合作”製成花生大豆調和油,不管是出油率、味道,還是脂肪酸比例都是極佳的。

有些人說了,市面上買的調和油不也挺好,幹嘛這麼大費周折?

市面上的調和油,由於市場的不規範,很多調和比例也是模糊不清,它們也是廠家利潤最大的油品。拿花生大豆調和油為例,如果在大豆油里加上的一丁點比例和加上很大比例的花生油相比,既然都可以稱之為調和油,那廠家幹嘛不少加點花生油節約成本呢?

除了搭配均衡外,最重要的還是限量,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日油攝入量控制在25-30毫升,相當於白瓷勺2勺半的量,大家也一定不要超標了。

作者:趙波營養師

版權申明:本文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自榨油

自己用機器和食材榨的油,如果說初榨油是“大家閨秀”的話,那麼自榨油就是“小家碧玉”,營養價值絲毫不比初榨油差,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原材料的安全衛生,防止病菌尤其是黃麴黴素等致癌物質的污染。

沒有最好的油,只有最好的搭配

現今人們普遍存在的問題除了選擇不對之外,吃的油品過於單一也是現今人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因為目前還沒有哪一種各類脂肪酸比例完美,性質又穩定,又適合各類烹調方法的油,即使再好的油,如果長期用油單一,會影響身體健康,建議油品攝入多樣化,長期更換食用油。

那麼如何更換油脂才能達到營養均衡呢?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的科學比例1:1:1,ω-6與ω-3的比例應為(4-6): 1為宜。

我們從飲食中的紅肉中就可以攝取到充足的飽和脂肪酸,所以以上的比例中就不考慮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基本上沒有人會去缺乏它。

只需要考慮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1:1即可,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有橄欖油,花生油,芥花籽油,山茶油;而多不飽和脂肪酸包括歐米伽3和歐米伽6,其中富含歐米伽3的有亞麻籽油、紫蘇油,富含歐米伽6的有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

一定要把不同類脂肪酸的油互換吃。比如這個月吃紫蘇油和花生油,下個月就吃亞麻籽油和大豆油。

有些愛健康的達人們說了,我吃的都是自榨油,如何才能營養更均衡呢?

我自己的經驗就是吃自榨油更容易掌控,我通常半個月榨一次油,每次會榨兩種油,其中一種必定會榨富含歐米伽3的亞麻籽或紫蘇籽作為涼拌油食用,因為這是我們國人普遍缺乏的脂肪酸。

為了營養更均衡,我會再榨一款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為1:1的調和油作為炒菜油食用,原料通常會選一種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花生、山茶籽)食材和一種富含多不飽和酸(黃豆、葵花籽、芝麻、核桃、南瓜籽)食材。

其中我最常用到的搭配是花生和黃豆,它們可謂絕配,一起“合作”製成花生大豆調和油,不管是出油率、味道,還是脂肪酸比例都是極佳的。

有些人說了,市面上買的調和油不也挺好,幹嘛這麼大費周折?

市面上的調和油,由於市場的不規範,很多調和比例也是模糊不清,它們也是廠家利潤最大的油品。拿花生大豆調和油為例,如果在大豆油里加上的一丁點比例和加上很大比例的花生油相比,既然都可以稱之為調和油,那廠家幹嘛不少加點花生油節約成本呢?

除了搭配均衡外,最重要的還是限量,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日油攝入量控制在25-30毫升,相當於白瓷勺2勺半的量,大家也一定不要超標了。

作者:趙波營養師

版權申明:本文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