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過端午、飲雄黃”,雄黃富含砒霜,為何人們還爭相飲雄黃?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端午是有著絕對崇高地位的,因為它牽涉到一位歷史名人——屈原。除了祭奠愛國詩人屈原外,端午在民間民俗活動中也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點從它的稱謂上就可知一二,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我們老家有個習俗,就是新嫁娘第一年回娘家時,

那是相當隆重的,父母得給女兒女婿置辦許多禮物,如果恰好喜添新生兒,那要置備的禮物就更多。[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甯,因呼為女兒節。”由此就可以看出,端午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過端午吃粽子、插艾葉的習俗全國都大同小異,而有些地方,過端午還要飲雄黃酒。

那麼,

雄黃是個啥東東?過端午飲雄黃有何講究?

看過《白蛇傳》的朋友就知道,法海為了拆散許仙與白娘子,就專門了教了許仙一招,讓他在端午節給白娘子的黃酒中兌入雄黃,結果,白娘子現了原形,把許給嚇“死”了。

看看,雄黃多威武。

其實,雄黃是種有毒的礦物質。

雄黃,又稱作石黃、黃金石、雞冠石,是一種含硫和砷的礦石,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在空氣中可以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

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雖然雄黃酒裡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但是少量的砷是對身體有益的。

小孩子不能喝酒怎麼辦?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

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