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防範:高考臨近,謹防詐騙新套路!

近期,網警蜀黍們剛剛經歷了一場魔鬼式的執法資格考試,

深深體會了考試的艱辛,高考即將來臨,各位學生家長積極備考已到白熱化階段,而無孔不入的騙子們也已開始蠢蠢欲動,各種考前考後詐騙行為層出不窮,為提高考生和家長的分辨能力,增強防範意識,蜀黍整理了一些常見的詐騙行為,提醒考生和家長切莫上當受騙。

考前詐騙行為

1“准考證丟了”行騙

網上的不明電話請不要隨意撥打,不僅局限准考證聯繫電話。此外,此類資訊也不要隨意轉發,免得“好心辦壞事”。

2“准考證丟了可補辦”行騙

不少考生的家長會受到類似短信“您的孩子xxx准考證丟了,補辦需繳納xxx元補辦費用,為了不影響考生入場,請儘快打款給xxxxxx帳戶”。由於高考不能帶手機,家長無法聯繫上考生確認情況,

又怕真的丟了不補辦不能進考場,就很容易上當受騙。

如果考試忘帶或遺失了准考證,可以報告監考員,考點辦公室會通知考生領隊或學校核認考生,若確屬考生本人則為其開具書面證明。考生出示學校領隊開具的書面證明後,即可准予進入考室參加考試。當然考完後需要准考證核驗成績才有效,所以需要考後按程式找當地招考部門補辦。

3“出售高考真題”行騙

很多騙子號稱有內幕消息,有認識的“命題老師”等幌子,對考生進行“考前指導”或者直接出售“真題”,而這些都是需要收費的。可是,一旦錢打給騙子,騙子可能直接拉黑,甚至隨便發點試卷應付了事,誤導考生。

據瞭解,參與高考命題的人都要簽保密協議,承諾身份保密,不向任何人提供與高考命題有關的諮詢意見,不參加任何與本項考試有關的補習、輔導和助學活動等。

4“販賣作弊設備”行騙

不少騙子在網上兜售各種作弊器材,聲稱可以通過安檢,並表示買了設備就可以説明聯繫答題,傳答案。

其實現在高考越來越嚴,遮罩和探測無線通訊器材的設備也更加給力,想要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應該,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消極備考不說,一旦被發現反而會受到嚴厲懲處。

5“代考替考”行騙

一些騙子宣傳可以找大學生幫考生代考,如果考生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就很容易陷入此類騙局。很多騙子表示,高考主要查電子作弊,代考很難查出來,只要找一個和考生很像的大學生,拿著准考證就能混入考場。騙子一般會明碼標價,比如過一本線12萬元,過二本線10萬元。

其實,此類騙局的套路一般是給家長介紹代考程式,告知總的代考費用後,要求家長先交納幾百塊的定金,由於金額較小,家長還是願意一試的。交完錢後,“工作人員”會約一個指定地點見面,但見面前要交保障金,一般是幾千,並表示“主要是為了防止帶記者或員警,一旦發現保障金沒收”。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一旦打款,騙子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再也聯繫不上。

考後詐騙行為

1“混淆學歷和非學歷”行騙

以自考助學班、網路教育班等入學通知書矇騙考生及家長;部分辦學機構打著學歷教育的幌子,實際招收非學歷教育學員。

教育部嚴禁高校通過虛假宣傳、混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違規承諾等方式吸引甚至欺騙考生入學。考生和家長收到這樣的通知書,一定要通過市教育考試院網站進行查詢確認是否經過錄取審批。

2"偽造虛假招生資訊"行騙

通過編造虛假招生院校、虛假合作辦學單位招攬生源,更有甚者惡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網站、非法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網上公示錄取名單、偽造省級招辦錄取考生名冊和高校錄取通知書。

合法的普通高校招生院校名單均在教育部網站(www.moe.gov.cn)上公佈,除此之外的其他辦學機構均不具備普通高校招生資格。

3"利用自主招生"行騙

不法分子或仲介向考生和家長宣傳單獨招生、自主招生等,是學校的"自由招生"。只要交錢,就可不受約束,隨意突破文化成績要求。

目前開展自主招生的高校,都是經教育部門批准的。考生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自主招生測試合格,在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公示,高考成績達到相應的要求,最後經市錄取領導小組批准錄取,錄取後能在市教育考試院網站查詢到錄取結果。

4"利用定向招生"行騙

利用國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騙考生和家長,吹噓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學定向招生計畫,保證錄取,收取所謂"定向費"。

部分高校在某一地區的定向招生計畫都會向社會公佈,招生錄取辦法嚴格按照教育部和該地區的規定執行,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5"謊稱能點招"行騙

打著招生機構的朋友、校友、合作夥伴等幌子,謊稱可通過交錢換取內部指標、點招指標及計畫外指標等,降分錄取未達線考生。

招生指標不可能花錢買到。在錄取期間,教育考試院將及時發佈高校的錄取分數線,考生只有填報了有關高校志願且高考成績達到高校的錄取分數要求,才有機會被高校錄取。

6"利用補錄政策"行騙

利用考生及其家長不熟悉招生程式、規定的弱點,打著"補錄"的旗號行騙。

一些院校在第一次招生的時候因為填該學校的人少,沒有招滿,然後進行的第二次錄取或者第一次正常錄取人數達到了計畫名額,但到開學時部分學生未去報到,被自動取消入學資格,從而就有一部分名額空出,所以需要進行補錄。補錄的時候也需要填志願,一般到時候各省的招生辦就會發出通知,告訴考生哪些學校會進行補錄,請考生和家長一定通過正規管道瞭解補錄情況。

7"利用降分政策"行騙

明明屬於正常投檔和錄取的,卻稱是自己托關係走了後門,向考生家長邀功請賞,借機索取錢財。

教育考試院會及時公佈考生錄取結果和相關資訊,考生和家長可自己通過正規管道查詢,完全沒有必要從其他管道獲知,更沒有必要理會一些人員的"邀功請賞"。

以上詐騙行為,請考生們和家長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喲! 最後祝願各位考生,加油加油再加油,考上心儀的學校!

告知總的代考費用後,要求家長先交納幾百塊的定金,由於金額較小,家長還是願意一試的。交完錢後,“工作人員”會約一個指定地點見面,但見面前要交保障金,一般是幾千,並表示“主要是為了防止帶記者或員警,一旦發現保障金沒收”。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一旦打款,騙子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再也聯繫不上。

考後詐騙行為

1“混淆學歷和非學歷”行騙

以自考助學班、網路教育班等入學通知書矇騙考生及家長;部分辦學機構打著學歷教育的幌子,實際招收非學歷教育學員。

教育部嚴禁高校通過虛假宣傳、混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違規承諾等方式吸引甚至欺騙考生入學。考生和家長收到這樣的通知書,一定要通過市教育考試院網站進行查詢確認是否經過錄取審批。

2"偽造虛假招生資訊"行騙

通過編造虛假招生院校、虛假合作辦學單位招攬生源,更有甚者惡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網站、非法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網上公示錄取名單、偽造省級招辦錄取考生名冊和高校錄取通知書。

合法的普通高校招生院校名單均在教育部網站(www.moe.gov.cn)上公佈,除此之外的其他辦學機構均不具備普通高校招生資格。

3"利用自主招生"行騙

不法分子或仲介向考生和家長宣傳單獨招生、自主招生等,是學校的"自由招生"。只要交錢,就可不受約束,隨意突破文化成績要求。

目前開展自主招生的高校,都是經教育部門批准的。考生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自主招生測試合格,在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公示,高考成績達到相應的要求,最後經市錄取領導小組批准錄取,錄取後能在市教育考試院網站查詢到錄取結果。

4"利用定向招生"行騙

利用國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騙考生和家長,吹噓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學定向招生計畫,保證錄取,收取所謂"定向費"。

部分高校在某一地區的定向招生計畫都會向社會公佈,招生錄取辦法嚴格按照教育部和該地區的規定執行,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5"謊稱能點招"行騙

打著招生機構的朋友、校友、合作夥伴等幌子,謊稱可通過交錢換取內部指標、點招指標及計畫外指標等,降分錄取未達線考生。

招生指標不可能花錢買到。在錄取期間,教育考試院將及時發佈高校的錄取分數線,考生只有填報了有關高校志願且高考成績達到高校的錄取分數要求,才有機會被高校錄取。

6"利用補錄政策"行騙

利用考生及其家長不熟悉招生程式、規定的弱點,打著"補錄"的旗號行騙。

一些院校在第一次招生的時候因為填該學校的人少,沒有招滿,然後進行的第二次錄取或者第一次正常錄取人數達到了計畫名額,但到開學時部分學生未去報到,被自動取消入學資格,從而就有一部分名額空出,所以需要進行補錄。補錄的時候也需要填志願,一般到時候各省的招生辦就會發出通知,告訴考生哪些學校會進行補錄,請考生和家長一定通過正規管道瞭解補錄情況。

7"利用降分政策"行騙

明明屬於正常投檔和錄取的,卻稱是自己托關係走了後門,向考生家長邀功請賞,借機索取錢財。

教育考試院會及時公佈考生錄取結果和相關資訊,考生和家長可自己通過正規管道查詢,完全沒有必要從其他管道獲知,更沒有必要理會一些人員的"邀功請賞"。

以上詐騙行為,請考生們和家長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喲! 最後祝願各位考生,加油加油再加油,考上心儀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