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月子禁忌知多少?不懂坐月子害苦寶媽一輩子!

只要生過寶寶的媽媽們,肯定都聽過這句話:月子裡需要格外小心,否則就會得月子病的!是的,月子病確實讓許多媽媽們聞風喪膽。但是只要經過好好調理,不但可以遠離月子病,

而且還可以讓媽媽們變得更漂亮。

產後如何才能做到科學護理?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產後護理方面有哪些不正確的觀念,希望新媽媽們能引以為戒,更科學地做好月子。

一,分娩後臥床不動?

專家認為,產婦產後有惡露,如果整天臥床不動,

惡露就會排出不暢而滯留在宮腔內。惡露是細菌良好的培養“基地”。惡露排不出去,易使產婦發生官腔感染,進而會引發子宮內膜炎和子宮肌炎。

正確的做法是:產婦在產後6到8小時以後就可以坐起來吃飯、喝水,24小時以後就可以起床活動,在室內走走,每天走2—3次,每次走半小時,半個月後可以幹一些輕便的家務活,但持續的時間不宜過長,更不應幹較重的體力活,否則易誘發子宮出血及子宮脫垂。

此外,產婦還可以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每天進行一些簡單的鍛煉或做一做體操,這有利於其康復和保持良好的體形。

二,坐月子室內不能開窗通風?

月子裡讓室內通風是必要的,室內空氣不清新不流通,很容易滋生細菌,影響孩子和產婦的抵抗力,

還很容易引發孩子的呼吸道疾病和肺病。

還有就是室內不通風,二氧化碳濃度偏高,會影響產婦的心情,孩子還會由於缺氧啼哭不止。其實產婦要注意的是穿堂風,空調和風扇不要對著產婦的身體吹就可以了。天氣熱千萬不能悶著,不然會中暑的。

三,坐月子不能洗頭洗澡?

產後汗腺很活躍,容易大量出汗,乳☆禁☆房還要淌奶水,下身還有惡露,形成全向發粘,幾種氣味混在一起,身上的衛生狀況很差,極容易生病。這就要求產婦比平常更需要多注意衛生,多洗澡、洗頭、洗腳。

從科學道理上講,產後完全可以洗澡、洗頭、洗腳。只有及時洗澡、洗頭、洗腳,才可使身上清潔和促進全身血液迴圈,加速新陳代謝,保持汗腺乳能暢,

有利於體內代謝產物由汗液排出,還可以調節植物神經,恢復體力,解除肌肉和神經疲勞。

四,第一周就進補?

從古至今,生孩子都是家裡大事,想把所有有營養的都讓產婦吃,但進補不等於大吃二喝大魚大肉,調理得當、合理膳食非常重要。產婦胃腸功能較虛弱,消化系統跟不上,而且分娩前幾天胃口也不佳。應從少量開始吃。

正確的做法:產婦在生產完的三天內最好吃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為了通便可以另加一盤清爽可口的炒青菜;另外,小米粥、大米粥、雞蛋湯、掛麵也是好的選擇。

二三天后,胃口漸增,才開始進食其他滋補品。但胃口差時不要吃得太油膩,根據個人身體狀況。每天吃1—2個蛋,然後慢慢再酌加雞、魚、蝦、肉等,蔬菜與肉類要平均分配,均衡補充鐵質、鈣質、蛋白質等營養素和纖維,除了恢復體力外亦有助於乳汁的分泌。

產婦胃腸功能較虛弱,消化系統跟不上,而且分娩前幾天胃口也不佳。應從少量開始吃。

正確的做法:產婦在生產完的三天內最好吃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為了通便可以另加一盤清爽可口的炒青菜;另外,小米粥、大米粥、雞蛋湯、掛麵也是好的選擇。

二三天后,胃口漸增,才開始進食其他滋補品。但胃口差時不要吃得太油膩,根據個人身體狀況。每天吃1—2個蛋,然後慢慢再酌加雞、魚、蝦、肉等,蔬菜與肉類要平均分配,均衡補充鐵質、鈣質、蛋白質等營養素和纖維,除了恢復體力外亦有助於乳汁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