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被那些奇奇怪怪的小鎮日弄過嗎?

端午節我們是試運營,整個景區還沒建設完。

我們在端午節前找了幾個新媒體投出去了廣告,歡迎大家來玩。

但廣告上的景區部分,我們第一天沒有向遊客開放,但第二天開放了。

我們經驗不足,對不起大家。

群情激憤我倒是能理解的:當下西安旅遊最大的焦慮就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與永遠不夠看的周邊旅遊景區之間的焦慮。

花溪弄的出現(起碼在宣傳上來講)無疑是戳中了都市人的G點:一個江南小街,沒有陝西土鼈小鎮的標配,比如驢、磨盤、杏黃旗以及老優酪乳。放眼望去有白牆灰瓦的小清新建築,有園林,有穿漢服彈琴以及穿旗袍打著油紙傘的妹子。

是不是覺得很吸引人,是不是紮心了?是時候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了,冒著中暑的危險,暫離眼前的苟且,體驗一下西安向東100來公里的詩和遠方,然後在朋友圈發一波按兩下666的圖文。

結果到了之後,眼見的全是各類施工未完成的工地、奇奇怪怪的紅色條幅以及滿坑滿谷的遊人,

只有“沒有驢”是真實的,其他都是假的,沒有小橋流水人家,沒有打著油紙傘的妹子……這就好比你下了一晚上島國小電影,早晨興沖沖的點開一看發現是葫蘆娃全集!

出離的憤怒,有些群眾甚至憤怒到給當地旅遊局投訴……

▲ 花溪弄景區還在建設中 ©️ 遊客 未能找到確切ID

鄉黨們請不要急,別只顧著呵斥。

我倒覺得該景區並不是故意使壞,使壞是五塊錢遊曲江景點的黑車,大雁塔照相點會讓你花費數千元,去寺廟會被要求佈施,還有可能去假兵馬俑景區……

相比之下,花溪弄景區只是單純的有點蠢,太想趁端午節小假期了,設施未完工,便急急寫了一篇文章,找來幾個本地老司機,

搞了一波行銷。

但始料未及的是,景區錯估了都市人的熱情以及饑渴,久被本地旅遊業套路的都市人,在看到江南二字以後,饑渴之感就如那啥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拾了,紛紛表示想要去體驗。

本來是一段“老司機帶帶我”的美好佳話,結果半路翻車,摔的灰頭土臉不說,還陷入了輿論的漩渦裡。

蠢並不值得同情,但並不代表群毆這種蠢行為就是正確的。一個人的蠢可能是自發的,但一個景區的蠢蛋行為,則可能是參照了某些先例。

你再去回頭翻翻刷遍朋友圈的那波文案,是不是有點兒似曾相識的感覺:都市生活好累人啊,當下活的特別苟且……

這玩意改一改適用於各類美食、民俗村、旅遊景區甚至是農家樂,而且都是離你不超過150公里的遠方。

敢玩這個套路,那是之前已經有先輩們早就總結出了套路,知道都市人喜好什麼,我們去過的古鎮,走過的民俗村,看過的磨盤,拍過的驢……都是詩和遠方,自古情深留不住,從來套路暖人心,換個花溪弄景區,怎麼還一下子不適應了,覺得自己感情受到了莫大傷害?

還有群眾表示景區這種行為嚴重敗壞了旅遊行業,破壞了洛南的旅遊形象,我覺得嚴重了,它不僅沒有破壞洛南形象,甚至這種蠢事反而促進了洛南旅遊業能更加規範化以及有序化。

至少能讓他們明白,想從遊客兜裡掏錢,至少把基建做完再掏錢。讓熱衷於喜歡周邊遊的都市人更加清醒,不要因為一篇七拼八湊的文字外加幾張小清新照片就感動,它告訴饑渴的都市人在選擇旅遊景區的時候,是一件需要思考的事情,看到“江南”兩個字就頭腦發熱是不行的。

喜歡在景區裡歲月靜好沒什麼丟人的,喜歡自拍這都是人之常情,但僅僅從朋友圈看到一條消息就高☆禁☆潮起來,這才丟人。

一個花溪弄景區的錯誤很丟人,但不能認為就敗壞了洛南整體的旅遊形象,景區總會建設完工,還會有遊客去觀光,到時候再系統測評一下是不是坑才科學。

這些年陝西旅遊的各種負面事兒,天價面、賣假玉石,打遊客,黑車黑導遊才是對旅遊行業良續發展最致命的打擊。

這事兒如之前所說,錯誤根源在於景區太著急蹭小假期這趟車,但你堅持要怪罪拿了錢發文章的本地行銷號就有些高看本地新媒體了。

作為一個曾經的從業者,我贊同作者原文中新媒體沒有節操這個說法,這是一個看誰雞賊的行業。

本地新媒體前兩年懶得一批,從來不花心思在內容建設上,個個都是剪刀手,什麼熱門就抄什麼,文章內容換幾個關鍵字放在全國各地都適用。我曾經因為受不了抄襲,舉報了幾個號,竟然還被抄襲者打電話上門振振有詞的指責一番。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又去搜索了一下,發現這個號竟然還在,只是換了個頭像。然後居然又出現了一個“在西安”,一搜索,居然還是個假貨。

你看,本地新媒體成功的標誌就是不要臉,以及堅持不要臉,自然還有後來人繼續學這個道路。

▲ 兩個山寨“@在西安”

還有一種更加雞賊的就是各類資料流程、圖文流大師們了,文章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首先標題就寫的虛無縹緲,開頭就是定了!/震驚!/美爆了!/笑劈叉!/才知道!/大動作!/來了!……噴了!不加這些定語,不用感嘆號是不是就不會寫標題了?

但要把景區的失誤歸罪於本地的新媒體,其實是高看了他們,或者沒有認清楚自己的定位。

對於甲方來講,新媒體充其量就是個電線杆子罷了,老中醫來打個廣告,借精生子的來打個廣告,辦假證的來打個廣告,你不能因為看了某個廣告上當,然後去怪電線杆子沒有核實情況,首先是你因為熱愛圍觀電線杆子上的廣告,並覺得能治你的病。

©️ 網路

所以說,我們關注某個新媒體帳號,既要全面認識,又要客觀分析,不能簡單交人頭。你被某段文字感動,弄得心潮澎湃,只是文章的一種寫做方法,喜歡了就多看看,不喜歡了就取消關注,這樣最清爽。

去哪裡看風景,去哪裡洗滌靈魂,又要去哪裡體驗詩和遠方的生活,別的文章都是參照物之一,自己拿主意,畢竟這年頭壞人太多了,避免自己被套路的方法,就是儘快聰明起來。

作者:王司徒

相關閱讀:

當你遊覽陝西古鎮的時候,你在遊覽什麼?

陝西古鎮為什麼都有驢?

但一個景區的蠢蛋行為,則可能是參照了某些先例。

你再去回頭翻翻刷遍朋友圈的那波文案,是不是有點兒似曾相識的感覺:都市生活好累人啊,當下活的特別苟且……

這玩意改一改適用於各類美食、民俗村、旅遊景區甚至是農家樂,而且都是離你不超過150公里的遠方。

敢玩這個套路,那是之前已經有先輩們早就總結出了套路,知道都市人喜好什麼,我們去過的古鎮,走過的民俗村,看過的磨盤,拍過的驢……都是詩和遠方,自古情深留不住,從來套路暖人心,換個花溪弄景區,怎麼還一下子不適應了,覺得自己感情受到了莫大傷害?

還有群眾表示景區這種行為嚴重敗壞了旅遊行業,破壞了洛南的旅遊形象,我覺得嚴重了,它不僅沒有破壞洛南形象,甚至這種蠢事反而促進了洛南旅遊業能更加規範化以及有序化。

至少能讓他們明白,想從遊客兜裡掏錢,至少把基建做完再掏錢。讓熱衷於喜歡周邊遊的都市人更加清醒,不要因為一篇七拼八湊的文字外加幾張小清新照片就感動,它告訴饑渴的都市人在選擇旅遊景區的時候,是一件需要思考的事情,看到“江南”兩個字就頭腦發熱是不行的。

喜歡在景區裡歲月靜好沒什麼丟人的,喜歡自拍這都是人之常情,但僅僅從朋友圈看到一條消息就高☆禁☆潮起來,這才丟人。

一個花溪弄景區的錯誤很丟人,但不能認為就敗壞了洛南整體的旅遊形象,景區總會建設完工,還會有遊客去觀光,到時候再系統測評一下是不是坑才科學。

這些年陝西旅遊的各種負面事兒,天價面、賣假玉石,打遊客,黑車黑導遊才是對旅遊行業良續發展最致命的打擊。

這事兒如之前所說,錯誤根源在於景區太著急蹭小假期這趟車,但你堅持要怪罪拿了錢發文章的本地行銷號就有些高看本地新媒體了。

作為一個曾經的從業者,我贊同作者原文中新媒體沒有節操這個說法,這是一個看誰雞賊的行業。

本地新媒體前兩年懶得一批,從來不花心思在內容建設上,個個都是剪刀手,什麼熱門就抄什麼,文章內容換幾個關鍵字放在全國各地都適用。我曾經因為受不了抄襲,舉報了幾個號,竟然還被抄襲者打電話上門振振有詞的指責一番。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又去搜索了一下,發現這個號竟然還在,只是換了個頭像。然後居然又出現了一個“在西安”,一搜索,居然還是個假貨。

你看,本地新媒體成功的標誌就是不要臉,以及堅持不要臉,自然還有後來人繼續學這個道路。

▲ 兩個山寨“@在西安”

還有一種更加雞賊的就是各類資料流程、圖文流大師們了,文章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首先標題就寫的虛無縹緲,開頭就是定了!/震驚!/美爆了!/笑劈叉!/才知道!/大動作!/來了!……噴了!不加這些定語,不用感嘆號是不是就不會寫標題了?

但要把景區的失誤歸罪於本地的新媒體,其實是高看了他們,或者沒有認清楚自己的定位。

對於甲方來講,新媒體充其量就是個電線杆子罷了,老中醫來打個廣告,借精生子的來打個廣告,辦假證的來打個廣告,你不能因為看了某個廣告上當,然後去怪電線杆子沒有核實情況,首先是你因為熱愛圍觀電線杆子上的廣告,並覺得能治你的病。

©️ 網路

所以說,我們關注某個新媒體帳號,既要全面認識,又要客觀分析,不能簡單交人頭。你被某段文字感動,弄得心潮澎湃,只是文章的一種寫做方法,喜歡了就多看看,不喜歡了就取消關注,這樣最清爽。

去哪裡看風景,去哪裡洗滌靈魂,又要去哪裡體驗詩和遠方的生活,別的文章都是參照物之一,自己拿主意,畢竟這年頭壞人太多了,避免自己被套路的方法,就是儘快聰明起來。

作者:王司徒

相關閱讀:

當你遊覽陝西古鎮的時候,你在遊覽什麼?

陝西古鎮為什麼都有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