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過去的那個寒冬 他們救助了981個流浪者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勸導遇困人員進站接受救助。

劉源欣 眉山網記者 余毅 文/圖

春暖花開,萬象更新。回首已經過去的這個冬季,有這麼一群人,無論風霜雨雪,他們常常會出現在街頭巷陌,為那些流浪乞討人員送上一床厚實的棉被、一件暖和的棉衣、一份可口的食物,想方設法為他們找尋家人,讓我們感到陣陣暖意,他們就是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3月19日,記者從市救助管理站獲悉,近日該站“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暫告一段落,

在近5個月的專項救助工作中,該站共救助各類遭遇臨時生存危機人員981人,為他們送去溫暖與幫助。

2016年10月25日,市救助管理站啟動了一年一度的“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面向流浪乞討及遭遇臨時生存危機人員提供救助服務,讓他們感受到了寒冬中千載詩書城的城市溫度。寒冬送溫暖期間,市救助管理站在保障站內救助人員溫暖過冬的同時,加大街面主動巡查救助力度,

堅持每天常態化巡查和週二週五夜間巡查,對臨時遇困、露宿街頭的人員及時勸導進站接受救助,對不願意救助人員,發放禦寒衣物、食品和愛心卡片,並將其露宿地和活動區域納入巡查路線,做到每日探視、早晚送暖。工作人員嚴格做到“三帶三不”,即勸導中帶微笑、帶文明、帶尊重,做到不強制、不傷民情、不發生死亡。

據悉,專項救助期間,除了堅持每天常態化巡查和週二週五夜間巡查,

市救助管理站還建立了天氣應急工作機制,當日氣溫低於5攝氏度,工作人員全員上崗,分批次、全天候開展巡查救助。今年1月13日,夜間氣溫只有3℃,工作人員全員上崗分組開展街面巡查。當晚10點多,救助車來到老泉橋頭,工作人員黃箭帶上棉衣棉被,徒步前往橋下。原來黃箭在前幾日的巡查中,發現橋下有夜晚露宿的痕跡,便在當天巡查時特別注意。
果然,借著手電筒的燈光,一名男子躺在單薄的棉被中瑟瑟發抖。“你好,我們是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天氣這麼冷,暫時到我們救助站裡面避一避吧,有什麼困難我們幫助你一起解決。”一邊關切的詢問,黃箭一邊熟練的將大衣蓋在男子身上。面對突來的陌生好意,男子疑惑的搖了搖頭,轉身背對黃箭繼續躺下。黃箭仍然耐心地詢問著,身體怎麼樣?凍壞怎麼辦?在苦口婆心的勸說下,
男子終於開口,他因和家人賭氣從仁壽老家出來,在眉山三天了也沒有找到工作,為了省錢只能蝸居在這裡。經過耐心的勸導,該名男子跟誰黃箭上了救助車,在救助站住了一夜後,第二天由救助站購買了車票,踏上了回家路。

這樣的事情很多,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呂真武表示:“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讓那些因臨時遇困、無家可歸而在外流浪的人員及時得到救助。”在近5個月的專項救助工作中,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各類遭遇臨時生存危機人員981人,開展街面巡查276車次,提供勸導服務277人次,發放禦寒衣物、食品2943件。這一階段性工作雖然告一段落,但救助工作仍在持續,他們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説明更多的救助對象親人團圓,讓更多流浪乞討的人員包括未成年人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回歸校園。

”在近5個月的專項救助工作中,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各類遭遇臨時生存危機人員981人,開展街面巡查276車次,提供勸導服務277人次,發放禦寒衣物、食品2943件。這一階段性工作雖然告一段落,但救助工作仍在持續,他們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説明更多的救助對象親人團圓,讓更多流浪乞討的人員包括未成年人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回歸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