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分析指出並購將成為奢侈品集團尋求增長的新契機

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日前在最新一份全球奢侈品零售行業報告中表示,奢侈品零售行業將在2017年迎來轉機,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團LVMH(LVMH.PA)、Kering(PRTP.PA)和Hermes(HRMS.PA)的業績在第一季度均獲得了強勁的增長。

報告預計2017年全球奢侈品零售行業銷售額將增長7%,2016財年的平均增幅約為4%,鑒於目前實體零售市場普遍低迷且競爭激烈,因此各大奢侈時尚集團將以電商業務為新的增長點。

穆迪在報告中強調,該預測是基於LVMH集團和開雲集團第一季度的強勁業績而得出的,但整體銷售額增速會在下半年逐漸放緩。該報告還參考了CK母公司PVH集團、Ralph Lauren和Tiffany&Co.、資生堂以及Sandro母公司SMCP集團的業績表現,表示這些集團在2017年的銷售表現會有好轉,

但離重回雙位數增幅仍有很長一段距離。

據時尚頭條網資料顯示,2017財年第一季度,LVMH集團銷售額大漲15%錄得99億歐元,其中包含LV、Givenchy等奢侈品牌在內的時裝與皮革部門銷售額同比上漲15%至34.05億歐元;開雲集團第一季度收入則大漲31.2%至35.735億歐元,其中旗下擁有Gucci和YSL等品牌的奢侈品部門錄得增長34%至24.171億歐元;在亞洲消費者,特別是中國消費者需求增長的提振下,

愛馬仕第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1.2%至13.52億歐元。而在截至3月31日的2016財年內,旗下擁有卡地亞、IWC和梵克雅寶等珠寶腕表品牌的曆峰集團的銷售額減少3.9%至106.5億歐元。

穆迪機構高級分析師Vincent Gusdorf則指出,雖然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正逐漸恢復,但受全球地緣政治環境不穩定影響,復蘇速度緩慢,至少要到2020年,全球奢侈品零售業增長才有可能重新回到雙位數。

而美國地區的零售環境依舊不樂觀,

穆迪在報告中預計美國百貨商場的增長會進一步放緩,目前大多數美國奢侈時尚零售商正處於關店重組時期。此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國際購物中心理事會年度ReCon大會上有專家表示,今年至今美國百貨零售業共計關閉2880家門店,並預計該資料在年底將擴大至8640,創9年來新高,超過2008年關閉的6163家門店。據Costar投資策略研究中心預計,美國零售商至少需要合理化近10億平方英尺的零售空間,
才能扭轉每平方英尺銷售下降的趨勢。

美國輕奢服飾品牌Ralph Lauren由於業績持續不振,在過去幾個月內已關閉了數十家門店,其中包括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旗艦店。在截至4月1日的三個月,Ralph Lauren第四季度淨虧損較去年同期的4130萬美元擴大至2.04億美元,銷售額則同比大跌16.3%至15.7億美元。但穆迪認為,從長遠來看,品牌減少百貨管道出貨量和關閉經營不善門店等策略是正確的,

在減少運營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集團的財務靈活性與對消費者需求變動的應變能力。

至於奢侈品集團,穆迪預期並購費用將是LVMH集團和開雲集團等多品牌奢侈集團今年的主要開支,平均收購支出約為70億美元左右,而2016年僅為20億美元。滙豐銀行在4月發佈的一份報告中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認為奢侈品巨頭手中擁有的大量現金與成熟的多品牌管理經驗,將掀起新一輪的並購潮,並表示LVMH、Coach和開雲集團是最有可能進行收購的集團。

目前,LVMH集團已宣佈將以65億歐元收購Christian Dior時裝部門,而Coach則決定以24億美元收購Kate Spade,同時在與Michael Kors競購英國奢侈鞋履品牌Jimmy Choo。至於開雲集團,滙豐銀行認為其很有可能會拋售Puma的股權以獲得資金用於收購其他品牌,並提出LVMH集團有可能會兼併卡地亞母公司曆峰集團。

貝恩報告預計2017年全球各地區奢侈品零售消費增長資料

本週一,諮詢公司貝恩聯合義大利奢侈品協會 Fondazione Altagamma發佈的《Worldwide Luxury Market Monitor 2017 Spring Update(全球奢侈品市場監控報告 2017年春季版)》同樣預測,在中國和歐洲兩個市場的強勢推動下,全球奢侈品市場2017年的表現相比2016年將會有較大程度的好轉。報告中表示,2017年奢侈品市場的總銷售額預計將達到2590億歐元,增幅約為2%到4%,比去年12月預測的1%到2%增幅有所上調。

該報告作者之一Claudia D'Arpizio表示,在經歷過去年的寒冬後,奢侈品行業在2017年第一季度開始顯露復蘇跡象,中國消費者購買力的恢復對推動整個奢侈品行業增長有著很大的積極影響。據悉,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增幅已達4%,因為歐洲和中國消費者的較高支出抵消了美國和東南亞消費者支出的疲軟。貝恩諮詢機構合夥人Federica Levato則指出,今年的市場行情比以往要更加健康積極,這是此次提高預測的主要原因。

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正逐漸恢復,但受全球地緣政治環境不穩定影響,奢侈品行業復蘇速度依舊緩慢

按地區來看,報告認為隨著旅遊業的恢復,歐洲地區將成為奢侈品行業增長最快的市場,銷售額預計增幅在7%至9%之間。其中西班牙和英國或為熱門旅遊目的地。

貝恩在報告中強調,雖然美國依然是奢侈品行業中最大的一個市場,但由於美元走強和新總統特朗普上任後的政策主張,奢侈零售行業依然面臨著艱難的挑戰。有分析師表示美國百貨零售行業目前存在最大的弊端就是無法吸引千禧一代的年輕消費者,客流量仍舊以中老年消費者為主。

而在亞洲地區,報告預計中國內地銷售額增幅在6%至8%之間,但其他地區銷售額受匯率變動及關稅政策等影響,或下滑2%至4%。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將2010年至2014年的奢侈品市場稱作“Chinese Bulimia”,即受中國消費者需求旺盛促進增長的階段,期內,全球奢侈品行業在中國市場強勁需求的推動下增速非常驚人。而從2015年開始,報告認為奢侈品行業增速逐漸平緩,進入所謂的“New Normal”,即新常態階段。

報告中還預測,到2020年,全球奢侈品總銷售額將達到2800億到2900億歐元,年均增長率在3%到4%左右。到2025年,千禧一代將會占到奢侈品消費總量的45%,其中亞洲消費者的占比將會超過一半。

對於一向傳統的奢侈品牌而言,電商業務仍處於萌芽階段,LVMH集團直到5月初才正式推出首個自有的電商平臺,曆峰集團也於上月發佈年度財報後宣佈,將引進數位化人才來籌備自己的電商平臺,以刺激集團業績增長。

Claudia D’Arpizio則表示,對於奢侈品牌電商業務而言,唯一的”真正威脅“來自于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若亞馬遜正式地進軍時尚和奢侈品領域,奢侈品牌再想搶佔線上市場就晚了”。

報告最後指出,儘管2017年奢侈品市場的銷售額增速將會加快,但是各個奢侈品品牌表現之間的差距將會進一步加大,消費者對創新與創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Claudia D’Arpizio強調,即便隨著數位化程度地提高,電商業務在各大品牌中佔據的份額越來越大,但實體零售管道依然是奢侈品牌不可忽視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實體門店的重要性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部分奢侈品牌已意識到,門店數量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通過門店與消費者產生共鳴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將掀起新一輪的並購潮,並表示LVMH、Coach和開雲集團是最有可能進行收購的集團。

目前,LVMH集團已宣佈將以65億歐元收購Christian Dior時裝部門,而Coach則決定以24億美元收購Kate Spade,同時在與Michael Kors競購英國奢侈鞋履品牌Jimmy Choo。至於開雲集團,滙豐銀行認為其很有可能會拋售Puma的股權以獲得資金用於收購其他品牌,並提出LVMH集團有可能會兼併卡地亞母公司曆峰集團。

貝恩報告預計2017年全球各地區奢侈品零售消費增長資料

本週一,諮詢公司貝恩聯合義大利奢侈品協會 Fondazione Altagamma發佈的《Worldwide Luxury Market Monitor 2017 Spring Update(全球奢侈品市場監控報告 2017年春季版)》同樣預測,在中國和歐洲兩個市場的強勢推動下,全球奢侈品市場2017年的表現相比2016年將會有較大程度的好轉。報告中表示,2017年奢侈品市場的總銷售額預計將達到2590億歐元,增幅約為2%到4%,比去年12月預測的1%到2%增幅有所上調。

該報告作者之一Claudia D'Arpizio表示,在經歷過去年的寒冬後,奢侈品行業在2017年第一季度開始顯露復蘇跡象,中國消費者購買力的恢復對推動整個奢侈品行業增長有著很大的積極影響。據悉,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增幅已達4%,因為歐洲和中國消費者的較高支出抵消了美國和東南亞消費者支出的疲軟。貝恩諮詢機構合夥人Federica Levato則指出,今年的市場行情比以往要更加健康積極,這是此次提高預測的主要原因。

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正逐漸恢復,但受全球地緣政治環境不穩定影響,奢侈品行業復蘇速度依舊緩慢

按地區來看,報告認為隨著旅遊業的恢復,歐洲地區將成為奢侈品行業增長最快的市場,銷售額預計增幅在7%至9%之間。其中西班牙和英國或為熱門旅遊目的地。

貝恩在報告中強調,雖然美國依然是奢侈品行業中最大的一個市場,但由於美元走強和新總統特朗普上任後的政策主張,奢侈零售行業依然面臨著艱難的挑戰。有分析師表示美國百貨零售行業目前存在最大的弊端就是無法吸引千禧一代的年輕消費者,客流量仍舊以中老年消費者為主。

而在亞洲地區,報告預計中國內地銷售額增幅在6%至8%之間,但其他地區銷售額受匯率變動及關稅政策等影響,或下滑2%至4%。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將2010年至2014年的奢侈品市場稱作“Chinese Bulimia”,即受中國消費者需求旺盛促進增長的階段,期內,全球奢侈品行業在中國市場強勁需求的推動下增速非常驚人。而從2015年開始,報告認為奢侈品行業增速逐漸平緩,進入所謂的“New Normal”,即新常態階段。

報告中還預測,到2020年,全球奢侈品總銷售額將達到2800億到2900億歐元,年均增長率在3%到4%左右。到2025年,千禧一代將會占到奢侈品消費總量的45%,其中亞洲消費者的占比將會超過一半。

對於一向傳統的奢侈品牌而言,電商業務仍處於萌芽階段,LVMH集團直到5月初才正式推出首個自有的電商平臺,曆峰集團也於上月發佈年度財報後宣佈,將引進數位化人才來籌備自己的電商平臺,以刺激集團業績增長。

Claudia D’Arpizio則表示,對於奢侈品牌電商業務而言,唯一的”真正威脅“來自于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若亞馬遜正式地進軍時尚和奢侈品領域,奢侈品牌再想搶佔線上市場就晚了”。

報告最後指出,儘管2017年奢侈品市場的銷售額增速將會加快,但是各個奢侈品品牌表現之間的差距將會進一步加大,消費者對創新與創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Claudia D’Arpizio強調,即便隨著數位化程度地提高,電商業務在各大品牌中佔據的份額越來越大,但實體零售管道依然是奢侈品牌不可忽視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實體門店的重要性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部分奢侈品牌已意識到,門店數量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通過門店與消費者產生共鳴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