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罕見”高度評價中國空軍一款戰機,但認為“瓶頸”照樣突出

據美國一家著名的媒體《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近日報導,美國軍方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方人士”對於中國空軍的殲-11系列戰機的性能進行了高度評價,他們認為殲-11B和殲-11D等型號的戰鬥機在許多方面都“很現代化”並具有“中國特色”,

如飛行員顯示系統和“全玻璃化座艙”、機載制氧系統(説明飛行員在高空或做高難度飛行時保持意識),以及導彈來襲光學預警系統等都是全新裝備。

據該報導聲稱,同樣源自“側衛”蘇-27戰鬥機設計的殲-15和殲-16,

同樣代表了中國生產的第四代戰鬥機的“前沿成果”,未來均可投入到周邊爭議的海域。但是該報導同樣指出,中國工程師目前似乎還沒有找到辦法來解決“國產噴氣發動機的缺陷”。

殲-11系列戰鬥機是中國購買的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蘇-27的外銷版)的國產組裝飛機,

屬於三代半戰機。該機由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工業公司建立生產線,俄羅斯供應主要零件與系統,建立生產與組裝能力,後續衍生機型有殲-11B、殲-11BH和殲-11D。

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徹底改變了中國人對於戰爭的認識,也改變了中國人對於自身作戰能力的估量。

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決定向前蘇聯購買24架蘇-27SK單座戰鬥機和蘇-27雙座教練機。後來中俄又正式簽下中國引進蘇-27生產線的協定,由瀋陽飛機製造公司(112廠)在15年時間內製造200架蘇-27(也就是殲-11)。在後續衍生機型中值得一提的是殲-11B戰鬥機,在蘇-27SK戰機的設計基礎上換裝了國產綜合火控系統、全玻璃化座艙、四餘度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渦扇10“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等核心部件,
殲-11B重型戰鬥機已經成為中國空軍執行遠端空優作戰的主力。

其實根據中國空軍的具體情況,採取多快好省的辦法對三代半戰機進行四代機標準的技術改造(這話說得很繞)不失為一條現實而可靠的辦法。軍事專家聶政介紹,

中國對殲-11進行七大方面的隱身化改進,即機頭雷達罩、座艙蓋、發動機進氣口、機翼機體連接處、雙垂尾和起落架艙蓋及武器艙蓋等。具體包括:一是對機頭雷達罩和與機身連接的部位進行隱身設計;二是對座艙蓋玻璃進行金屬鍍膜處理,使其能夠反射前方或者側面的雷達波照射進座艙內部,還有可能會對座艙與機身的連接部位進行隱身化鋸齒形改進;三是對發動機進氣口進行整形處理,並在進氣口和發動機渦輪葉片上噴塗特種隱身塗料,使其雷達反射波盡可能最小;四是機體機翼連接處掛載特殊保形武器艙或副油箱,把這個側翼的最大雷達波反射源遮蔽掉,還可使武器內置化;五是雙垂尾改用外傾式設計,這在殲-11系列是第一次實現;六是起落架艙蓋和武器艙蓋的鋸齒式設計,進一步減少雷達反射面,有利於戰機的隱身化;七是採用先進的AESA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及一套能夠與之協調運行的新一代數位式電子戰系統(DEWS),可進一步減少電磁波的洩露並增加攻擊的有效性。

但是,目前來看殲-11B的大多數明顯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唯獨“渦扇”-10A發動機仍然“口碑欠佳”,不僅量能跟不上,而且品質控制也很成問題,返廠維修的發動機非常多。據說,“渦扇”-10A的推力也不如AL-31F。所以,“渦扇”-10A的可靠性和推力問題不僅對於殲-11戰鬥機而言是大問題,對於中國的隱形戰鬥機項目而言也是個大問題。

並在進氣口和發動機渦輪葉片上噴塗特種隱身塗料,使其雷達反射波盡可能最小;四是機體機翼連接處掛載特殊保形武器艙或副油箱,把這個側翼的最大雷達波反射源遮蔽掉,還可使武器內置化;五是雙垂尾改用外傾式設計,這在殲-11系列是第一次實現;六是起落架艙蓋和武器艙蓋的鋸齒式設計,進一步減少雷達反射面,有利於戰機的隱身化;七是採用先進的AESA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及一套能夠與之協調運行的新一代數位式電子戰系統(DEWS),可進一步減少電磁波的洩露並增加攻擊的有效性。

但是,目前來看殲-11B的大多數明顯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唯獨“渦扇”-10A發動機仍然“口碑欠佳”,不僅量能跟不上,而且品質控制也很成問題,返廠維修的發動機非常多。據說,“渦扇”-10A的推力也不如AL-31F。所以,“渦扇”-10A的可靠性和推力問題不僅對於殲-11戰鬥機而言是大問題,對於中國的隱形戰鬥機項目而言也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