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為什麼想要 Kindle,不怕它吃灰嗎?

最近有個朋友向我求助,問到底買哪款 Kindle 比較好。經過我的一番分析和推薦,她決定不買了…

大家對於 Kindle 的看法都很統一:買它是因為閱讀體驗好希望能更好地看書,買完閒置是因為自己並不會、或者說很少會用它看書…所以 Kindle 會出現在兩種清單裡:“你買過最值的電子產品是什麼?”和“你買過最雞肋的電子產品是什麼?”。

我雖然買了,但買的時間並不長,不到一年而已,倒也用它讀了幾本書,不過都是些通俗小說。這也是 Kindle 在硬體上的局限所致——螢幕 6 寸看 PDF 和漫畫不夠用,

看教材和工具書做筆記又不方便。

在電子書市場上,亞馬遜一家獨大。人們對於電子書閱讀器不像手機那樣在硬體上有諸多挑剔,因為閱讀器的核心是書,誰家的書最全、最多,才更能佔領市場。否則量你有更好地處理器、記憶體、設計,

內容不全也沒法跟亞馬遜正面剛,所以一些閱讀器才用了更開放的 Android 系統,換個姿勢懟 Kindle。

可以說正是 Kindle 定義了電子書閱讀器,不管是外形設計、還是使用體驗,其他的廠商都在學習 Kindle。而由於電子墨水屏成本高昂,其他閱讀器也並不能通過性價比來打敗它。何況亞馬遜向來是多產品線,覆蓋低端、中端、高端市場。

電子書的製作並不容易,校對、排版、重新編譯的複雜程度並不低,

何況有些書根本沒有最終版的文字檔——一些書會在排版設計時校稿,那麼就沒有文字版的最終印刷版,只有設計檔,想要做成電子書,還得重新修改原本的文字稿,和印刷版校對才行,然後才能編譯成電子書。

這也只有財大氣粗又有資源的亞馬遜能做大電子書了。

現在人人都有手機,閱讀器並非剛需,只是提升生活品質的調劑品,如果你本身並不經常讀書,

那麼即便抱著“買了Kindle我就能更方便地都更多書了”這樣的想法買了 Kindle,它最終的命運也多半是躺在抽屜裡吃灰。

在購買上,越貴越好是肯定的,但還得看預算和個人使用習慣。這張圖能告訴該怎麼選:

我自己選擇了 Kindle PaperWhite,原因有三:

1,手機 ppi 都上 400 ,入門版的馬賽克屏怎麼能忍!

2,即便我不會關燈躺被窩看書,但我並不能保證我時時都能在亮度足夠地環境下閱讀,所以我肯定會有需要背光地時候。

3,錢不夠買 Voyage 和 O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