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遊戲產業增速明顯 移動電競佔領制高點

近日,國內VR遊戲平臺造夢科技獲千萬元PreA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蔡文勝隆領投資領投。造夢科技接下來重點將投入在產品研發及市場拓展上,進一步鞏固國內線下VR遊戲分發平臺的優勢。

得益於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遊戲的玩法也一直在不斷變化中,從以前的手柄到電腦再到現在的智慧手機,從單機到多人即時對戰,遊戲玩家也從大眾眼中的重度網癮患者到職業選手,玩遊戲不再是不務正業,取得名次的職業玩家還能得到高額回報,根據國外知名的電子競技收入網站Esportsearnings提供的資料,2016年電競總獎金高達9200萬美元(合約6.4億元),相信2017年這一數位只會有增無減。

遊戲大眾化趨勢不可擋 明星玩家帶動效應明顯

不難發現,資本與市場越來越青睞於遊戲行業,催生出許多備受追捧的產品與賽事,大眾對遊戲的觀念也有了巨大轉變,不再談遊戲變色,加之智能手機的普及,從端游到手遊,遊戲玩家的數量和身份有了質的突破。當下最流行的《王者榮耀》就是代表,從小學生到中年人再到女性群體都是它的追隨者,遊戲不再是男性專屬。

智慧手機隨身攜帶的便捷,也打破了端遊固定場所的限制,等公車、坐地鐵、餐廳等餐時經常能看到拿手機玩遊戲的人,而一局遊戲也不會花費太長時間。另外,像《王者榮耀》這種多人對抗性的遊戲更是帶有很強的社交屬性,可以通過自動匹配和邀請好友的方式組隊,一場5對5的比賽必須要10人同時參加,與隊友協同作戰的方式大大增強了遊戲的趣味性,得到對方人頭或者贏得一局比賽時的成就感,

也是大家趨之若鶩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騰訊強大的運營平臺為《王者榮耀》的成功也奠定了基礎。

現實中很多明星也癡迷于遊戲,周傑倫、林俊傑、林更新、陳赫、angelbaby都是英雄聯盟的忠實玩家。而楊冪、田亮、鹿晗則是王者榮耀的追隨者,明星玩家不但提升了遊戲知名度,還帶動了不少人的參與。

周傑倫除了成為英雄聯盟的代言人,還與IDG共同創立“魔傑電競”品牌,

在深圳開設了旗艦店,直播玩《英雄聯盟》還創下單場3000萬人次的觀看紀錄,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電子競技正式成為體育專案 移動電競進入井噴時代

從遊戲行業延伸出的電子競技,已經成為取得國家政策背書的體育項目,

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聯發佈《關於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的行動方案》,其中就包含“開展電子競技遊戲遊藝賽事活動”的規範。同年9月,文化部發佈《關於推動文化娛樂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支持以遊戲遊藝競技賽事帶動行業發展,教育部也將“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增補進《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

如果說上述政策還停留在預想階段,那今年4月亞奧理事會宣佈,電子競技專案將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正式比賽專案則實實在在邁出了一大步,展望未來,也許離電競進入奧運會比賽專案的那一天也不遠了。

相較于端遊電競,中國移動電競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時代,已經超越了端遊電競的增速。據艾瑞諮詢顯示,2016年中國移動電競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130億元,增長率達148%。而在2017年整個市場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462億元,其主要推動力來自于《王者榮耀》的高收入,而從3月24日開始的王者榮耀職業聯賽將一直持續到7月8號,比賽現在還在進行中。

說起電競就不得不提王思聰,拋去富二代的身份,王思聰已經在電競領域做了很多佈局,從2011年開始進入,收購快要解散的CCM戰隊,更名組建iG電競俱樂部,2012年IG在美國奪得TI2冠軍,2015年9月,創立了香蕉計畫和遊戲直播平臺熊貓TV。幾乎完成電競產業鏈的全面佈局:上游研發與運營遊戲內容,中間產生製作內容,下游內容傳播。

隨著用戶“電競習慣”的建立,未來的電競市場將會迎來更多衍生內容與市場的進一步增長。未來移動電競將會成為生活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全民電競的重要推動力。(易體網/專欄作者 張婷婷)

電子競技專案將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正式比賽專案則實實在在邁出了一大步,展望未來,也許離電競進入奧運會比賽專案的那一天也不遠了。

相較于端遊電競,中國移動電競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時代,已經超越了端遊電競的增速。據艾瑞諮詢顯示,2016年中國移動電競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130億元,增長率達148%。而在2017年整個市場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462億元,其主要推動力來自于《王者榮耀》的高收入,而從3月24日開始的王者榮耀職業聯賽將一直持續到7月8號,比賽現在還在進行中。

說起電競就不得不提王思聰,拋去富二代的身份,王思聰已經在電競領域做了很多佈局,從2011年開始進入,收購快要解散的CCM戰隊,更名組建iG電競俱樂部,2012年IG在美國奪得TI2冠軍,2015年9月,創立了香蕉計畫和遊戲直播平臺熊貓TV。幾乎完成電競產業鏈的全面佈局:上游研發與運營遊戲內容,中間產生製作內容,下游內容傳播。

隨著用戶“電競習慣”的建立,未來的電競市場將會迎來更多衍生內容與市場的進一步增長。未來移動電競將會成為生活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全民電競的重要推動力。(易體網/專欄作者 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