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喜迎黨代會 e起看湖北|有一種溫暖,來自對全生命週期的健康守護

在談及近五年醫療服務變化時,家住武漢市洪山區青菱街紅霞社區的謝榮華深有感觸。他說,以前看病得半夜就去醫院排隊掛號,現在一個電話,“家庭醫生”就可以上門服務,

不但節約時間,還節約費用。

回眸過去五年,謝榮華的就醫體會僅僅是一個縮影。在此期間,湖北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進,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全民醫保體系日臻完善,看病可報銷重病有兜底;衛生應急能力顯著增強,大災之中仍有人守護健康;公共衛生服務水準逐步提高,一小一老都有保障。

看病更方便

基層小醫院也可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2016年2月,28歲的王靜在湖北洪湖市人民醫院生下孩子後,

出現了肺栓塞的症狀,暈倒、呼吸困難、心衰竭……情形極為危急。

“肺栓塞若不及時搶救死亡率高達90%,洪湖的醫療條件無法單獨完成患者的救治。”武漢協和醫院接到洪湖市人民醫院的緊急求援,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將王靜接到了武漢。在協和醫院歷經16天多學科聯合救治後,王靜進入平穩期,然後回到洪湖接受後續康復治療。

大醫院託管基層小醫院,是湖北省醫改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將優質醫療資源擴散下沉到醫療資源比較薄弱地區,讓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此外,湖北還通過互聯網送醫下鄉,協和、同濟、人民等多家大醫院均面向基層開展遠端醫療服務,患者在基層醫院就能通過網路看上省城的專家。

五年來,湖北加大推進醫療資源整合,以醫聯體為載體,加快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制度,推進分級診療實施。截止2016年底,全省已組建超過100家醫聯體,形成大醫院託管、醫療集團、直管社區、醫療協作、民營託管、遠端醫療等多種範式,合作對象涉及省內外。

2016年底,湖北還全面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同時,城市公立醫院將不低於20%的醫院專家號、預約掛號、住院床位預留給對口協作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方便簽約居民優先就診。

看病更便宜

醫院買藥比藥店還便宜

56歲的余女士家住武昌,去年被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正在湖北省腫瘤醫院進行定期化療。2017年4月6日,她開藥時算了一筆賬,取消藥品加成後,化療的主要藥物“吉西他濱”和“順鉑”的價格都有所降低,平均一個月買藥費用可少支出350元左右。

2017年4月5日15時,中南醫院門診三樓,

66歲的陳婆婆從專家病室走出來。她患了周圍血管病和腰椎間盤突出,醫生給她開了血管彩超和CT兩項檢查,還有兩盒藥,總計支出比原來費用減少了76.7元。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關鍵,是深化醫改的重中之重。我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由試點到全覆蓋,從2012年至2017年,前後歷經多年。

2017年4月1日零時起,湖北11家省屬醫院全面實行了綜合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加成(不含中藥飲片),一律實行零差率銷售外,在不增加百姓總體看病費用的前提下,對70項省管醫療服務專案價格進行調整。到今年底,所有城市公立醫院將實現全覆蓋。

此外,湖北還對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總量增長幅度設定指標,旨在進一步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切實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重病有兜底

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大幅提升

“感謝現在的好政策,不然我沒有勇氣去住院!”2016年5月31日,武漢市江夏山坡街和平村村民李麗萍抹著淚說。去年3月,李麗萍被確診為結腸癌。當年,她住院6次,總費用15.3萬元,新農合及大病保險報銷8.1萬元,自費7.2萬元。為此,家庭背上5萬元債務。

今年初,李麗萍被納入精准扶貧對象,遂前往武漢化療,5次住院花費5.8萬元。江夏區新農合辦工作人員為她算了一筆賬:5.8萬元,新農合報銷50%,即2.9萬元;大病保險報銷後,約達到60%;再按照精准扶貧醫療報銷兜底的政策,從精准扶貧醫療基金中補助她1萬多元,最終報銷比例達到80%。

2016年起,湖北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戶分類建檔立卡,做到一戶一檔、一人一卡、一病一方。確保貧困人群“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2013年起,湖北整體實施大病保險制度。大病保險無病種限制,所有參保居民住院治療按基本醫保政策報銷後,個人自付合規醫療費用仍超過8000元的部分,由商業保險再給予不低於50%比例報銷。截至2016年,累計受益群眾近50萬人次。

2016年,湖北各地又全面調整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政策,調整起付標準、提高報銷比例、增加最高支付額度,加大向重特大疾病等困難群體傾斜力度,增強保障精准度。省城鄉參保居民患大病後,再次報銷比例不少於55%。

大災無大疫

健康隨時有人守護

2016年夏天,湖北持續出現大範圍強降雨,多地遭受嚴重洪澇災害。孝昌縣白沙鎮衛生院黨員幹部24小時堅守在東村河大堤上,忙轉運災民、忙醫療救治、忙健康知識宣傳;天門市石河鎮衛生院被淹,8名黨員幹部跳進齊腰深的水中,用廢棄的汽車輪胎轉運鋼管、扣件、木板,搭起醫療救治的“生命通道”。

這樣高強度的工作狀態是受災地區醫務工作者們的常態,24小時不間斷守護、突發狀況的快速處置。無論是在大堤上、臨時醫療點,還是災民安置點,到處都有白衣戰士忙碌的身影。

在抗擊特大洪水中,全省共出動醫療衛生工作者近20萬人次,開展醫療保障、衛生防疫、監督執法、血吸蟲病防護等工作,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保障了軍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經受住了洪水的考驗,湖北也完成水陸空三位一體衛生應急救援體系佈局。

五年來,湖北法定傳染疾病總發病水準呈平穩態勢,愛滋病、結核病、地方病、職業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我省還率先在全國啟動了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工作,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逐步實現規範管理,全省建成健康管理機構1324家,開展健康管理簽約居民達1355萬人,健康管理工作實現了以鄉鎮為單位全覆蓋。

生得起生得好

二孩不再是“甜蜜的負擔”

2016年,咸安區婦幼保健院一個嬰兒呱呱墜地, 咸安區婦幼保健院院長吳長清幫嬰兒父母算了一筆賬,以該院為例,孕產婦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補服葉酸約240元;孕期產檢、產後訪視、產後檢查等需費用265元;住院分娩單胎順產費用約1200元左右;0至6歲兒童12次健康管理服務約485元。新政實施後,可節省費用2190元。

2016年1月1日,湖北省正式進入全面兩孩政策時代,“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對符合全面兩孩生育條件的夫妻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生育兩個以內(含兩個)孩子的,不實行審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2016年湖北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實施基本生育免費服務試點, 試點縣市、符合政策生育的已婚育齡群眾,在孕前、孕中、分娩、兒童保健等四個方面,可享受七項免費基本生育服務。政策內單胎順產產婦,只要沒有發生併發症,住院分娩期間基本可做到“不掏一分錢”。

目前,基本生育服務全程免費試點單位擴展到21個縣(市、區)。試點啟動以來,共為17195名孕產婦提供了免費住院分娩,全省55.86萬人次享受了基本生育免費服務。

此外,湖北還將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苯丙酮尿症和尿道下裂納入新農合大病補助範圍,新生兒疾病篩查、診斷、治療綜合防治機制基本建立。

醫養能結合

老人安心子女放心

2016年9月17日,住在荊門市瀏河社區的失能老人盧婆婆正在家裡樂享著另類便捷。按下電視遙控開關,輕觸“養老服務”鍵,瀏河社區居委會網格管理員畢薈的身影就出現在盧婆婆家的電視螢幕上。“您好,我想量血壓。”盧婆婆說。“好的,您稍等,護理員馬上到。”在居委會“智慧瀏河”服務平臺值班的畢薈趕緊應答。很快,社區護理員就來到盧婆婆的家,量血壓、測血糖、查心率……

這是該社區推出的一項居家醫養服務。社區老人家裡均配備有攝像頭等設備,老人只要打開電視,就能與社區服務平臺進行視頻通話,預定“養老服務”。

居家老年人簽訂養老醫療服務是覆蓋面最大的一種醫養結合模式,老年人在家就可享受到專業的醫療服務。目前武漢、襄陽、鄂州、宜昌、潛江5個城市已開展試點,今年將在全省推廣。

湖北省是全國比較早探索醫養結合路徑,引導醫療機構積極介入養老服務的省份。早在2014年4月,省衛生計生委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就制定了《湖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融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至今,基本形成了醫療機構開設老人病科模式、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模式、醫院養老院合辦醫養結合專案模式和與居家老年人簽訂養老醫療服務模式,四種較為成熟的模式。

2012年,省十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幸福湖北”是“五個湖北”建設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其重點之一應是“健康湖北”。 五年來,湖北持續推進深化醫改,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嚴控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全省個人衛生支出總額占衛生總費用比重由2008年的46.72%下降到2015年的33.52%;在全國率先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全面兩孩”惠及400多萬個家庭;科學應對血吸蟲病、H7N9等重大傳染病疫情;有序開展洪澇災害防汛救災,實現大災之後無大疫……“健康湖北”讓更多人感受到變化就在身邊。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湖北各地一項項政策出臺、一個個舉措落地,都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但改革進入深水區,也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如何讓政策落地更貼近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湖北還在努力探索、不斷細化各項醫改制度,相信我們一定能感受到更有溫度的健康保障體系。

從2012年至2017年,前後歷經多年。

2017年4月1日零時起,湖北11家省屬醫院全面實行了綜合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加成(不含中藥飲片),一律實行零差率銷售外,在不增加百姓總體看病費用的前提下,對70項省管醫療服務專案價格進行調整。到今年底,所有城市公立醫院將實現全覆蓋。

此外,湖北還對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總量增長幅度設定指標,旨在進一步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切實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重病有兜底

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大幅提升

“感謝現在的好政策,不然我沒有勇氣去住院!”2016年5月31日,武漢市江夏山坡街和平村村民李麗萍抹著淚說。去年3月,李麗萍被確診為結腸癌。當年,她住院6次,總費用15.3萬元,新農合及大病保險報銷8.1萬元,自費7.2萬元。為此,家庭背上5萬元債務。

今年初,李麗萍被納入精准扶貧對象,遂前往武漢化療,5次住院花費5.8萬元。江夏區新農合辦工作人員為她算了一筆賬:5.8萬元,新農合報銷50%,即2.9萬元;大病保險報銷後,約達到60%;再按照精准扶貧醫療報銷兜底的政策,從精准扶貧醫療基金中補助她1萬多元,最終報銷比例達到80%。

2016年起,湖北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戶分類建檔立卡,做到一戶一檔、一人一卡、一病一方。確保貧困人群“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2013年起,湖北整體實施大病保險制度。大病保險無病種限制,所有參保居民住院治療按基本醫保政策報銷後,個人自付合規醫療費用仍超過8000元的部分,由商業保險再給予不低於50%比例報銷。截至2016年,累計受益群眾近50萬人次。

2016年,湖北各地又全面調整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政策,調整起付標準、提高報銷比例、增加最高支付額度,加大向重特大疾病等困難群體傾斜力度,增強保障精准度。省城鄉參保居民患大病後,再次報銷比例不少於55%。

大災無大疫

健康隨時有人守護

2016年夏天,湖北持續出現大範圍強降雨,多地遭受嚴重洪澇災害。孝昌縣白沙鎮衛生院黨員幹部24小時堅守在東村河大堤上,忙轉運災民、忙醫療救治、忙健康知識宣傳;天門市石河鎮衛生院被淹,8名黨員幹部跳進齊腰深的水中,用廢棄的汽車輪胎轉運鋼管、扣件、木板,搭起醫療救治的“生命通道”。

這樣高強度的工作狀態是受災地區醫務工作者們的常態,24小時不間斷守護、突發狀況的快速處置。無論是在大堤上、臨時醫療點,還是災民安置點,到處都有白衣戰士忙碌的身影。

在抗擊特大洪水中,全省共出動醫療衛生工作者近20萬人次,開展醫療保障、衛生防疫、監督執法、血吸蟲病防護等工作,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保障了軍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經受住了洪水的考驗,湖北也完成水陸空三位一體衛生應急救援體系佈局。

五年來,湖北法定傳染疾病總發病水準呈平穩態勢,愛滋病、結核病、地方病、職業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我省還率先在全國啟動了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工作,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逐步實現規範管理,全省建成健康管理機構1324家,開展健康管理簽約居民達1355萬人,健康管理工作實現了以鄉鎮為單位全覆蓋。

生得起生得好

二孩不再是“甜蜜的負擔”

2016年,咸安區婦幼保健院一個嬰兒呱呱墜地, 咸安區婦幼保健院院長吳長清幫嬰兒父母算了一筆賬,以該院為例,孕產婦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補服葉酸約240元;孕期產檢、產後訪視、產後檢查等需費用265元;住院分娩單胎順產費用約1200元左右;0至6歲兒童12次健康管理服務約485元。新政實施後,可節省費用2190元。

2016年1月1日,湖北省正式進入全面兩孩政策時代,“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對符合全面兩孩生育條件的夫妻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生育兩個以內(含兩個)孩子的,不實行審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2016年湖北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實施基本生育免費服務試點, 試點縣市、符合政策生育的已婚育齡群眾,在孕前、孕中、分娩、兒童保健等四個方面,可享受七項免費基本生育服務。政策內單胎順產產婦,只要沒有發生併發症,住院分娩期間基本可做到“不掏一分錢”。

目前,基本生育服務全程免費試點單位擴展到21個縣(市、區)。試點啟動以來,共為17195名孕產婦提供了免費住院分娩,全省55.86萬人次享受了基本生育免費服務。

此外,湖北還將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苯丙酮尿症和尿道下裂納入新農合大病補助範圍,新生兒疾病篩查、診斷、治療綜合防治機制基本建立。

醫養能結合

老人安心子女放心

2016年9月17日,住在荊門市瀏河社區的失能老人盧婆婆正在家裡樂享著另類便捷。按下電視遙控開關,輕觸“養老服務”鍵,瀏河社區居委會網格管理員畢薈的身影就出現在盧婆婆家的電視螢幕上。“您好,我想量血壓。”盧婆婆說。“好的,您稍等,護理員馬上到。”在居委會“智慧瀏河”服務平臺值班的畢薈趕緊應答。很快,社區護理員就來到盧婆婆的家,量血壓、測血糖、查心率……

這是該社區推出的一項居家醫養服務。社區老人家裡均配備有攝像頭等設備,老人只要打開電視,就能與社區服務平臺進行視頻通話,預定“養老服務”。

居家老年人簽訂養老醫療服務是覆蓋面最大的一種醫養結合模式,老年人在家就可享受到專業的醫療服務。目前武漢、襄陽、鄂州、宜昌、潛江5個城市已開展試點,今年將在全省推廣。

湖北省是全國比較早探索醫養結合路徑,引導醫療機構積極介入養老服務的省份。早在2014年4月,省衛生計生委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就制定了《湖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融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至今,基本形成了醫療機構開設老人病科模式、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模式、醫院養老院合辦醫養結合專案模式和與居家老年人簽訂養老醫療服務模式,四種較為成熟的模式。

2012年,省十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幸福湖北”是“五個湖北”建設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其重點之一應是“健康湖北”。 五年來,湖北持續推進深化醫改,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嚴控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全省個人衛生支出總額占衛生總費用比重由2008年的46.72%下降到2015年的33.52%;在全國率先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全面兩孩”惠及400多萬個家庭;科學應對血吸蟲病、H7N9等重大傳染病疫情;有序開展洪澇災害防汛救災,實現大災之後無大疫……“健康湖北”讓更多人感受到變化就在身邊。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湖北各地一項項政策出臺、一個個舉措落地,都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但改革進入深水區,也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如何讓政策落地更貼近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湖北還在努力探索、不斷細化各項醫改制度,相信我們一定能感受到更有溫度的健康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