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資料共用是趨勢 順豐菜鳥為何還要“斷交”?

5月31日,菜鳥根據安全團隊的建議對全網物流資料進行資訊安全升級。由於需要加強對海淘、快遞櫃等物流資料的多重交叉驗證,順豐及豐巢在此環節不予以配合,6月1日零點,

菜鳥下線了豐巢介面資訊,順豐也以此為由表示不是自己主動關閉對菜鳥的資料介面。

順豐表示,本次菜鳥暫停豐巢資料介面,表面是以資訊安全為由,實際上是一場有針對性的封殺行動,除豐巢外,其他平臺均未關閉資料介面。菜鳥之所以封殺順豐,

背後的原因是阿裡方面一直希望順豐在雲計算上從騰訊雲切換至阿裡雲。

對此質疑,菜鳥於6月1日淩晨發表聲明表示,與所有物流夥伴是合作關係,而不是競爭。菜鳥不碰具體物流配送,沒有一輛快遞車,沒有一個快遞員,是憑藉物流合作夥伴的支持合作,共同提升了中國的快遞物流效率。

針對這場“資料之爭”,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週刊》主編姜奇平表示,

無論阿裡還是騰訊,本質上都是資料戰略。從物流方向講,目前分為兩種,一種是做物流出身的企業,另一種是互聯網人做物流,區別是傳統物流不會圍繞資料進行爭奪。

因為物流相當於是最接近終端客戶的業務,從客戶那裡得到的資料可以直接對產業鏈進行整合和梳理,甚至可以指揮生產,這不是簡單的拉貨概念。而互聯網人創立的新興物流想要得到客戶資料,

他們的爭奪是微商模式跟傳統商業模式的爭奪,一個是建立在社交網路的基礎上,另一個是建立在網路商城的基礎上,從互聯網角度判斷,微商模式將更加有競爭力,但最終爭奪的結果還需要讓市場與消費者進行取捨。

從產業鏈條與業務結構上看,菜鳥與快遞業是產業上下游的關係。由於快遞訂單量龐大(占快遞行業收入5成以上)、經菜鳥匯總、流轉的物流資訊相對集中,

菜鳥已經在快遞行業的上游形成壟斷。

據阿裡的資料,2016年菜鳥網路日均處理包裹量達到5700萬個,而2016年快遞行業日均包裹為8000萬個,菜鳥的處理量占比為71%,按《反壟斷法》的規定,已經達到壟斷的標準。

2016年7月,劉強東在央視《對話》節目中直言,菜鳥物流就是在為幾家物流公司搭建系統,說得好聽是提升這幾家快遞公司效率;說得難聽點,最後你等著瞧,這幾家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是被菜鳥物流給吸走。

他還說到,這些加入菜鳥聯盟的快遞都心知肚明,只不過是被“套牢”了而已。但是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順豐。

今年6月1日,菜鳥方面回應稱,“中國的快遞物流市場,未來必定每天有10億個包裹,不是我們的市場夠不夠大,而是我們的能力夠不夠的問題。”

“是形成各自獨立、協作有序的分層,還是只能有一個規則制定者,看來要靠這種戰鬥來決定了。”物流資料服務公司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認為,物流平臺之間的分工還沒有清晰的共識。

對此問題,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則表示,阿裡本身就是想做大物流,而順豐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所以必然想將其整合進來。但資料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最核心的東西,順豐不可能向阿裡讓步,因此順豐的退出屬於自我保護行為,也是合理的。

“對一個市值2000億元的企業來說,無償獻血給另一個公司,是不可能發生的。”快遞專家趙小敏認為,此次糾紛事件只是一個開始,實際上所有接入菜鳥網路的快遞日後都將面臨共用的博弈,不過由於“通達幫”主要流量來自阿裡系,他們的選擇立場與順豐不完全相同。

不過,中國物流協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菜鳥有生態物流資料駕馭力,順豐有閉環物流資料駕馭力,兩者在推動整個中國物流向全球擴張,把中國物流推向新高度上,應該多一些良性互動合作,少一些傳統商業思想下的互毆。

---------------------------------------

本文為財視media綜合,部分內容參考自:北京商報、21世紀經濟報導、華爾街見聞

Q群(418295218)

而是我們的能力夠不夠的問題。”

“是形成各自獨立、協作有序的分層,還是只能有一個規則制定者,看來要靠這種戰鬥來決定了。”物流資料服務公司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認為,物流平臺之間的分工還沒有清晰的共識。

對此問題,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則表示,阿裡本身就是想做大物流,而順豐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所以必然想將其整合進來。但資料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最核心的東西,順豐不可能向阿裡讓步,因此順豐的退出屬於自我保護行為,也是合理的。

“對一個市值2000億元的企業來說,無償獻血給另一個公司,是不可能發生的。”快遞專家趙小敏認為,此次糾紛事件只是一個開始,實際上所有接入菜鳥網路的快遞日後都將面臨共用的博弈,不過由於“通達幫”主要流量來自阿裡系,他們的選擇立場與順豐不完全相同。

不過,中國物流協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菜鳥有生態物流資料駕馭力,順豐有閉環物流資料駕馭力,兩者在推動整個中國物流向全球擴張,把中國物流推向新高度上,應該多一些良性互動合作,少一些傳統商業思想下的互毆。

---------------------------------------

本文為財視media綜合,部分內容參考自:北京商報、21世紀經濟報導、華爾街見聞

Q群(4182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