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場地之爭”折射全民健身“配套不足”

6月1日上午,一段視頻在網上熱傳:洛陽王城公園籃球場,

打籃球的年輕人和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因為場地問題產生矛盾,甚至出現了肢體衝突。後來警方介入此事,籃球場被封閉。經過民警調解,當事雙方在自願基礎上達成調解協定。(6月2日《重慶晨報》)

近些年來,在各類新聞報導中,關於廣場舞擾民引發衝突的事情屢見不鮮。但像新聞中這樣發展到“肢體衝突”的情況似乎不多。從視頻中看,確實是廣場舞一方先動的手,這也招致很多網友對於老人以老賣老的口誅筆伐。

然而,筆者卻想要從另一個視角,來看這件事以及它帶給我們的啟示。

筆者本人就是洛陽人,根據筆者的生活觀察,能夠提供給這些老年人活動的場所真的不多。在筆者所住之處附近,唯一能夠提供給這些中老年人活動的地方,只有一家中學的操場(早晚會開放給市民做鍛煉使用)。大爺大媽們又不可能都聚集在一個操場,

於是一到傍晚,人行道上每隔不遠就會聚集一批人跳廣場舞、鍛煉身體。堵塞人行道還算小事,反正晚上行人相對較少。更令人揪心的是,在筆者所住之處附近有一家醫院,每到晚上,醫院住院大樓門前的一片空地上,就會有一群阿姨跳廣場舞。按理說,住院的病人最需要安靜的休息環境,即使廣場舞的聲音不大,但多多少少也會對住院的病人有一些干擾。具體這裡有沒有爆發什麼衝突,
筆者並不瞭解,只不過這種狀況著實讓人擔憂。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國家一直在宣導全民健身、全民運動,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有時候我們想要運動卻沒有合適的場所。再講一個例子,筆者所住的社區比較老舊,未設有廣場之類的可以進行鍛煉的場所,而前文也講了附近唯一比較適合運動的地方,只有一個中學操場,於是社區裡面一群愛好踢毽球的居民,

每天早上六七點就在兩棟樓之間的空地上拉開網子踢毽球。還沒踢兩天,住一樓的大爺大媽們不樂意了,說踢毽球的聲音太大打擾到了他們休息,甚至說心臟病都要犯了。最後,鍛煉的人們要麼乾脆不練了,要麼換別的活動。

或許,筆者所講的情況比較不常見,可是運動設施和場地缺乏的現象,在全國範圍內也確實不容忽視。愛踢足球的孩子們少有綠茵場可以馳騁,

愛打籃球的孩子發現籃球場總被大爺大媽們佔據,愛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佔用著各種公共空間……怎麼辦?這不是我們希望看見的場景。的確,這些年來,國家在基礎體育事業方面的支出在不斷增加,但想要更好地滿足民眾的需要仍需時日。在目前的狀況下,繼續發生新聞中這樣的事仍很有可能。不想譴責老人,也不願委屈年輕人,那麼最好的辦法只有制定更加詳細的規則,約定好使用場地的時間,必要時有人進行管理,這樣才能避免更多衝突的發生,也才能更好地利用公共空間。與此同時,我們須要繼續加大對基礎體育設施的投資建設力度,更好地滿足公眾的需要,讓全民健身不再面臨尷尬,這樣才能夠擴大體育人口基數,為我國成為體育強國貢獻力量。

文/廖競文

約定好使用場地的時間,必要時有人進行管理,這樣才能避免更多衝突的發生,也才能更好地利用公共空間。與此同時,我們須要繼續加大對基礎體育設施的投資建設力度,更好地滿足公眾的需要,讓全民健身不再面臨尷尬,這樣才能夠擴大體育人口基數,為我國成為體育強國貢獻力量。

文/廖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