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內部打破” 華菱啃下“硬骨頭”

華菱湘鋼煉鋼爐臺上,工人正緊張有序作業。

華菱衡鋼管加工生產線。

華菱漣鋼2250熱軋板廠。

編者按:作為傳統產業的鋼鐵行業,近兩年市場和政策一直在過剩產能加速出清方面不遺餘力。

同時,供給側改革的春風又讓鋼鐵行業迎來了另一個生存發展的春天。成立于1999年的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面臨著同行業其他企業一樣的危機,同樣需要面對風雨無常、變幻莫測的市場。是被加速出清還是擁抱春天不斷生長壯大?櫛風沐雨,華菱始終選擇緊緊擁抱春天,將供給側改革進行到底。習近平總書記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準。
華菱如何練好內功,提高生產力水準,在行業重新洗牌的大背景下脫穎而出?紅網將推出系列報導《擁抱春天——華菱供給側改革紀實》。

相關連結:

時刻新聞記者 童妙 長沙報導

4月1日,華菱集團召開董事會,通過了《華菱集團職業經理人改革方案》,這意味著華菱集團將實施職業經理人改革,對現有集團公司高管成員按照“自願參與市場化改革,同步配套激勵約束”的原則,

將身份轉換為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建立市場化的薪酬結構和績效評價制度。

這,只是華菱集團深化內部改革的一個縮影。近3年來,華菱集團“從內部打破”,堅持市場、績效導向,深入持續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盤活“最有活力的資產”,硬是啃下了“三項制度改革”這塊 “硬骨頭”。

幹不好就要丟“帽子”

“幹不好就要丟‘帽子’,人人頭上都有指標,現在淘汰成為了常態。” 華菱湘鋼人力資源部部長張旭紅介紹。

圍繞“幹部能上能下”這一核心,華菱集團抓住“關鍵的少數”,樹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導向,建立以經理人任期評價、年度評價和重大事件評估相結合的考評制度,打破高管“鐵交椅”觀念,對中層幹部嚴格實施業績考核與尾數淘汰。

此外,華菱集團還先後出臺了《華菱集團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集團總部中層管理人員管理辦法》等制度,從領導人員入手,

以上率下,推動用人制度改革。同時,把專案作為幹部“賽馬場”,讓各級幹部在專案中鍛煉成長,幹出業績。

“2016年,我們公司‘幾上幾下’‘幾下幾上’的中層管理人員有好幾個。” 張旭紅說,現在幹部“上”“下”都成為了一種常態。

2016年,華菱集團和主體子公司班子成員精減17.5%,中層管理人員精簡超過20%。華菱集團、“三鋼”均完成內部組織機構優化精簡,精簡幅度最高的達到50%,基層管理和一般管理人員精減千人以上。

員工走出“保險箱”

“改革的成效不是看企業減了多少人,而是要看提高了多少勞動生產率,帶來多少效益。”華菱集團副總經理趙建輝介紹,集團一方面實行員工能進能出勞動制度,把真正有能力、願意與企業共同奮鬥的能者留下來,讓不能適應崗位工作的人員合規退出;一方面實行競聘上崗,規範崗位設置,控制用工總量,優化組織機構,實現員工隊伍精幹高效。

華菱漣鋼2250熱軋板廠橫切熱處理車間技術員李亨傑對此體會頗深。“其他很多部門都在精減人員,我們車間因為生產需要,還加人了呢!”李亨傑告訴記者,由於產品供不應求,客戶守在車間現場等著提貨,3月份車間是82人,4月份增加到了90人。

2015年以來,華菱集團共精簡崗位用工1萬多人,2016年華菱集團勞動生產率較上年提升30%。到今年底,集團鋼鐵主業用工總量將控制在2萬人左右,勞動生產率將接近鋼鐵行業前10名的勞動生產率水準。

“我們車間兩年減少了77人,現在是一個蘿蔔占三四個坑,但大家的素質頂得上!”在華菱湘鋼高線廠電氣車間主任陳超看來,人員精簡不僅優化了人力與組織結構,工作效率也高了很多,“現在推行多勞多得,大家積極性高了,也更好管理了。”

同時,華菱把加快智慧化製造作為持續深入優化人力資源的重要途徑,今年將加快創建 2-3個省級以上智慧製造示範生產線、車間。如湘鋼寬厚板廠水站的智慧化改造,該生產線人員精簡約一半,每噸材的電能消耗還下降了近3個千瓦時。

同崗位收入差距高達60%

在分配制度上,華菱實施分層分類差異化薪酬考評體系,實行全員薪酬與公司效益直接掛鉤。

“余八毛”就是華菱薪酬制度改革的典型個案。余韻律是華菱漣鋼鋼材銷售業務員,實行憑績效論薪酬後,他的月收入在扣除應繳部分後,一度只拿到0.8元,被人戲稱“余八毛”。但餘韻律不氣餒,經過努力成為集裝箱板和高強汽車用鋼銷售“業績王”,月收入最高超過3萬元。

“這個月可以拿多少錢?我想多拿錢,有哪些途徑可以提高收入?這些問題我們不需要問分廠領導,自己心裡算得清。”華菱湘鋼高線廠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在高線廠同崗位不同績效的員工,收入差距可達60%。

在新的績效考核機制的激勵下,衡鋼銷售總公司前兩個月的合同下達量都穩定在10萬噸以上。“剛開始改革時大家還有點不習慣,現在適應了多勞多得,大家做事都你追我趕。”華菱衡鋼物流中心貨運部部長謝忠華說。

如今,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精神在華菱集團已蔚然成風。

員工走出“保險箱”

“改革的成效不是看企業減了多少人,而是要看提高了多少勞動生產率,帶來多少效益。”華菱集團副總經理趙建輝介紹,集團一方面實行員工能進能出勞動制度,把真正有能力、願意與企業共同奮鬥的能者留下來,讓不能適應崗位工作的人員合規退出;一方面實行競聘上崗,規範崗位設置,控制用工總量,優化組織機構,實現員工隊伍精幹高效。

華菱漣鋼2250熱軋板廠橫切熱處理車間技術員李亨傑對此體會頗深。“其他很多部門都在精減人員,我們車間因為生產需要,還加人了呢!”李亨傑告訴記者,由於產品供不應求,客戶守在車間現場等著提貨,3月份車間是82人,4月份增加到了90人。

2015年以來,華菱集團共精簡崗位用工1萬多人,2016年華菱集團勞動生產率較上年提升30%。到今年底,集團鋼鐵主業用工總量將控制在2萬人左右,勞動生產率將接近鋼鐵行業前10名的勞動生產率水準。

“我們車間兩年減少了77人,現在是一個蘿蔔占三四個坑,但大家的素質頂得上!”在華菱湘鋼高線廠電氣車間主任陳超看來,人員精簡不僅優化了人力與組織結構,工作效率也高了很多,“現在推行多勞多得,大家積極性高了,也更好管理了。”

同時,華菱把加快智慧化製造作為持續深入優化人力資源的重要途徑,今年將加快創建 2-3個省級以上智慧製造示範生產線、車間。如湘鋼寬厚板廠水站的智慧化改造,該生產線人員精簡約一半,每噸材的電能消耗還下降了近3個千瓦時。

同崗位收入差距高達60%

在分配制度上,華菱實施分層分類差異化薪酬考評體系,實行全員薪酬與公司效益直接掛鉤。

“余八毛”就是華菱薪酬制度改革的典型個案。余韻律是華菱漣鋼鋼材銷售業務員,實行憑績效論薪酬後,他的月收入在扣除應繳部分後,一度只拿到0.8元,被人戲稱“余八毛”。但餘韻律不氣餒,經過努力成為集裝箱板和高強汽車用鋼銷售“業績王”,月收入最高超過3萬元。

“這個月可以拿多少錢?我想多拿錢,有哪些途徑可以提高收入?這些問題我們不需要問分廠領導,自己心裡算得清。”華菱湘鋼高線廠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在高線廠同崗位不同績效的員工,收入差距可達60%。

在新的績效考核機制的激勵下,衡鋼銷售總公司前兩個月的合同下達量都穩定在10萬噸以上。“剛開始改革時大家還有點不習慣,現在適應了多勞多得,大家做事都你追我趕。”華菱衡鋼物流中心貨運部部長謝忠華說。

如今,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精神在華菱集團已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