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觀眾一眼就能識破的假場景,又何必故弄玄虛?

補看了幾期浙江衛視的《真星話大冒險》,有一個感受想要跟大家分享。

首先,這是一檔號稱原創街頭互動挑戰脫口秀的節目,先不說別的,就這“真星話”諧音“真心話”的做法,居然沒有被要求改名也是有些意外。

至於具體的內容,節目每期會邀請一位明星,由主持人開車帶著這位明星在市區裡接拼車乘客,套用“真心話大冒險”的遊戲形成環節和懸念衝突,每一位乘客與明星之間的互動則為主要看點。

比如第一期明星嘉賓是寧靜,由主持人伊一和沈濤駕車帶著寧靜在杭州市區“拉活兒”,準確的說就是接拼車的單,以此希望通過普通乘客與後排坐著的寧靜之間產生有趣的互動。

而貫穿始終的就是“真心話大冒險”,乘客可以直接問一個問題,也可以抽取網友的尖銳問題。在最後的抽籤中,如果抽到的是大冒險,則需要集體下車,找到關主楊迪,完成由他設計的大冒險遊戲。

目前節目已經播出四期,

除了寧靜,還有大張偉、Henry、金大川和柳岩作為單期嘉賓參與了節目錄製。

不難發現,這個節目其實走的還是明星訪談的任務邏輯,比如在這一期中就問到了寧靜對未來兒媳婦的標準,以及之前和《花少》成員之間的關係等話題。只不過,節目把訪談這件事放到了專車上而不是演播室,通過專車接單營造出一種看似真實的“打車場景”,讓每一位乘客也像隨機產生的新人物一樣,

讓節目有一種突發感和真實感。

但是,這種一眼就能被觀眾識破的場景設定,真的以為用接單拼車和真實行駛的狀態就能塑造成功嗎?一輛被裝飾得“花裡胡哨”的車,兩位主持人加一位明星,車內多個攝像頭以及給後排嘉賓補面光的led燈,這樣的場景之下,相信沒有觀眾會認為這是真實的乘客。關鍵是,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不是真實乘客,而節目中的這些乘客還要表現出是真實拼車的狀態,

這就很尷尬了。

所以這就是冷眼君想說的,觀眾一眼就能識破的假場景,為什麼節目組還要故弄玄虛?

當然有的人會說,這是為了節目效果和安全性。畢竟還是一檔脫口秀節目,需要有大量的語言梗和話題推進,如果只是前排的主持人去提問,那顯然不對,既然有專車的場景,那就一定需要由乘客去完成提問,一方面營造出一種真實感,一方面也是避免讓主持人提問敏感問題而尷尬。

另外,畢竟是明星,要真的在路上接單,對於乘客完全失控,那節目也就沒法做了。

對於節目效果這件事,其實大部分觀眾還是能夠理解的,但是本身的設計就很假,還要儘量演得很真,這就不得不讓觀眾覺得節目是在故弄玄虛了。

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來看看國外的同類型節目的處理方式。

我們先來看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柯登深夜秀》,其中有一個“拼車秀”的環節,就是由主持人柯登以每天上班路上用Uber帶一位順路乘客為背景,而每期的乘客就是當期大來賓。整個過程其實是訪問+車內KTV,氣氛非常輕鬆。

但是從開始到結束,節目完全沒有製造明星乘客用手機叫車的內容,而是直接從已經坐上車開始,因為他們要知道,讓明星自己叫車這件事會有多傻。

雖說這只是《柯登深夜秀》的一個環節,但是整段內容的感覺還是很有獨立成章的味道在的。而之所以好看,就是因為節目把最精彩的內容直給到觀眾,不刻意製造所謂的真實,把一眼就能識破的設計舍掉,不騙自己,也不騙觀眾,就是一段在車內完成的唱K與訪談。

我們再來看韓國tvN的《現場脫口秀TAXI》,話說《真星話大冒險》跟韓國的這版簡直有點兒像。節目由金昌烈和李英子主持,看看,男女主持的設置是不是都跟《真星話大冒險》一樣。從這檔節目的描述來看,就是非常清楚的明星訪談,只不過訪談的發生場景在裝滿攝像機的車內。

但請注意,在這個節目裡,也完全沒有乘客叫車的行為,就是把車當做了行駛中的訪談演播室,不刻意製造突發感,即使中間有新人增加,也是直接告訴嘉賓,而不是配合演出一種意外,即使他們能夠演出來。

相比前面《柯登深夜秀》的一個環節,《現場脫口秀TAXI》就是一個完整的一小時節目樣態,提問由主持人以及中間新加入的嘉賓好友完成。同樣是以計程車或專車為場景,流暢度也很高,節奏和笑點也很自然。

有一個細節值得一提,從嘉賓坐上計程車時就有鏡頭交代,這輛車其實是一輛該嘉賓的專車,徹底做成行進中演播室的感覺。

其實國內還有很多以計程車為表現形式的節目,但無一例外都是去掉了真實打車或叫車的行為。比如早年BTV生活的《超級計程車》,就是一檔民生訪談節目,就時下熱門話題去進行訪問,而被訪者多是普通人。

比如有一期就是應屆生求職的話題,主持人直接把車開到某大學,親自探訪招聘會現場,然後把一些大學生拉到車裡單獨進行採訪。可以發現,這輛“超級計程車”並沒有接受乘客的真實街邊打車,而是由主持人去尋找話題乘客,在車內完成訪問。

很多地面頻道其實也有同類型的節目,湖南、浙江、上海都有,而且統一的做法就是答題闖關贏獎品,而對於乘客是不是自己打車還是節目組安排的,並沒有糾結,因為觀眾知道都是安排好的,觀眾只需把注意力放在答題闖關和話題本身就好。

所以我們會發現,沒有刻意製造那種打車或叫車的真實感,節目也都是成立的,完全不影響節目的精彩程度。

如果你要說這都是明星的案例,《真星話大冒險》是素人叫車,好,第一季的《尖叫吧路人》有沒有印象,那也是素人叫車。

在這個節目中,明星直接擔任司機,體驗一天的專車司機角色。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接單,也需要跟乘客一起完成一些規定任務。而在這個節目中,營造的就是真實打車場景,明星司機接單送乘客。而這個感覺其實跟《真星話大冒險》的設定基本一致,而更一致的是,所有乘客都是“演”出來的真實感。

所以考慮到一季節目所需要的素人乘客實在太多,於是《尖叫吧路人》從第二季開始就捨棄掉了這種“真實叫車接單”的形式,因為實在太假還費勁。所以之後的內容就變成了戶外任務真人秀,車,只是單期節目明星轉場移動的工具。

比如在第二季《尖叫吧路人》的一期中,嘉賓就是李晨和薛之謙,他倆的任務是邀請足夠多的人來參加晚上的派對,而這個中間需要完成很多戶外任務,比如通過節目組提供的一毛錢硬幣交換到足夠多的派對飾品,這就完全捨棄掉了車這個元素,幾乎全程在戶外完成各類挑戰任務。

總之冷眼君想說的是,現在觀眾都不傻了,刻意的去製造某種看似真實的場景,其實並不討巧。一眼就能識破的設計,還不如不要,而且事實證明,不要,節目也依然成立。如果弄巧成拙的話,就怪不得彈幕裡總說節目“太假了“。

其中有一個“拼車秀”的環節,就是由主持人柯登以每天上班路上用Uber帶一位順路乘客為背景,而每期的乘客就是當期大來賓。整個過程其實是訪問+車內KTV,氣氛非常輕鬆。

但是從開始到結束,節目完全沒有製造明星乘客用手機叫車的內容,而是直接從已經坐上車開始,因為他們要知道,讓明星自己叫車這件事會有多傻。

雖說這只是《柯登深夜秀》的一個環節,但是整段內容的感覺還是很有獨立成章的味道在的。而之所以好看,就是因為節目把最精彩的內容直給到觀眾,不刻意製造所謂的真實,把一眼就能識破的設計舍掉,不騙自己,也不騙觀眾,就是一段在車內完成的唱K與訪談。

我們再來看韓國tvN的《現場脫口秀TAXI》,話說《真星話大冒險》跟韓國的這版簡直有點兒像。節目由金昌烈和李英子主持,看看,男女主持的設置是不是都跟《真星話大冒險》一樣。從這檔節目的描述來看,就是非常清楚的明星訪談,只不過訪談的發生場景在裝滿攝像機的車內。

但請注意,在這個節目裡,也完全沒有乘客叫車的行為,就是把車當做了行駛中的訪談演播室,不刻意製造突發感,即使中間有新人增加,也是直接告訴嘉賓,而不是配合演出一種意外,即使他們能夠演出來。

相比前面《柯登深夜秀》的一個環節,《現場脫口秀TAXI》就是一個完整的一小時節目樣態,提問由主持人以及中間新加入的嘉賓好友完成。同樣是以計程車或專車為場景,流暢度也很高,節奏和笑點也很自然。

有一個細節值得一提,從嘉賓坐上計程車時就有鏡頭交代,這輛車其實是一輛該嘉賓的專車,徹底做成行進中演播室的感覺。

其實國內還有很多以計程車為表現形式的節目,但無一例外都是去掉了真實打車或叫車的行為。比如早年BTV生活的《超級計程車》,就是一檔民生訪談節目,就時下熱門話題去進行訪問,而被訪者多是普通人。

比如有一期就是應屆生求職的話題,主持人直接把車開到某大學,親自探訪招聘會現場,然後把一些大學生拉到車裡單獨進行採訪。可以發現,這輛“超級計程車”並沒有接受乘客的真實街邊打車,而是由主持人去尋找話題乘客,在車內完成訪問。

很多地面頻道其實也有同類型的節目,湖南、浙江、上海都有,而且統一的做法就是答題闖關贏獎品,而對於乘客是不是自己打車還是節目組安排的,並沒有糾結,因為觀眾知道都是安排好的,觀眾只需把注意力放在答題闖關和話題本身就好。

所以我們會發現,沒有刻意製造那種打車或叫車的真實感,節目也都是成立的,完全不影響節目的精彩程度。

如果你要說這都是明星的案例,《真星話大冒險》是素人叫車,好,第一季的《尖叫吧路人》有沒有印象,那也是素人叫車。

在這個節目中,明星直接擔任司機,體驗一天的專車司機角色。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接單,也需要跟乘客一起完成一些規定任務。而在這個節目中,營造的就是真實打車場景,明星司機接單送乘客。而這個感覺其實跟《真星話大冒險》的設定基本一致,而更一致的是,所有乘客都是“演”出來的真實感。

所以考慮到一季節目所需要的素人乘客實在太多,於是《尖叫吧路人》從第二季開始就捨棄掉了這種“真實叫車接單”的形式,因為實在太假還費勁。所以之後的內容就變成了戶外任務真人秀,車,只是單期節目明星轉場移動的工具。

比如在第二季《尖叫吧路人》的一期中,嘉賓就是李晨和薛之謙,他倆的任務是邀請足夠多的人來參加晚上的派對,而這個中間需要完成很多戶外任務,比如通過節目組提供的一毛錢硬幣交換到足夠多的派對飾品,這就完全捨棄掉了車這個元素,幾乎全程在戶外完成各類挑戰任務。

總之冷眼君想說的是,現在觀眾都不傻了,刻意的去製造某種看似真實的場景,其實並不討巧。一眼就能識破的設計,還不如不要,而且事實證明,不要,節目也依然成立。如果弄巧成拙的話,就怪不得彈幕裡總說節目“太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