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冷兵器五大奪魂槍:第四抽槍帶肉第二刺骨帶腸,第一奪命閻王

在中國古代冷兵器中,槍排在十八般兵器第二位。槍的叫法,最早出現在殘唐,宋代以後盛行,特別是宋代,槍是軍中主要長兵器。宋代的槍名目很多,兵書中有“槍九色”,形制不同,

作用不同。宋代以後,槍又出現許多形制,有些槍設計獨特,殺傷力非常強,一刺斃命,可謂奪魂槍。下面這五種槍,便是古代冷兵器中的“奪魂槍”。第五鉤住殺,第四抽槍帶肉,第三掏心鉤腸,第二刺骨帶腸,第一攪爛五臟號為奪命閻王。

第五種:雁翎槍。清代一種槍,
槍長七尺二寸,槍頭為八寸,槍桿長六尺,粗約三寸餘,硬木製成。槍頭為煉鐵所制,槍尖為扁平梭形狀。杆尾有鐵鐏,長為四寸。此槍的致命設計是槍尖下的雙鉤和菱形鋒刃,菱形鋒刃可給敵人致命一刺,如果刺不中,回槍時雙鉤則能將敵人鉤住,使失去自由的敵人成為戰友的槍下鬼。

第四種:蒺藜槍。宋代一種槍,槍頭長而大,約一尺三寸,中有凹槽,槍桿長六尺,近槍尖處有數對鐵鉤刺,槍桿尾部有鐵鐏。此槍是宋代車戰時,頭車士兵所用兵器,號為先鋒槍。槍尖的曲形鋒刃和倒鉤設計,使此槍成為一種絕殺兵器,刺到身上拔出來,能帶下半斤肉,特大的傷口令敵人血盡斃命。

第三種:單鉤槍。宋代一種騎戰槍,槍頭長五寸,呈三角形。底部兩角向外突出,寬約兩寸,底部兩角向外突出,寬約兩寸,底部兩尖刃斜線向上,形成頭部尖角。此角為銳角,槍頭中有脊。此槍與雙鉤槍類似,破甲,紮到敵人腹內掏心鉤腸。

第二種:雙鉤槍。宋代一種騎兵槍,長一丈二尺,槍頭較普通槍頭長約七寸,寬寸餘,頭部呈銳角。槍頭中有脊,兩側有刃。槍頭尾部有兩個或數個突出的側鉤,均裝於槍頭的兩側或四周。槍桿尾部有鐏,可插入地下,槍桿上系有牛皮繩,供提攜之用。此槍曾是戰場上的煞星,獨特的槍頭設計,使這種槍可以破甲,刺入敵人體內傷筋刺骨,
腸子都能帶出來,一槍斃命。

第一種:拐刃槍。宋代一種致命兵器,槍頭長而鋒利,刃下有三處凹槽,槍桿長一丈五尺,刃連袴長二尺。槍桿下端有一橫拐,其用法兼具槍和拐兩者的特點。此槍在戰場上非常厲害,刺入敵人體內後一擰拐,敵人的肉立刻被攪爛,如果紮到肚子上,能攪爛五臟六腑,時有“奪命閻王”之稱。

如果紮到肚子上,能攪爛五臟六腑,時有“奪命閻王”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