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灸法的種類 一共有幾種你知道嗎?

灸法的種類

一、艾炷灸

將純淨的艾絨放在平板上,

用手指搓捏成圓錐形狀,稱為艾炷。每燃燒一個艾炷稱為一壯。艾柱灸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類。

1.直接灸

將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稱直接灸。

無瘢痕灸:將艾炷置於穴位上點燃,當艾炷燃到1/2至2/5左右,病人感到灼痛時,即更換艾炷再灸。一般灸3-5壯,使局部皮膚充血起紅暈為度。

2.間接灸

艾炷不直接城皮膚上,而用藥物隔開放在皮膚上施灸。可分為以下幾種:

隔薑灸:用鮮生薑切成約1分厚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

置於施術處,上面再放艾炷灸之。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作用,可用於外感表證、虛寒性嘔吐、泡瀉、腹痛等。

隔附子餅灸:用附子粉末和酒,做成小硬幣大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置於施術處,上面放艾炷灸之。隔附子餅灸有溫腎壯陽作用。可用於命門火衰而致的遺精、陽痿、早洩等。

隔鹽灸:用食鹽填敷於臍部,上置大艾炷連續施焦,至證候改善為止。

隔鹽灸有溫中散寒、扶陽固脫的作用。可用於虛寒性嘔吐、泄瀉、腹痛、虛脫、產後血暈等。

隔蒜灸:取新鮮獨頭大蒜,切成厚0.1~0.3釐米的蒜片,用針在蒜片中間刺數孔。放于穴區,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壯後換去蒜片,繼續灸治。隔蒜灸有清熱解毒、殺蟲的作用。可用於療腫瘡瘍、毒蟲咬傷、對哮喘、臍風、肺癆、瘰癘等也有一定療效。

二、艾條灸

艾條是取艾絨平鋪在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上,

將其卷成直徑約1.5釐米的圓柱形封口而成。也有在艾絨中摻入其他藥物粉末的,稱藥條。

藥條處方:肉桂、乾薑、丁香、木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蒼術、沒藥、乳香、川椒各等分,研為細末,每支藥條在艾絨中摻藥6克。

艾條灸分溫和灸、雀啄灸兩類。

(1)溫和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施灸處,約距0.5-1寸左右進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一般每處灸3-5分鐘,至皮膚稍起紅暈為度。

(2)雀啄灸:艾條燃著的一端,與施灸處不固定距離,而是象鳥雀啄食一樣,上下移動或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施炙。

三、溫針灸

是針刺與艾灸結合使用的一種方法,具有針刺和艾灸的雙重作用,適應於既需要留針又必須施灸的疾病。方法是,先針刺得氣後,將毫針留在適當深度,再將艾絨捏在針柄上點燃直到艾絨燃完為止。或在針柄上穿置一段長約1-2釐米的艾條施灸,

使熱力通過針身傳入體內,達到治療目的。

四、溫灸器灸

溫灸器雙名灸療器,是一種志門用於施灸的器具,用溫灸器施灸的方法稱溫灸器灸。臨床常用的有溫灸盒和溫灸筒。施灸時,將艾絨或艾條點燃後裝入溫灸器,將其蓋扣好,即可置於腧穴可應灸部位,以所灸部分的皮膚紅潤為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採用,對小兒、婦女及灸治者最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