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楚國墓葬中發現越王勾踐劍,專家不解,郭沫若看後給出答案

1965您冬天,在湖北荊州發掘出一個大型楚國墓葬,在墓葬裡面發現一把青銅劍,這把青銅劍出土的時候非常鋒利,一位考古人員不經意間碰到此劍立馬就被割流血了,為了測試這把劍的鋒利程度,

稍一用力就把16層白紙劃破。

令人疑惑的不僅是為什麼時隔兩千年此劍還是這麼鋒利,還有這把劍的來歷,考古人員在這把劍上發現了八個銘文,是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地區的鳥篆文。考古專家陳振裕等人看了半天,也只認出幾個字。

他們立刻叫來了當時的文字專家方壯猷先生,經過仔細的查看,方先生也只認出六個字,“越王,自作用劍”,至於第三、四個字,他也沒有把握。

眾人不解,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遠在北京的郭沫若先生,郭沫若看到照片以後,經過仔細研究,查閱資料,認為這八個字應該是“越王勾踐,

自作用劍”。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在楚國的墓葬中發現了越王勾踐的劍。

這個越王就是當年“臥薪嚐膽”的越王,在我國古代很重視劍的,一般都是人在劍在,不會輕易丟棄的,對於這個問題郭沫若也給出了兩個答案。

第一: 戰利品

當年越國和楚國發生過戰爭,這把劍可能在戰爭中被楚國的一名將領收穫,後來作為戰利品這位將軍很重視這把劍,死後就把這把劍當做陪葬品了。

第二:嫁妝

在春秋戰國時期,劍是一種重要的禮品。史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經將女兒嫁給楚昭王,而她生的兒子就是後來的楚惠王。所以有學者認為,這把劍應該是勾踐給自己女兒的陪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