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公益、不長江” 中國頂級商學院的公益“配方”

“人們為情結、興趣、理想、夢想而創新,現階段對財富有所衝動,

臺灣也無例外。但未來十五年間,中國企業將會出現完美的昇華。”

去年11月間,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管理學教授閻愛民帶領學院校友和理事赴臺灣遊學,論壇中,針對一名臺灣同學的“發難”,稱大陸企業發展中對金錢有著原始衝動,競爭粗暴的言論,閻愛民作出了有力回擊。

企業發展、財富分配究竟應該如何統一?個人價值與公眾利益又應該如何共處?當前,一家國際頂級的商學院正在為財富的佈施開出“藥方”。

2017年5月16日,恰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90周年。當天,由長江商學院與江西省吉安市聯合開辦的“領航井岡”企業家高級研修班正式開班,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中國商業和全球化教授項兵開講。

30名當地企業家彙聚一堂,在這裡提升商業技能,探尋共贏機會,尋找財富佈施的答案。

以專業的名義公益

江西省吉安市,著名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選擇吉安是長江人的一種情結。”閻愛民說。

出生中國東北一普通農戶家庭的閻愛民,19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到農村插隊,工廠做工並苦讀工科,

順利考上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後任院長助理。

當時的中國沒有商學博士,赴美讀書拿下博士回國效力,成為閻愛民的不二選擇。

不久後,閻愛民成為波士頓大學Questrom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終身教職),時常忙於中、美兩國之間。

2002年,由李嘉誠基金會出資開始籌建長江商學院,閻愛民作為創始教授之一參與長江商學院創建,現在閻愛民已是長江商學院管理學教授、政府關係及校友事務副院長。

在長江,他是一名“老兵”,經歷著長江的全部,與長江一同發展。

2016年,閻愛民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辭去美國波士頓大學終身教授職務,全身投入長江商學院發展之中。

閻愛民說,“回首望,祖國的每一次發展進步,我都是受益者。改革開放、國家改革、社會進步,每一步都使我獲益不少,為國家發展效力理應當然。”

2017年,恰逢中國革命勝利的搖籃——井岡山90周年紀念日,

在閻愛民的撮合下長江人特意選擇在這裡開班。

這是長江商學院首次與地方政府聯合辦學,開展企業家培訓課程,通過長江的商學管理教育,助力地方企業的創新驅動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支持老區發展、振興老區經濟。

“長江的公益一定是有選擇性的,根據自身能力和條件進行。通過商業專有的技能,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是長江人的責任。”閻愛民說。

而就在“領航井岡”企業家高級研修班開班前夕,閻愛民還為30萬的資金缺口有些擔心。

根據學院的開班預算,所需的師資、教材、考察、場地租用等成本,加之學院繳納費用核算,如果要保證本次教學圓滿完成,費用缺口約為30萬元。最終,在閻愛民及校友們多方發動下,由長江商學院江西校友會通過捐贈方式補足了這一缺口。

“不掙錢,說有些賠本,一點也過分。但學院不能因賠本就做,這才是長江的公益面。”閻愛民表示。

閻愛民說,從長江商學院2002年建院至今,沒有一個真正屬於學院自有產權的校區,全部屬於租用性質。

作為一家在民政部登記註冊的非營利性組織,屬性就決定了掙來的錢,理應用在機構發展上。閻愛民稱,2010年,學院以1.5億元價值欲拿下北京一塊土地,但因政策調控未成,如今該地塊價格已大幅上漲,這對於長江的校區發展壓力太大。

“現階段,如果建造一個能夠跟全球任何地方實現即時連通的教室,這樣的建造經費約為1000萬元。如果長江沒有財務儲備,發展將會十分緩慢。”閻愛民說。

商學院的“公益情”

將公益納入學院整體發展戰略是長江商學院有別于其他商學院的重要一點,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長江公益已經經歷了從簡單捐贈、到開發項目、再到專業化發展的公益歷程。

從2002年到2010年,長江各地校友、班級自發開展公益活動,通過籌集善款和志願服務等方式説明有需要的社會群體。截至2016年,長江公益基金共募集善款5千余萬元,先後實施教育、醫療、環保、災後重建、艾滋孤兒和遠征老兵救助等多種公益項目。

目前,按照長江商學院的課程設置,所有EMBA學生就讀期間必須參與學校有組織的48小時公益活動,並將其計入課程學分,納入畢業考核管理。

“公益不能隨便,必須踏實,有效果!這才是長江公益課程設計的初衷。”閻愛民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公益也不例外。

2014年,長江商學院在甘肅酒泉打造枸杞扶貧專案,名聲遠揚。

為幫助當地農戶枸杞生產增產增收,學院與地方政府達成一致,由長江校友採購枸杞進行“善購”(愛心購買),同時,對當地枸杞種植戶從產品種植、包裝製作、篩選品鑒、品質控制、品牌設計、銷售路徑全過程進程跟蹤幫扶,使其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

在這家枸杞產品的銷售企業基本上可以在市場上自由競爭,實現自我造血後,長江又將這一扶貧模式在黑龍江和陝西複製,分別對當地生豬和蘑菇項目進行公益幫扶。

“公益就應該有實效。將公益的概念融入長江辦學理念和血液中去,無公益、不長江!”閻愛民說。

在長江尋找財富的意義

2002年11月21日,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創辦並獲得中國政府正式批准,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贏利性教育機構——長江商學院正式成立。並順利成為國際管理教育協會(AACSB)和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工商管理碩士授予單位”。

閻愛民覺得,來長江就讀的學員,基本呈現4種形態。一是企業遇發展瓶頸;二是在長江平臺尋求合作機會;三是傳統企業向互聯網等虛擬經濟轉型尋幫助;四是附庸風雅之士尋自身價值。

閻愛民說,不管出於以上何種目的來到長江,我們都歡迎。對於企業家,我們改變不了他們的過去,但可以嘗試改變他們的未來。企業家逐利可以理解,但我們需要讓其知道,逐利之後還需要做些什麼?讓他們從吉安走向江西,從江西走向全國,進而走向世界。

閻愛民在長江商學院教授組織行為學等課程,課堂上他用一個生動的例子詮釋著人生財富的後時代意義。

每一個人都沒有機會參加自己的悼念活動,但你期望當天活動的悼詞是什麼?追求的價值?受社會喜歡的程度?自己的貢獻和追求?希望每位學員都為自己寫一封悼詞。最後,學員們發現,自己有著足夠的金錢是個富有的人,卻覺得富裕只是一個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而更多的則是對社會的貢獻程度。

“與長江打交道的富人很多,通過長江的管道和方式,將富人內在善良的潛能釋放,讓公益成為富人們的一種習慣。在長江找到一個社會公民、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是長江能夠給予的。”閻愛民說。

“未來十五年,從完全利、到利他、到利眾生、到利社會,中國企業家定會出現完美昇華,勇於擔起社會責任,將公益納入企業戰略的一部分,企業將會獲得長足的發展動力。”閻愛民補充道。

作者:張明敏

《公益時報》

來源| 公益時報

責任編輯| 于俊如

官網:www.gongyishibao.com

長按識別二維碼獲取更多資訊

”閻愛民說。

而就在“領航井岡”企業家高級研修班開班前夕,閻愛民還為30萬的資金缺口有些擔心。

根據學院的開班預算,所需的師資、教材、考察、場地租用等成本,加之學院繳納費用核算,如果要保證本次教學圓滿完成,費用缺口約為30萬元。最終,在閻愛民及校友們多方發動下,由長江商學院江西校友會通過捐贈方式補足了這一缺口。

“不掙錢,說有些賠本,一點也過分。但學院不能因賠本就做,這才是長江的公益面。”閻愛民表示。

閻愛民說,從長江商學院2002年建院至今,沒有一個真正屬於學院自有產權的校區,全部屬於租用性質。

作為一家在民政部登記註冊的非營利性組織,屬性就決定了掙來的錢,理應用在機構發展上。閻愛民稱,2010年,學院以1.5億元價值欲拿下北京一塊土地,但因政策調控未成,如今該地塊價格已大幅上漲,這對於長江的校區發展壓力太大。

“現階段,如果建造一個能夠跟全球任何地方實現即時連通的教室,這樣的建造經費約為1000萬元。如果長江沒有財務儲備,發展將會十分緩慢。”閻愛民說。

商學院的“公益情”

將公益納入學院整體發展戰略是長江商學院有別于其他商學院的重要一點,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長江公益已經經歷了從簡單捐贈、到開發項目、再到專業化發展的公益歷程。

從2002年到2010年,長江各地校友、班級自發開展公益活動,通過籌集善款和志願服務等方式説明有需要的社會群體。截至2016年,長江公益基金共募集善款5千余萬元,先後實施教育、醫療、環保、災後重建、艾滋孤兒和遠征老兵救助等多種公益項目。

目前,按照長江商學院的課程設置,所有EMBA學生就讀期間必須參與學校有組織的48小時公益活動,並將其計入課程學分,納入畢業考核管理。

“公益不能隨便,必須踏實,有效果!這才是長江公益課程設計的初衷。”閻愛民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公益也不例外。

2014年,長江商學院在甘肅酒泉打造枸杞扶貧專案,名聲遠揚。

為幫助當地農戶枸杞生產增產增收,學院與地方政府達成一致,由長江校友採購枸杞進行“善購”(愛心購買),同時,對當地枸杞種植戶從產品種植、包裝製作、篩選品鑒、品質控制、品牌設計、銷售路徑全過程進程跟蹤幫扶,使其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

在這家枸杞產品的銷售企業基本上可以在市場上自由競爭,實現自我造血後,長江又將這一扶貧模式在黑龍江和陝西複製,分別對當地生豬和蘑菇項目進行公益幫扶。

“公益就應該有實效。將公益的概念融入長江辦學理念和血液中去,無公益、不長江!”閻愛民說。

在長江尋找財富的意義

2002年11月21日,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創辦並獲得中國政府正式批准,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贏利性教育機構——長江商學院正式成立。並順利成為國際管理教育協會(AACSB)和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工商管理碩士授予單位”。

閻愛民覺得,來長江就讀的學員,基本呈現4種形態。一是企業遇發展瓶頸;二是在長江平臺尋求合作機會;三是傳統企業向互聯網等虛擬經濟轉型尋幫助;四是附庸風雅之士尋自身價值。

閻愛民說,不管出於以上何種目的來到長江,我們都歡迎。對於企業家,我們改變不了他們的過去,但可以嘗試改變他們的未來。企業家逐利可以理解,但我們需要讓其知道,逐利之後還需要做些什麼?讓他們從吉安走向江西,從江西走向全國,進而走向世界。

閻愛民在長江商學院教授組織行為學等課程,課堂上他用一個生動的例子詮釋著人生財富的後時代意義。

每一個人都沒有機會參加自己的悼念活動,但你期望當天活動的悼詞是什麼?追求的價值?受社會喜歡的程度?自己的貢獻和追求?希望每位學員都為自己寫一封悼詞。最後,學員們發現,自己有著足夠的金錢是個富有的人,卻覺得富裕只是一個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而更多的則是對社會的貢獻程度。

“與長江打交道的富人很多,通過長江的管道和方式,將富人內在善良的潛能釋放,讓公益成為富人們的一種習慣。在長江找到一個社會公民、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是長江能夠給予的。”閻愛民說。

“未來十五年,從完全利、到利他、到利眾生、到利社會,中國企業家定會出現完美昇華,勇於擔起社會責任,將公益納入企業戰略的一部分,企業將會獲得長足的發展動力。”閻愛民補充道。

作者:張明敏

《公益時報》

來源| 公益時報

責任編輯| 于俊如

官網:www.gongyishibao.com

長按識別二維碼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