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近百歲,為兒子操了一輩子心……中山這位婆婆登上美國《國家地理》!

昨天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

很多大齡兒童也喊著自己還是寶寶

其實,在每個母親眼裡

孩子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而中山這位母親,她的故事最讓人動容

剛剛過去的5月份

中山市東鳳鎮一位麥婆婆的故事就登上了

2017年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

中國賽區5月佳作

由中山本土攝影師王國辰拍攝

麥婆婆的故事入選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佳作。

下面來跟著鏡頭看看這位偉大的母親

中山市東鳳鎮麥容歡婆婆,生於1918年7月,是個身高一米四幾,體重七十來斤的弱小女人。

她的事蹟感動了很多人,也獲得過相關的榮譽:2015年“中國好人”、2013年“華夏慈母”、2012年度“廣東影響力年度人物”、2013年廣東省“孝老愛親好人”、2013年“廣東最美街坊”、2013年度“廣東十大新聞人物”、“2010年最感動你的中山女性”、2012年“中山好人”。

跨 世 紀 的 母 愛

廣東省中山市東鳳鎮西罟步村

住著一個特殊的三口之家

母親:麥容歡

大兒子:陳滿和,智障

小兒子:陳富和,智障

這位生於1918年的母親,在歷經戰亂、喪夫和喪女之痛後,對兩個先天智障的兒子不離不棄。為更好地照顧兩個年逾古稀、患有智障的兒子,九十多歲高齡的她拒絕進入養老院頤養天年,只為“盡母親的本分”。

秋去冬來,老人對兩個年逾古稀的孩子總是呵護有加,幾十年來都是親手為他們穿衣,生怕他們冷著。

老人家一生節儉勤勞,雖然將近百歲,

仍耳聰目明,還能拿起針線活,縫縫補補。

麥婆婆家的房子是三十年前修建的,屋裡屋外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三條板凳加上一塊大木板便搭起了一家三口睡的床。2012年6月,政府幫助麥婆婆家修葺了房屋,更換了門窗。

76歲的大兒子阿滿,打出生就小兒麻痹彎不下腰,

他的腳趾甲又厚又硬,每次都是老人用大剪刀吃力地幫他剪掉。

兄弟倆就像兩個老頑童,睡覺擠在一張床上,他們在老人眼裡就是永遠都長不大的孩子。

粗茶淡飯,一葷兩素,老人總是擔心飯量大的小兒子阿富吃不飽,時常為他多夾些菜。

麥容歡老人照顧兩個智障兒子長達70 年的故事,經過媒體的報導後,在中山乃至全國傳開了。

中秋時節,青藤爬上窗臺,麥婆婆時常坐在床邊,神情好像陷入回憶和對今後生活的憂慮。

屋後一分多地的小菜園,多少年來從未荒廢過,老人拄杖指導著倆兒子鋤地澆水,背影如山屹立。

在麥婆婆的悉心照顧下,兩個兒子的情況也在漸漸好轉,已經可以達到半自理的狀態了。麥婆婆已經年邁,走路出門需要使用拐杖,她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每天都給兩個兒子做飯了,家務活更多要靠兩個兒子的幫忙。

雖白髮蒼蒼,麥婆婆每天起來還是認真地整理儀容,為兒子們樹立榜樣。

去年五月,大兒子阿滿離世,風燭殘年的母親悲痛之余,最大的心願就是和75歲的小兒子阿富相依活下去。

2016年5月,瘦弱的阿滿在高燒不退的情形下走了。老人一下子憔悴了很多,多日來不止一次用手撫摸著大兒子的照片念叨著。

麥婆婆非常喜歡小動物。

懂事的小兒子阿富。

生活還要繼續,風燭殘年的母親悲痛之余,還是要城起身去,和已74歲的小兒子阿富相互依偎活下去。

她那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打動了很多人的心,麥婆婆卻說:“我自己都不覺得很偉大,都是別人過於褒獎我,想著也就五、六十歲的命吧,沒想到年復一年、年復一年就活到這麼老了。”

不少讀者看了這組照片,都深受感動,紛紛評論裡留言。

讀者的評論

這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看完青年君都被感動了

而這組照片都是出自一名中山本土攝影師之手

王國辰

▍王國辰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中山市副首席代表……作為一名攝影師,王國辰有太多了不起的頭銜。但他說,自己其實只是一名簡單的攝影“發燒友”,拍攝身邊感興趣的人和事,感動自己的同時,也希望通過鏡頭把這份感動傳遞。

雖然此前已有很多攝影師拍過麥婆婆,但王國辰通過與她一家人的長期相處,拍出的照片更溫情,也更有故事張力。王國辰說,“紀實攝影”最好還是“到人群中去”,關注人和群體,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問題,才能深刻地反映社會現狀。

為麥婆婆這位偉大的母親動容

為中山這位傳遞感動的攝影師點贊

- END -

你有什麼想對麥婆婆說的?

或者是對你的母親說的?

在評論裡留言吧~

本期責編:bowling

粗茶淡飯,一葷兩素,老人總是擔心飯量大的小兒子阿富吃不飽,時常為他多夾些菜。

麥容歡老人照顧兩個智障兒子長達70 年的故事,經過媒體的報導後,在中山乃至全國傳開了。

中秋時節,青藤爬上窗臺,麥婆婆時常坐在床邊,神情好像陷入回憶和對今後生活的憂慮。

屋後一分多地的小菜園,多少年來從未荒廢過,老人拄杖指導著倆兒子鋤地澆水,背影如山屹立。

在麥婆婆的悉心照顧下,兩個兒子的情況也在漸漸好轉,已經可以達到半自理的狀態了。麥婆婆已經年邁,走路出門需要使用拐杖,她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每天都給兩個兒子做飯了,家務活更多要靠兩個兒子的幫忙。

雖白髮蒼蒼,麥婆婆每天起來還是認真地整理儀容,為兒子們樹立榜樣。

去年五月,大兒子阿滿離世,風燭殘年的母親悲痛之余,最大的心願就是和75歲的小兒子阿富相依活下去。

2016年5月,瘦弱的阿滿在高燒不退的情形下走了。老人一下子憔悴了很多,多日來不止一次用手撫摸著大兒子的照片念叨著。

麥婆婆非常喜歡小動物。

懂事的小兒子阿富。

生活還要繼續,風燭殘年的母親悲痛之余,還是要城起身去,和已74歲的小兒子阿富相互依偎活下去。

她那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打動了很多人的心,麥婆婆卻說:“我自己都不覺得很偉大,都是別人過於褒獎我,想著也就五、六十歲的命吧,沒想到年復一年、年復一年就活到這麼老了。”

不少讀者看了這組照片,都深受感動,紛紛評論裡留言。

讀者的評論

這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看完青年君都被感動了

而這組照片都是出自一名中山本土攝影師之手

王國辰

▍王國辰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中山市副首席代表……作為一名攝影師,王國辰有太多了不起的頭銜。但他說,自己其實只是一名簡單的攝影“發燒友”,拍攝身邊感興趣的人和事,感動自己的同時,也希望通過鏡頭把這份感動傳遞。

雖然此前已有很多攝影師拍過麥婆婆,但王國辰通過與她一家人的長期相處,拍出的照片更溫情,也更有故事張力。王國辰說,“紀實攝影”最好還是“到人群中去”,關注人和群體,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問題,才能深刻地反映社會現狀。

為麥婆婆這位偉大的母親動容

為中山這位傳遞感動的攝影師點贊

- END -

你有什麼想對麥婆婆說的?

或者是對你的母親說的?

在評論裡留言吧~

本期責編:bow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