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百多個美軍基地幾十萬人包圍中國:但還有一個無法彌補漏洞

近日,美國海軍宣稱將要將現有的戰艦數量從270艘擴建到355艘,

而這個目標要在未來25到30年之內完成。客觀地說,這個目標看似不難,實際上卻遠遠不是這樣,如果真的要將戰艦數量在未來30年擴建到355艘以上的話,對於美國來說也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除了工業,需求等問題以外,美國無法提供如此多的造船資金也是一個大問題。甚至對於美國來說,能夠維持現有的航母戰鬥群已經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從這一點上來看,
美國海軍這個說法無異於癡人說夢了。而美軍在亞太地區的200多個軍事設施和軍事基地,以及包圍中國的幾十萬美軍如何在軍費掣肘下,實現美軍的包圍網已經是杯水車薪了。

美國海軍現在擁有270艘戰艦,其中的大型戰艦有11艘航母,10艘兩栖攻擊艦,17艘兩栖船塢登陸艦,15艘導彈巡洋艦,65艘導彈驅逐艦,56艘攻擊核潛艇,1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和4艘巡航導彈核潛艇。如此多的大型戰艦,

其中70%以上的艦齡都已經超過了20年,如果要在未來30年之內更換戰艦的話。美國要換掉的戰艦非常多,在航母上,僅CVN-75“杜魯門”號以後的三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可以繼續服役,並且也垂垂老矣,其餘7艘全部要退役。

兩栖攻擊艦上,只有“黃蜂”級第八艘“馬金島”可以繼續服役,

其他7艘均要退役,17艘兩栖船塢登陸艦裡,只有後4艘能夠服役,15艘導彈巡洋艦全部要退役,65艘導彈驅逐艦有41艘需要退役,56艘攻擊核潛艇有42艘需要退役,1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和4艘巡航導彈核潛艇全部要退役。僅補全這些數位,美國就需要在未來30年裡建造包括7艘航母和7艘兩栖攻擊艦在內的的143艘戰艦,平均每年需要建造4.4艘,如果加上需要擴軍的75艘戰艦,
那麼總建造數量會達到218艘,平均在30年裡,便是每年建造下水7.06艘大型戰艦,這個數字已經不是可怕,而是癡人說夢了。

其他問題且不談,這些裝備的價格就是一個大問題,218艘戰艦中,造價最便宜的是“維吉尼亞”級核潛艇,但即使如此也高達15億美元一艘,

最貴的是“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價格為140億美元,僅7艘“福特”級航母和12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就需要約3000億美元,7艘兩栖攻擊艦和13艘兩栖船塢登陸艦造價在1000億美元,15艘導彈巡洋艦造價超過500億美元,41艘導彈驅逐艦造價約為1000億美元,42艘攻擊核潛艇價格約為650億美元,僅補全143艘戰艦就需要6000億美元以上,加上額外建造的75艘,總數會超過一萬億美元。

如果再加上美國一向以來的“超支”慣例和給這些戰艦配備的武器裝備,那麼總價必然會達到3~4萬億美元,既平均每年需要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到建造戰艦和更新武器上,即使是美國也承受不住。對於美國來說,這個355艘戰艦的思想,或許到夢裡可以想一想,但是成功幾乎不可能了。

那麼總價必然會達到3~4萬億美元,既平均每年需要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到建造戰艦和更新武器上,即使是美國也承受不住。對於美國來說,這個355艘戰艦的思想,或許到夢裡可以想一想,但是成功幾乎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