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年王石、許家印、王健林實力遠不如此二人,但他們卻放棄了賺錢的地產生意,成為狂熱中醫粉

本文來自“養生那點事”

彭磷基是誰?他是地產老闆,也是礦主,他開發的樓盤有三十萬業主,號稱天下第一村,他退休年紀卻去攻讀中醫學博士,當醫院院長。商者逐利,醫者仁心,

渾然一體。

2016年6月3至5日,“第十三屆全國腫瘤綜合治療新進展學術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學術年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癌症姑息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廣州召開。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祈福醫院院長彭磷基教授作為組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受邀參加大會,並擔任主持嘉賓。彭磷基教授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

“日子太安逸,我不想自己有惰性”

18歲那年,彭磷基考上香港大學醫學系,卻因付不起昂貴的學費被迫放棄。當命運關上這扇門的時候,已打開了另一扇門。在陪同學去考美國印第安那工學院時,卻意外獲得土木工程系的獎學金。

美國畢業後他又去加拿大攻讀建築學碩士,畢業後留在加拿大。“第一個工作是在顧問公司設計房子,兩年後換了一個,給政府部門設計水壩、橋樑、運河等。

他們之前設計的水壩,一到冬天河水結冰就凍得裂開,後來我解決了這個問題,還申請了專利,我的腦袋在工程方面還是挺好用的。”彭磷基笑說。

“日子太安逸,我的體重直線上升,我不想自己有惰性。”他把創業首選鎖定房地產,因為這比單純做建築設計更有挑戰。他決定從樓盤銷售員做起,然而三個月後因成績斐然被升為經理。一年後又去讓一家虧損七年的物業管理公司在9個月裡實現了贏利。

“我這個人很硬,不會這麼容易放棄的”

1973年,因為“香港10年建屋計畫”的推出,他和朋友們成立了房地產公司,買了兩塊小地,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創業。這一年,因為中東石油危機,香港恒指暴跌至150點,90%多的跌幅讓他之前所掙的人生第一個100萬一夜蒸發,投機夢破滅了,還要賣車賣房還債。

“熬了兩年,其他三個合夥人實在熬不下去了,決定解散,

我不願放棄,買下他們三個的股份,開始自己經營”。為了不放棄,彭磷基吃了很多苦,甚至慘到自己再去賣樓,做“小包”,暴風驟雨沒能澆滅他創業的激情。待1978年經濟復蘇時,彭磷基做小包已初嘗甜頭。

“做企業,不投機,要一步一個腳印”

更大的突破,定格在1991年。“記得那是1991年4月初,當是番禺的領導來香港,在我家吃飯時,說想請我回番禺看看,為家鄉做些事,這也是我和父母的夙願。”

彭磷基選擇在市橋附近看地,

當時的祈福新邨是一片沙質丘陵和沼澤荒地,但在他眼裡卻另有乾坤。“我第二次又帶了幾個人去看,從現在祈福酒店這個位置爬上一個小山頭,還沒到山頂,我就失足掉到一個洞裡,爬出來後說的第一句話是'好風水'。”

如今,在不斷收穫榮耀和財富的同時,彭磷基卻不像其他發展商那樣大張旗鼓擴張,有人說他錯失開疆擴土好時機,他卻毫不在意。“做任何投資都要先預算,超過預算就不值得了。我們能買多少地,能賺多少錢,我都算過了,唯一不能算的就是政府的政策。所以,我只用正常的、穩妥的方法來賺錢。”

“我不要送的醫學博士,憑實力考進暨大”

退休年紀去讀醫學博士,有人說這是沽名釣譽。彭磷基倒沒放在心上,對他來說,學習在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何況他從小愛好醫學。

“當初是因為家裡負擔不了學醫費用而攻讀建築的,學醫才是我從小的夢想。”現在,彭磷基家裡的書房相當於一個中型圖書館,其中絕大部分是中醫藥文化和現代醫學書籍,除了中西方經典的醫學著作外,還有全國僅剩20套的道家醫書、木盒保存的少林寺醫學秘笈等。

“我給很多大學捐過錢,要送我博士學位的學校多了,我才不要。考入暨南大學醫學院,我完全是憑實力,考試前我花了一年多時間把中西醫學課本系統學了一遍,四個鐘頭的筆試不能帶手機進場,根據成績高低入選進入面試,最後只有兩個人錄取。”

彭磷基認為,他讀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不是為了拿博士學位,而是真的想在腫瘤治療方面獲得突破。事實也如此。在他的帶領下,祈福醫院近年來解決了不少醫學難題,比如糖尿病人可以不用截肢,有些腫瘤病人可以看到腫瘤在逐漸縮小,眼睛的黃斑病變可以恢復70%~80%的視力,還有一個長了二十多年牛皮癬的病人也治好了。

無怪乎彭磷基說:“房地產是我的事業,醫學是我的追求,我很享受那種攻克難題、挽救生命的感覺。”

彭磷基開發的祈福新村是全國最大的樓盤,號稱三十萬業主

自述:“我為什麼創辦祈福醫院?”

第一是因為我個人的興趣。我本來大學也是想學醫,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才選擇讀建築。第二,我在國內搞房地產確實賺了錢,我覺得要回饋社會。所以我就選擇了兩個項目,教育和醫療。教育,我花了兩三年研究,把方案做出來後就聘專業人士來執行。現在國際學校三千多個學位都不夠,整天還有人找我要學位。

至於醫院,以前我到市橋的醫院看病,覺得一點隱私都沒有,打針時坐的椅子又高又不舒服,環境又很髒。那時我就想,有一天我自己辦醫院,一定要引進最新的設備最好的服務,辦世界一流的醫院。到現在醫院投入有近20億,三年前開始盈利,但賺回來的錢都會投入到更新設備上。

祈福醫院不僅服務社區,更面向全社會,病人不僅有業主,還有番禺、廣州居民及香港、國外的患者。經過大家努力,祈福醫院不僅成為全國首家國際JCI認證的綜合醫院,還獲得了“香港市民最信賴的中國內地醫療機構”等稱號。

我從來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其實從1985年開始,我就自己很認真、很系統地自學醫學。先學西醫,再學中醫,再想這兩個應該結合著來用。但即使結合還是不能解決很多病種,我覺得應該還有別的方法,後來發現了自然醫學,很有效,又把自然醫學吃得很透。

按:朱拉伊是廣東豐順縣人。進過中醫藥大學,當過赤腳醫生;投身房地產業,成就金融大鱷,他當年僅珠江廣場這一項目銷售額就超過20億元,利潤率近50%。朱氏兄弟打造的合生創展與珠江地產成為國內一線地產開發商。

但在房地產開發漸入佳境的時候,朱拉伊卻開始向他自幼嚮往的中醫藥領域進發;又在他的推動下讓青蒿素獲得了第一個被世界認可的醫藥專利。為何如此執著於中醫藥事業?用他自己的話說,“中醫中藥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不僅能治病,而且能讓人學會做人做事,裡面包含了很多辯證的東西”。

從赤腳醫生到金融大亨

13年來,在一個基本沒有利潤回報的項目上持續投入15億元,作為一名商人他“不務實”,作為一名企業家他“有擔當”,只因他志在守護“全球健康”,而這份堅守也讓中國青蒿素走向了世界。他就是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朱拉伊。

朱拉伊是廣東豐順縣人,他與中醫的緣分始於1974年。當年,朱拉伊高中畢業,回到豐順當了一名赤腳醫生,但他一直有個“中醫夢”。

在全國恢復高考的第二年,他考入廣州中醫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由此結識了兩位日後對他影響重大的老師:我國青蒿素臨床研究專家李國橋教授和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

用青蒿素打造中國名片

大學畢業後,朱拉伊回到家鄉繼續從事中醫醫療工作,但當時整個中國醫療行業輕中醫重西醫,行醫8年後他發現:要想普及中醫藥,一個醫生的努力不過杯水車薪,需要中醫藥行業共同推動。因此,他決心要推動中醫藥行業產業化。為保障資金投入,32歲的朱拉伊於1989年回到廣州投身房地產開發,並於1994年創辦了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開始了他“曲線就醫”的征程。

在房地產開發漸入佳境時,朱拉伊開始向中醫藥領域進發。2003年,李國橋教授的青蒿科研專案因撤資被迫中斷。朱拉伊得知後,投入6000萬元支持研究繼續開展,他與青蒿的“長跑關係”就此拉開。因為相信“青蒿素一定會成功”,他堅持了13年。

2015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認可了複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瘧疾方法,並向全球各島國推廣。青蒿素這個由中國第一個發明的抗瘧藥物在朱拉伊的推動下,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世界地位”,而中國也獲得了第一個被世界認可的醫藥專利。

朱氏兄弟的合生創展與珠江地產是廣州人最熟悉的地產品牌(圖為合生創展與珠江地產開發樓盤集中的廣州珠江新城)

訪談:難道我們還不相信歷史?

記者:您為何這麼執著于中醫中藥事業?

朱拉伊:1974年高中畢業後,我當了4年的赤腳醫生。恢復高考第二年,我考入了現在的廣州中醫藥大學,1983年畢業後繼續回鄉當了8年中醫師。但當時重西醫輕中醫,我便下海經商。2003年得知李國橋教授瘧疾研究專案缺乏資金,我投入了青蒿素研究專案。

在我看來,中醫中藥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不僅能治病,而且能讓人學會做人做事,裡面包含了很多辯證的東西。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醫和西醫?

朱拉伊:現在很多人都說中醫偽科學,沒有科學的依據,其實這些都是壞人,我對那些說中醫哪裡不好,比不上西醫的話是非常反感的,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而西醫引進中國才四百多年,那麼中國那幾千年靠的是什麼的呢?中醫是一種整體,但中醫又很個性,中醫是宏觀的,西醫是微觀的。說中醫偽科學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中醫,不懂得中醫就沒有發言權,所以他們是真正的壞人。中醫有那麼多年的歷史見證,難道我們還不相信歷史麼?

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否定中醫,中醫在養生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的。而且現在治療腫瘤,癌症,瘧疾等疾病都是需要中醫來輔助西醫的。中、西醫各有各的優點,但中醫的醫學中心地位是永遠不可代替的。

記者:您對中醫藥發展前景怎樣看待?

朱拉伊:發展中醫藥的空間是很大的,現在也越來越多人看重了養生這個問題,鄧老也說過未來養生保健館會比醫院多,因為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民會更注重保健和預防。現代也越來越多人重視中醫,中醫在以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現在像我們這樣的企業也慢慢地發展起來了,所以中醫藥真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只要我們把基礎打好了,將來的一切都會好辦的,所以你們真的要努力學習。“做任何投資都要先預算,超過預算就不值得了。我們能買多少地,能賺多少錢,我都算過了,唯一不能算的就是政府的政策。所以,我只用正常的、穩妥的方法來賺錢。”

“我不要送的醫學博士,憑實力考進暨大”

退休年紀去讀醫學博士,有人說這是沽名釣譽。彭磷基倒沒放在心上,對他來說,學習在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何況他從小愛好醫學。

“當初是因為家裡負擔不了學醫費用而攻讀建築的,學醫才是我從小的夢想。”現在,彭磷基家裡的書房相當於一個中型圖書館,其中絕大部分是中醫藥文化和現代醫學書籍,除了中西方經典的醫學著作外,還有全國僅剩20套的道家醫書、木盒保存的少林寺醫學秘笈等。

“我給很多大學捐過錢,要送我博士學位的學校多了,我才不要。考入暨南大學醫學院,我完全是憑實力,考試前我花了一年多時間把中西醫學課本系統學了一遍,四個鐘頭的筆試不能帶手機進場,根據成績高低入選進入面試,最後只有兩個人錄取。”

彭磷基認為,他讀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不是為了拿博士學位,而是真的想在腫瘤治療方面獲得突破。事實也如此。在他的帶領下,祈福醫院近年來解決了不少醫學難題,比如糖尿病人可以不用截肢,有些腫瘤病人可以看到腫瘤在逐漸縮小,眼睛的黃斑病變可以恢復70%~80%的視力,還有一個長了二十多年牛皮癬的病人也治好了。

無怪乎彭磷基說:“房地產是我的事業,醫學是我的追求,我很享受那種攻克難題、挽救生命的感覺。”

彭磷基開發的祈福新村是全國最大的樓盤,號稱三十萬業主

自述:“我為什麼創辦祈福醫院?”

第一是因為我個人的興趣。我本來大學也是想學醫,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我才選擇讀建築。第二,我在國內搞房地產確實賺了錢,我覺得要回饋社會。所以我就選擇了兩個項目,教育和醫療。教育,我花了兩三年研究,把方案做出來後就聘專業人士來執行。現在國際學校三千多個學位都不夠,整天還有人找我要學位。

至於醫院,以前我到市橋的醫院看病,覺得一點隱私都沒有,打針時坐的椅子又高又不舒服,環境又很髒。那時我就想,有一天我自己辦醫院,一定要引進最新的設備最好的服務,辦世界一流的醫院。到現在醫院投入有近20億,三年前開始盈利,但賺回來的錢都會投入到更新設備上。

祈福醫院不僅服務社區,更面向全社會,病人不僅有業主,還有番禺、廣州居民及香港、國外的患者。經過大家努力,祈福醫院不僅成為全國首家國際JCI認證的綜合醫院,還獲得了“香港市民最信賴的中國內地醫療機構”等稱號。

我從來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其實從1985年開始,我就自己很認真、很系統地自學醫學。先學西醫,再學中醫,再想這兩個應該結合著來用。但即使結合還是不能解決很多病種,我覺得應該還有別的方法,後來發現了自然醫學,很有效,又把自然醫學吃得很透。

按:朱拉伊是廣東豐順縣人。進過中醫藥大學,當過赤腳醫生;投身房地產業,成就金融大鱷,他當年僅珠江廣場這一項目銷售額就超過20億元,利潤率近50%。朱氏兄弟打造的合生創展與珠江地產成為國內一線地產開發商。

但在房地產開發漸入佳境的時候,朱拉伊卻開始向他自幼嚮往的中醫藥領域進發;又在他的推動下讓青蒿素獲得了第一個被世界認可的醫藥專利。為何如此執著於中醫藥事業?用他自己的話說,“中醫中藥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不僅能治病,而且能讓人學會做人做事,裡面包含了很多辯證的東西”。

從赤腳醫生到金融大亨

13年來,在一個基本沒有利潤回報的項目上持續投入15億元,作為一名商人他“不務實”,作為一名企業家他“有擔當”,只因他志在守護“全球健康”,而這份堅守也讓中國青蒿素走向了世界。他就是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朱拉伊。

朱拉伊是廣東豐順縣人,他與中醫的緣分始於1974年。當年,朱拉伊高中畢業,回到豐順當了一名赤腳醫生,但他一直有個“中醫夢”。

在全國恢復高考的第二年,他考入廣州中醫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由此結識了兩位日後對他影響重大的老師:我國青蒿素臨床研究專家李國橋教授和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

用青蒿素打造中國名片

大學畢業後,朱拉伊回到家鄉繼續從事中醫醫療工作,但當時整個中國醫療行業輕中醫重西醫,行醫8年後他發現:要想普及中醫藥,一個醫生的努力不過杯水車薪,需要中醫藥行業共同推動。因此,他決心要推動中醫藥行業產業化。為保障資金投入,32歲的朱拉伊於1989年回到廣州投身房地產開發,並於1994年創辦了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開始了他“曲線就醫”的征程。

在房地產開發漸入佳境時,朱拉伊開始向中醫藥領域進發。2003年,李國橋教授的青蒿科研專案因撤資被迫中斷。朱拉伊得知後,投入6000萬元支持研究繼續開展,他與青蒿的“長跑關係”就此拉開。因為相信“青蒿素一定會成功”,他堅持了13年。

2015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認可了複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瘧疾方法,並向全球各島國推廣。青蒿素這個由中國第一個發明的抗瘧藥物在朱拉伊的推動下,終於等到了屬於它的“世界地位”,而中國也獲得了第一個被世界認可的醫藥專利。

朱氏兄弟的合生創展與珠江地產是廣州人最熟悉的地產品牌(圖為合生創展與珠江地產開發樓盤集中的廣州珠江新城)

訪談:難道我們還不相信歷史?

記者:您為何這麼執著于中醫中藥事業?

朱拉伊:1974年高中畢業後,我當了4年的赤腳醫生。恢復高考第二年,我考入了現在的廣州中醫藥大學,1983年畢業後繼續回鄉當了8年中醫師。但當時重西醫輕中醫,我便下海經商。2003年得知李國橋教授瘧疾研究專案缺乏資金,我投入了青蒿素研究專案。

在我看來,中醫中藥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不僅能治病,而且能讓人學會做人做事,裡面包含了很多辯證的東西。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醫和西醫?

朱拉伊:現在很多人都說中醫偽科學,沒有科學的依據,其實這些都是壞人,我對那些說中醫哪裡不好,比不上西醫的話是非常反感的,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而西醫引進中國才四百多年,那麼中國那幾千年靠的是什麼的呢?中醫是一種整體,但中醫又很個性,中醫是宏觀的,西醫是微觀的。說中醫偽科學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中醫,不懂得中醫就沒有發言權,所以他們是真正的壞人。中醫有那麼多年的歷史見證,難道我們還不相信歷史麼?

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否定中醫,中醫在養生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的。而且現在治療腫瘤,癌症,瘧疾等疾病都是需要中醫來輔助西醫的。中、西醫各有各的優點,但中醫的醫學中心地位是永遠不可代替的。

記者:您對中醫藥發展前景怎樣看待?

朱拉伊:發展中醫藥的空間是很大的,現在也越來越多人看重了養生這個問題,鄧老也說過未來養生保健館會比醫院多,因為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民會更注重保健和預防。現代也越來越多人重視中醫,中醫在以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現在像我們這樣的企業也慢慢地發展起來了,所以中醫藥真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只要我們把基礎打好了,將來的一切都會好辦的,所以你們真的要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