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不學爬先學走,你卻不知道爬行能夠促進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發育

有媽媽問:寶寶沒學會爬就學會走了,有問題嗎?還有媽媽問:寶寶從來沒學過爬就學走路,有問題嗎?有這種疑問的媽媽還真不少。上海市人口與發展中心在母嬰健康社區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

不會爬就會走的幼兒比例高達24.4%。

雖然每個寶寶的發育速度不同,但會遵循科學的發育規律,比如身體發育大體會經歷“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的過程。那麼,不學爬先學走、沒學好爬就學走的寶寶,有問題嗎?

資深兒童保健教育專家韓棣華認為,

爬行對寶寶的身體發育十分有利,能夠使全身肌肉得到鍛煉,促使腿、手臂、腹部和頸部肌肉發育。寶寶在爬行中還能消耗熱量,減少皮脂積聚,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

韓棣華還認為,爬行對寶寶的心理發育也有重要影響。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由於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他能主動接觸周圍更多事物。這樣不僅促進了感知覺的發展,也增強了腦、眼、耳、手、腳的協調能力。

寶寶會爬後,認識範圍擴大了,與人交往機會也增多了,因此對他的語言能力發展也有益處。美國人類能力開發協會的德爾曼博士在研究了嬰兒的爬行與語言發展的關係後得出這樣的結論:沒有爬過或爬行過程極短的嬰兒,其語言能力比爬行過程長的嬰兒差。

這一切說明,爬行能夠促進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發育,不能忽視。

錯過了爬,讓寶寶多做6種運動

對於那些沒有學爬就學走,或者沒學好爬就開始學走的寶寶來說,應該怎麼彌補呢?寧波市心理諮詢治療中心兒童心理科學科長張文武為媽媽們提供了科學而有趣的建議,他認為,寶寶錯過了學爬的年齡,媽媽們可以多和寶寶玩下面的運動進行補救。

旋轉運動,如旋轉木馬。

搖晃運動,如讓寶寶用腹臥、仰臥、側臥、頭腳顛倒等體位玩秋千、吊床等遊戲。

平衡運動,如走平衡木、平衡板。

跳躍運動,如蹦床、翻滾、墊上運動。

姿勢反應運動,如騎踏板車、滑梯腹部爬行。

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體驗運動,讓寶寶一隻腳著地,另一隻腳踏上滑行的兒童踏板車玩耍。

學好知識,給寶寶科學養育

之所以有些媽媽讓寶寶不學爬先學走,一是不瞭解寶寶發育的規律,不知道爬行對寶寶身體和心理發育的重要性,二是希望寶寶儘快學會走路,解脫自己。這些都是要不得的。寶寶的成長並不是吃喝拉撒這點事,還有許多知識需要學習。學好了,才能給寶寶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