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遼寧省人口最多的縣,位於三省交界處,1913年才建縣

昌圖縣,位於遼寧省最北部,松遼平原南端,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北與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雙遼市接壤,西與法庫縣、康平縣,內蒙古的科左後旗隔遼河相望。

昌圖,系蒙語“常突額爾克”前兩個音節的轉音,意為“綠色草原”或“水草豐美的地方”。

昌圖縣歷史悠久,秦、漢、晉時期,屬遼東郡北境,為撫餘鮮卑地。

南北朝及隋唐時期,為契丹所佔領;北魏、北齊屬扶餘地,曾一度為高句麗所占。

唐朝及五代時期,屬渤海國,建王都首府于撫餘城﹙今昌圖縣的四面城﹚。

遼朝,設五道154州時期,隸屬東京道,境內南有肅州(治今昌圖縣馬仲河),北有韓州﹙治今昌圖縣八面城﹚,中有龍州(後改通州,治今昌圖縣四面城)。

金朝,設19路時期,屬咸平路。

元朝時,實行行省制,昌圖縣境屬行中書省的開原路北境,為蒙古族遊牧地。

明朝時,實行軍政合一的衛所制,後烏梁海為都指揮掌衛事,自立國號為科爾沁。

清朝時,仍屬蒙古族科爾沁遊牧地;嘉慶七年(1802年)置“常突額爾克”理事通判;嘉慶十一年(1806年),設昌圖廳;光緒三年(1877年),昌圖廳升為昌圖府。

民國二年(1913年),改昌圖府為昌圖縣,此後昌圖一直為縣級建制至今。

昌圖縣總面積4317平方公里,下轄39個鄉鎮(場),43個社區,425個行政村,總人口104萬人,是遼寧省人口最多的縣(不包括縣級市,海城市是遼寧省人口最多的縣/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