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袁世凱的權術再多 關鍵時刻還得要靠他才能保命

張之洞我們都知道,是晚清時期的風雲人物,他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他在武漢創建的兵工廠,更是聞名一時,“漢陽造”幾乎可以說是中國兵器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張之洞與李鴻章是政敵,互不買帳,這個天下皆知。但張之洞與袁世凱關係則沒那麼明瞭,若即若離,非敵非友。有時互相利用,但暗中拆臺也有。張之洞比袁世凱大那麼二十歲左右,在他心目中,袁世凱是行伍出身,粗人一個。所以就有點以老賣老。

有一次,光緒二十九年吧,張之洞從武昌入京,路過保定,當時袁世凱代理直隸總督,恭請張之洞閱兵。閱兵完畢,袁世凱在官邸設宴,直隸要員悉數入席,態度頗為謙恭,儀式十分隆重,張之洞卻倚案垂首,不合時宜地打起瞌睡來,發出勻細的鼾聲,這讓袁世凱相當地尷尬和難堪。這還沒完,張之洞醒後,又只與席中翰林後輩楊士驤喁喁長談,將袁世凱晾在一邊,如同陪客,

枯坐無聊,插嘴不上。在滿席部屬面前,袁世凱的面子簡直無處擱放。

當然了,張之洞與袁世凱的這種關係其他人也都是看在眼裡。這就有人想從中逢迎,撮合他倆搞好關係,也好為大清延時續命,這個人就是南粵名士蔡乃煌。有一次,張之洞宴請袁世凱,

蔡乃煌叨陪末座。宴後賦詩,蔡乃煌得妙聯“刺虎斬蛟三害盡,房謀杜斷兩心同”,上聯隱指張之洞、袁世凱二人的政敵瞿鴻禨因洩露國家機密已被驅逐出軍機處,下聯則連瞎子都看得出,極力稱讚張之洞、袁世凱同心同德,具有唐朝賢相房玄齡的謀略和杜如晦的決斷。蔡乃煌憑此妙聯獲授上海道台的美官肥差,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事後,蔡乃煌索性做了個囫圇人情,
把著作權拱手送給張之洞,堅稱此聯是張之洞妙手偶得的。

有趣的是,有術且多術的袁世凱尚缺保身保命之術,最終卻要乏術且無術的張之洞伸出援手,才好不容易從鬼門關撤步回頭,覓得一線生機。

慈禧太后死後,載灃為攝政王,決定為兄(光緒皇帝載湉)報仇,

誅殺袁世凱以謝天下。朱諭初稿擬定的罪名為“攬權跋扈,植黨營私”,許多大臣不敢置一詞。唯有張之洞硬著頭皮,“再三婉陳,力為乞恩”,而且警告載灃,袁世凱身負練兵重任,羽翼已豐,死黨有力,京師已在其掌控之中,倘若處置不慎,則社稷、宗廟危如累卵。諭旨最終由張之洞改擬,袁世凱開缺回鄉養病,保住了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