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做事經常半途而廢,父母該怎樣糾正“三分鐘熱度”?

許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主動提出要學畫畫,

爸爸媽媽很高興,給孩子買了全套的美術用品,畫了沒兩天,孩子就不畫了;孩子要學游泳,父母找了教練辦了卡,可面對教練的要求,孩子覺得反復練習沒意思,又要放棄了。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興趣與技能之間必然是存在矛盾的,孩子之所以產生興趣,是被某項技能所吸引,而獲得技能的過程卻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所以當孩子發現這個技能並不能很容易就得到,

而且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反復枯燥的練習的時候,就選擇了放棄。

父母該如何幫孩子改掉“三分鐘熱度”的習慣?

★學習過程遊戲化

舉個例子來說,小朋友都喜歡玩水,所以會要求去學游泳,但在學習游泳之前,要先練習憋氣,這就變得枯燥起來。爸爸媽媽們可以把憋氣練習變成一個小遊戲,

比如說,讓孩子跟小夥伴比賽誰憋氣時間長,或者扔一個物體在水底,看誰能先撿到。

★難度要適中

對於孩子學習的內容,家長們要注意控制難度,不要太過困難,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從而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和興趣。難度應該剛好符合孩子目前的水準,比現有水準稍微困難一點,讓孩子能夠“跳一跳,夠得著”。有了成功的體驗,孩子才能有成就感,

更有動力去學習。

★內容要有趣味性

大部分課程的初學階段,都需要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這很容易使孩子失去耐心,變得煩躁,從而放棄學習。比如說剛開始學鋼琴時的五線譜,如果教孩子死記硬背,不但效果不好,還會讓孩子不願意繼續學習,

這時候可以用有趣的方式來指導,比如:一隻小蝌蚪,沒有尾巴的是二分音符,有一條尾巴的是四分音符,兩條尾巴是八分音符。這樣孩子自然而然就記住了。

★學習新內容前先進行鋪墊,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比起直接讓孩子接觸新知識,事先進行鋪墊,

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也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比如說,孩子要學一首鋼琴曲,名字叫做“小燕子”,那爸爸媽媽們可以先教寶寶唱兒歌,等寶寶唱會兒歌之後,再來學鋼琴曲,就容易得多了。

★給孩子適當的自主選擇權

在學習這件事上,給孩子一定的自主選擇權,比如說讓孩子自己選擇什麼時候去上課、學什麼內容、跟哪個小夥伴一起等等。孩子的自主選擇權越多,學習的自發性和積極性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