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參加馬拉松比賽很痛苦嗎

先彙報一下這周的訓練情況吧。第三個訓練周結束了,計畫跑量34km,實際跑量20.0km。週一、二都是在端午小長假裡,帶孩子旅遊真是沒有體力再跑步了,只有3km的爬山鍛煉。然後週四、五恢復上班就抓緊休養生息了,

六日分別跑了7km和10km。勉強也是完成一部分的訓練計畫。

總體來說,第三個訓練周雖然中間斷了兩天,但是在週六、日跑長距離的時候,還是能感覺出來,之前訓練的一些成果。

這周跑了訓練以來的第一個10km,配速5分42秒,沒有帶水,稍稍有些氣喘。跑起來並不費勁,而且還有一些恢復到去年4月參加半程馬拉松比賽的感覺。對於我自己來說,還是比較滿意。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馬拉松比賽是非常艱難的。這當然沒有錯,畢竟馬拉松比賽是一項伴隨痛苦的運動,即使是優秀的專業選手,

也不可能一邊唱著歌,一邊完成42公里的比賽。

在生活中,只要爬一段樓梯後喘不過氣,我們就會對自己的體力失去信心。“去繞著操場跑十圈!”,高中時體育老師的叫喊聲偶爾還會迴響起來,種種痛苦的回憶,都會讓我們時刻感到,長跑是一件令人叫苦不迭的事情。還有很多接近中年的朋友,看著鏡中日漸衰弱、發福的身體,就這樣放棄了跑步和鍛煉。

在比賽中,經常能遇到一些參賽的人,

比賽前幾個月還沒有想過是否要參賽,當然也就談不上準備,最後也能“狼狽”的闖過終點線。在北馬的起步階段,我就聽到旁邊兩個人說,“前半程跑2個半小時,後半程走就可以關門前到達啦!”。這種毫無計畫,不加考慮的參賽,到最後當然會感覺非常疲憊。

其實馬拉松是一項不分男女老少,全民皆宜的運動。我在比賽中就遇到過90多歲的老太太六小時完賽,

據說還有十幾歲的孩子也完成了比賽。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也沒有想像的那麼懸殊。經常有很多女性跑友在賽道中飛馳而過,漸漸離我遠去,讓我感到十分的沮喪……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尤其是那些還沒有參加長跑鍛煉或者馬拉松賽事勇氣,

但有興趣嘗試的朋友,可以現改變一下“馬拉松=痛苦”的固有觀念。如果我們正確理解了這項運動,不僅會減少痛苦,還能從中收穫快樂。但從著全程42km的距離就可以想像,我們自身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還有多少潛力可以挖掘。

我們每個人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體驗來獲得“成就感”,無論是完成一項工作,還是開放一個產品,這是這種成就感,讓我們感到幸福。馬拉松所帶來的成就感,是大家共同追求,而且是其他事情無法替代的。

馬拉松的意義就在於,我們要脫掉社會的外衣,赤裸的展現出人類最原始和最真實的一面;面對自己、挑戰自己、超越自己,當我們竭盡全力邁過重點的一刻,才會體會到我們訓練時所經歷的漫長過程,所忍受的身體上的痛苦,堅強的意志讓我們收穫到超越比賽本身幾倍,甚至更多的成就感,讓我們幸福和自豪。

漢森馬拉松訓練計畫的組成包括:輕鬆跑的日子和實質訓練。實質訓練包括長距離跑、節奏跑(配速跑)、力量跑(強度跑)和間歇跑。把訓練計畫安排的豐富多樣,就會訓練不同的系統,也會協同優化馬拉松潛能。

計畫表已經按照日期列出了每天要完成的目標,以及當天要參照的訓練方式。

第二個小表格是配速表,跑友們可以根據自己要完賽的目標,來選擇相對應的各項訓練方式的速度。

是大家共同追求,而且是其他事情無法替代的。

馬拉松的意義就在於,我們要脫掉社會的外衣,赤裸的展現出人類最原始和最真實的一面;面對自己、挑戰自己、超越自己,當我們竭盡全力邁過重點的一刻,才會體會到我們訓練時所經歷的漫長過程,所忍受的身體上的痛苦,堅強的意志讓我們收穫到超越比賽本身幾倍,甚至更多的成就感,讓我們幸福和自豪。

漢森馬拉松訓練計畫的組成包括:輕鬆跑的日子和實質訓練。實質訓練包括長距離跑、節奏跑(配速跑)、力量跑(強度跑)和間歇跑。把訓練計畫安排的豐富多樣,就會訓練不同的系統,也會協同優化馬拉松潛能。

計畫表已經按照日期列出了每天要完成的目標,以及當天要參照的訓練方式。

第二個小表格是配速表,跑友們可以根據自己要完賽的目標,來選擇相對應的各項訓練方式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