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我建議芒種一定要艾灸?

6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時節。

一年四季,氣候溫、熱、寒、涼,迴圈變化,依節氣養生才能“天人合一”,借助老天之力養人,這才是不生病的大智慧,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芒種養生。

芒種到,

需防暑邪、濕邪

芒種到夏至這段時間,是一年中陽氣浮盛,陰氣內藏的階段。

此時天氣多雨且悶熱不已,暑氣上升,拉著濕氣一起“為禍人間”。

若人體正氣不足,或因天氣炎熱而嗜食生冷,就會導致水濕停滯體內,易受暑濕侵蝕。出現身熱、困倦、四肢酸痛、口幹、口苦、小便黃、胸悶、噁心等症狀,甚至還會發燒、怕冷怕熱。

濕屬陰邪,特愛傷人陽氣。濕邪入體,經脈運行速度就變得緩慢,消化吸收功能也弱了,大便也不清爽了。脾是最怕濕的,所以濕氣一上身,首先傷到的是脾胃。

人體內濕氣太重,會導致口中無味、胃口差、消化不好、大便溏稀。

多補水,睡好子午覺

芒種開始炎熱,消耗體力較多,暑邪入體,易傷內臟,所以人體會通過排汗來散熱,

如果體內沒有多餘的水分,那一定程度上,排出的汗液多半是人體寶貴的津液和氣血。因此,平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喝水。

“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中醫認為睡眠與醒寤是陰陽盛衰交替的結果。而子午時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合陽”之時。

子時(23點至淩晨1點)

屬肝經循行之時,陰氣最盛,陽氣衰弱,睡覺以養陰

午時(11點至下午1點)

是氣血流注心經之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此時睡覺以養陽。

睡好子午覺,有助於陰陽之氣的順接,以順應芒種陰陽交接之勢。

芒種飲食宜清淡

芒種節氣期間,日常飲食應以清淡為宜,避免暑濕病。少油膩辛辣;少飲酒以免多增濕氣,少食糖以免體內熱量增加。

多食用養陰、生津、祛濕的食物,如西瓜、涼瓜、番茄、綠豆、冬瓜、木耳、絲瓜等。多喝綠豆湯、菊花茶、金銀花茶、盧根花茶清熱去火

芒種吃桑葚,入心、肝,補肝益腎、生津潤腸,對開胃有幫助。

芒種食含有降血脂、消除疲勞、調節酸堿平衡等養生功效。

芒種艾灸巧祛濕

芒種,正值梅雨季節,潮濕悶熱的天氣,

人體容易受到濕熱的侵襲,往往感到四肢困倦、精神不振。加上大量出汗,這樣容易導致陽氣外泄。此時用艾灸來提升陽氣最好不過,艾灸還有溫經通絡,流暢氣血,調和臟腑,提高肌體免疫力的作用。

芒種艾灸可使人體氣機宣暢、助陽祛寒、補心健脾,讓人安度盛夏。特別適合骨關節病,風濕、類風濕、胃寒、腹瀉等病症的人群,用艾灸的純陽之火,溫經散寒,祛除體內的老寒氣。

芒種節氣應灸風門穴、大椎穴、天樞穴、中脘穴、足三裡和肺俞穴。

風門穴

風 門

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風門穴主治傷風咳嗽,頭痛發熱,胸背徹痛,項強,癰疽發背等。

大椎穴

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清熱解表、截虐止癇。主治頸項強直,角弓反張,肩頸疼痛,肺脹脅滿,咳嗽喘急;瘧疾,風疹,癲狂,小兒驚風,黃疸。頸肩部肌肉痙攣,落枕,感冒等。

天樞穴

在腹中部,臍中旁開2寸。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闌尾炎、腸麻痹、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中脘穴主治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足三裡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足三裡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灸足三裡,有理脾胃、調氣血、主消化、補虛弱之功效,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裡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肺俞穴

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肺俞穴是治療肺臟疾病的要穴,除可用於治療頸肩疼痛等局部病證外,還善於治療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氣喘等。

芒種節氣應灸風門穴、大椎穴、天樞穴、中脘穴、足三裡和肺俞穴。

風門穴

風 門

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風門穴主治傷風咳嗽,頭痛發熱,胸背徹痛,項強,癰疽發背等。

大椎穴

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清熱解表、截虐止癇。主治頸項強直,角弓反張,肩頸疼痛,肺脹脅滿,咳嗽喘急;瘧疾,風疹,癲狂,小兒驚風,黃疸。頸肩部肌肉痙攣,落枕,感冒等。

天樞穴

在腹中部,臍中旁開2寸。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闌尾炎、腸麻痹、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中脘穴主治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足三裡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足三裡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灸足三裡,有理脾胃、調氣血、主消化、補虛弱之功效,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裡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肺俞穴

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肺俞穴是治療肺臟疾病的要穴,除可用於治療頸肩疼痛等局部病證外,還善於治療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氣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