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我建議中國廠商做“谷歌手機”

還有不到一周,就是穀歌發佈Android O(8.0)系統的日子了。當然,與之同步登場還有新一代“谷歌手機”Pixel2系列——作為Android 8.0的官方展示和開發用機,Pixel2將會結合一系列最新的軟硬體技術,引領未來一年的世界Android開發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Pixel2由HTC負責代工,並融入了剛剛才在HTC U11上發佈的Active Edge 邊緣操控功能——而這也是HTC第三次負責“谷歌手機”了:從第一款Nexus手機,Nexus One到第一款Pixel,HTC確實在Android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品牌缺席“谷歌手機”

然而,縱觀整個谷歌官方開發設備的歷史——至今為止,

“谷歌手機”已經出過8代、10款,其中HTC佔有三席、華為一席,剩下的則是三星(兩款)、LG(三款)、MOTO(一款)。可以說,除了“忠心耿耿”的HTC和偶爾“走穴”的華為外,我們再看不到其他中國品牌的身影。

為什麼這樣?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認為有必要先給大家科普一下,

什麼是“谷歌手機”,以及它對於手機廠商的意義何在。

什麼是“谷歌手機”?

通俗地來說,“谷歌手機”指的是穀歌為了展示新系統的功能、方便開發者和手機廠商有個現成的設備用於軟體發展、測試。同時,這些手機本身也會集成當時最具代表性的硬體,某種程度上它象徵著“旗艦機應有的配置水準”,相當於“穀歌官方建議配置”。

當然,因為定位上就不是面向一般大眾,“谷歌手機”的產銷量並不像一般的消費級手機那麼巨大。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參與“谷歌手機”的研發與製造,不見得能有多少直接收入。但它所帶來的間接好處卻十分巨大……

參與研發谷歌手機的好處:地位、技術、競爭力

首先,無論Nexus還是Pixel,能夠參與“谷歌手機”的研發製造,

本身就意味著廠商在Android生態中的國際地位得到了Google官方的認可。顯然,這種來自整個行業最頂端的認可將會使得相應的廠商在一段時間裡得到相當高的地位,無論是作為商業宣傳還是用在和供應商、友商企業的交涉上都會占盡優勢。想當初,三星能夠從HTC的手中奪過Android陣營的“王座”,和他們開發了Nexus S、Galaxy Nexus兩部“谷歌手機”不無關係——這極大地提高了三星在業界的“分量”,收穫了消費者的認同。

其次,因為“谷歌手機”是穀歌和相關廠商合作開發,並由後者代工生產的。這就意味著合作廠商可以先于其他所有競爭對手,提前接觸到最新的Android系統,甚至是在穀歌的指導下對新系統進行硬體適配、軟體發展……這將會極大地提升手機企業開發團隊的技術水準。使得廠商在開發自家其他Android手機系統時也能更加得心應手——典型的例子就是LG。自從他們與穀歌合作了Nexus 4、5、5X三代之後,LG自家手機的系統優化水準明顯提高——在V20上,LG甚至首發了Android7.0系統

當然,最厲害的一點,在於廠商們可以在此過程中給穀歌“吹枕邊風”,把原本自家的成熟技術引入“谷歌手機”,甚至是直接成為新版Android的標配功能。如此一來,自家運用起來得心應手,而別的廠商卻被迫焦頭爛額,甚至會影響到產品開發的進度和使用者體驗,豈不高明?比如說HTC就在Pixel2裡加入了邊框壓感觸控特性——很顯然,要是這功能將來成為市場主流,那麼在優化、體驗方面駕輕就熟的HTC顯然優勢巨大。

綜上所述,手機廠商參與“谷歌手機”項目,不僅可以強化自身研發能力,獲得行業口碑,還能強行把自己變成“標準制定者”,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都把握市場技術主動權。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國內的那些知名手機品牌主動參與呢?是他們不關心國際市場,不想要業界口碑麼?

很顯然,國內現在出貨量最大的幾家廠商紛紛在海外佈局——他們是非常重視海外市場的,在海外建廠、開設分公司、甚至於有的已經取得了相當的銷量成績和產品口碑。

在技術方面,我們之前也看到了一些國產廠商和海外知名企業合作研發手機系統、合作進行外觀設計、甚至於合作開發處理器、相機感測器……很顯然,國內企業既不差錢,也絕非固步自封。那是什麼使得他們沒有勇氣,或者至少是沒有動力去參與Android最頂層的開發建設呢?

為何國內廠商不做“谷歌手機”:目光短淺是主因

筆者思考了很久,最終得出的結論有些令人沮喪:我們平日裡熟悉的那些國內手機企業不熱衷於參與“谷歌手機”,最大的可能性在於兩點:一是覺得抱穀歌的大腿不能帶來直接收益,二是目光短淺,缺乏“共用”意識,不願為Android生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研究成果。

前者很好理解,因為無論過去的Nexus還是現在的Pixel手機,掛的都是“Google”的品牌,用的都是最新的原生Android系統。這就註定了它不能直接在中國順利上市,同時手機廠商也無權更改系統來做所謂的“國行版”——辛辛苦苦研發的產品卻不能在本國上市,賺不到大錢,不樂意也很正常。

而這第二點,不得不說才真的是令人無奈——筆者身邊的很多不太懂Android生態的朋友都以為,Android系統“是穀歌自己做出來,然後開源給全世界使用的”。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穀歌主導了Android的發展是不假,但歷代Android的很多關鍵功能,其實都是靠手機廠商、晶片廠商、軟體發展者“貢獻”的代碼。典型地來說,現在Android系統中的“沉浸式狀態列”(狀態列隨著APP主題變色)就是LG提供的;而讓系統變得更安全的“安全啟動”則是來自三星的Knox技術;即將發佈的Android 8.0裡,集成了SONY最新的藍牙無損協議LDAC……然而,要讓廠商把自己辛辛苦苦研發出的技術無償地貢獻給Google,貢獻給Android,就等於是把自己的“看家法寶”拱手讓給所有的競爭對手,還不能收一分錢……

真的是這樣麼?確實,Android本身是開源系統,是沒有使用授權費的,但是這不等於要實現相應的功能沒有任何代價——就以SONY向Android 8.0貢獻LDAC藍牙協議為例,雖然其他廠商不出錢就能在軟體上提升藍牙音質,但對應的藍牙晶片、支援LDAC協定的藍牙耳機——這些就是SONY能夠從中賺到大錢的機會了。換言之,SONY把自己的私有技術公開化,創造出了新的市場需求,而自己也能從中受益。而這,就是眼界的區別了——不得不說姨夫還是很高明的。

國產廠商要更進一步,除了銷量還得看到更多

我們經常看到各種新聞,稱國產手機廠商又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收穫了驚人的出貨量和利潤。不可否認,能夠做到接地氣、受歡迎,本身也不容易,也確實值得稱讚。但是,如果只盯著國內市場,只看到了單純的利潤而不注重技術積累——固然大家都可以靠金錢買來各種“黑科技”,但缺乏核心技術,缺乏業界話語權,這樣的“銷量老大”形象未免顯得蒼白。

更進一步地說,沒有穀歌、沒有那些“積極奉獻”的友商,就沒有現在這麼好用的Android,也不可能有國內Android手機市場的大繁榮。中華傳統美德還講究“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國內的Android手機廠商們是否應該吧目光放得長遠一些,積極參與谷歌手機、參與Android版本建設呢?這樣做,既是為了未來的國際競爭打基礎,也才是體現一個真正大廠對行業發展的負責態度。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使得廠商在開發自家其他Android手機系統時也能更加得心應手——典型的例子就是LG。自從他們與穀歌合作了Nexus 4、5、5X三代之後,LG自家手機的系統優化水準明顯提高——在V20上,LG甚至首發了Android7.0系統

當然,最厲害的一點,在於廠商們可以在此過程中給穀歌“吹枕邊風”,把原本自家的成熟技術引入“谷歌手機”,甚至是直接成為新版Android的標配功能。如此一來,自家運用起來得心應手,而別的廠商卻被迫焦頭爛額,甚至會影響到產品開發的進度和使用者體驗,豈不高明?比如說HTC就在Pixel2裡加入了邊框壓感觸控特性——很顯然,要是這功能將來成為市場主流,那麼在優化、體驗方面駕輕就熟的HTC顯然優勢巨大。

綜上所述,手機廠商參與“谷歌手機”項目,不僅可以強化自身研發能力,獲得行業口碑,還能強行把自己變成“標準制定者”,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都把握市場技術主動權。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國內的那些知名手機品牌主動參與呢?是他們不關心國際市場,不想要業界口碑麼?

很顯然,國內現在出貨量最大的幾家廠商紛紛在海外佈局——他們是非常重視海外市場的,在海外建廠、開設分公司、甚至於有的已經取得了相當的銷量成績和產品口碑。

在技術方面,我們之前也看到了一些國產廠商和海外知名企業合作研發手機系統、合作進行外觀設計、甚至於合作開發處理器、相機感測器……很顯然,國內企業既不差錢,也絕非固步自封。那是什麼使得他們沒有勇氣,或者至少是沒有動力去參與Android最頂層的開發建設呢?

為何國內廠商不做“谷歌手機”:目光短淺是主因

筆者思考了很久,最終得出的結論有些令人沮喪:我們平日裡熟悉的那些國內手機企業不熱衷於參與“谷歌手機”,最大的可能性在於兩點:一是覺得抱穀歌的大腿不能帶來直接收益,二是目光短淺,缺乏“共用”意識,不願為Android生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研究成果。

前者很好理解,因為無論過去的Nexus還是現在的Pixel手機,掛的都是“Google”的品牌,用的都是最新的原生Android系統。這就註定了它不能直接在中國順利上市,同時手機廠商也無權更改系統來做所謂的“國行版”——辛辛苦苦研發的產品卻不能在本國上市,賺不到大錢,不樂意也很正常。

而這第二點,不得不說才真的是令人無奈——筆者身邊的很多不太懂Android生態的朋友都以為,Android系統“是穀歌自己做出來,然後開源給全世界使用的”。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穀歌主導了Android的發展是不假,但歷代Android的很多關鍵功能,其實都是靠手機廠商、晶片廠商、軟體發展者“貢獻”的代碼。典型地來說,現在Android系統中的“沉浸式狀態列”(狀態列隨著APP主題變色)就是LG提供的;而讓系統變得更安全的“安全啟動”則是來自三星的Knox技術;即將發佈的Android 8.0裡,集成了SONY最新的藍牙無損協議LDAC……然而,要讓廠商把自己辛辛苦苦研發出的技術無償地貢獻給Google,貢獻給Android,就等於是把自己的“看家法寶”拱手讓給所有的競爭對手,還不能收一分錢……

真的是這樣麼?確實,Android本身是開源系統,是沒有使用授權費的,但是這不等於要實現相應的功能沒有任何代價——就以SONY向Android 8.0貢獻LDAC藍牙協議為例,雖然其他廠商不出錢就能在軟體上提升藍牙音質,但對應的藍牙晶片、支援LDAC協定的藍牙耳機——這些就是SONY能夠從中賺到大錢的機會了。換言之,SONY把自己的私有技術公開化,創造出了新的市場需求,而自己也能從中受益。而這,就是眼界的區別了——不得不說姨夫還是很高明的。

國產廠商要更進一步,除了銷量還得看到更多

我們經常看到各種新聞,稱國產手機廠商又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收穫了驚人的出貨量和利潤。不可否認,能夠做到接地氣、受歡迎,本身也不容易,也確實值得稱讚。但是,如果只盯著國內市場,只看到了單純的利潤而不注重技術積累——固然大家都可以靠金錢買來各種“黑科技”,但缺乏核心技術,缺乏業界話語權,這樣的“銷量老大”形象未免顯得蒼白。

更進一步地說,沒有穀歌、沒有那些“積極奉獻”的友商,就沒有現在這麼好用的Android,也不可能有國內Android手機市場的大繁榮。中華傳統美德還講究“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國內的Android手機廠商們是否應該吧目光放得長遠一些,積極參與谷歌手機、參與Android版本建設呢?這樣做,既是為了未來的國際競爭打基礎,也才是體現一個真正大廠對行業發展的負責態度。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