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智慧老人產品遇尷尬:設計不合理 免費設備或暗含扣費專案

2017年3月20日訊,現如今, 智慧老人產品經常作為社區助老服務的一項被提供給老人。而在實際生活中,即使是那些免費配發的產品,到頭來也難免落得被冷落的下場。因為在一些老人看來,

這些產品非但沒有方便他們的生活,反而給他們帶來了麻煩……

智慧老人產品經常作為社區助老服務的一項被提供給老人。插圖 宋溪

尷尬 設計不合理,一鍵救護幫不上忙

老伴十幾年前去世,兒女又不在身邊,今年69歲的譚阿姨目前處於獨居狀態。

2012年,譚阿姨所在的社區免費為她配備了一鍵急救呼叫裝置,可就是這樣一個應急用的裝置,在真正發生情況時卻並沒起到任何作用。

2013年的一天,譚阿姨和鄰居正在家裡包粽子。當時天氣炎熱,幹活久了也累,譚阿姨又患有高血壓的毛病,各種原因猛得一激,譚阿姨竟然一下癱在了床上。

儘管家裡裝了急救呼叫按鈕,但鄰居在慌亂之下的第一反應還是拿起電話打120。

如果事發時是譚阿姨一人在家,由於呼叫按鈕是安裝在電話旁邊的,譚阿姨出事時離電話又有一段距離,她自然也撐不到去按這個按鈕。

這次送醫還算及時,譚阿姨只在醫院住了幾天就回家了。在此之後,譚阿姨也更加注意自己的身體,這幾年一直都沒出什麼問題。“從裝這個鈕到現在,我一次都沒按過。”

按鈕已經裝了五年,到底還能不能用?其實譚阿姨也沒譜。抱著試試的心態,

譚阿姨按下了按鈕,過了一分鐘,旁邊的電話居然真的響了起來,還正是999急救中心打過來的。“人家問我出了什麼問題,我趕緊說是不小心按錯了。”

得知這按鈕還能用,譚阿姨在驚喜之餘,心裡也沒踏實多少。“也就是說我按了這個按鈕,還要等急救中心給我電話,然後我再接,那有等電話的時間我自己打不也已經打完了嗎?”譚阿姨還表示,既然按鈕是能用的,今後打電話時更得小心一點,

別按錯了給急救中心添亂。

按鈕連在電話旁邊顯得“雞肋”,譚阿姨認為,至少也應該把按鈕設置成可擕式,這樣萬一摔倒或癱倒,又離電話較遠,還能在手邊按這個按鈕。“而且最好把按鈕設置成能通話的,按一下就能直接告訴對方情況,不然最後還要去接電話,等於沒用。”

收費有漏洞,想投訴都找不到廠家

譚阿姨所設想的便攜按鈕通話器,其實已經被研發了出來。

前段時間,張燕的老母親在參加社區活動時就領到了一款按鈕通話器。老母親不會用手機,平時又喜歡獨自出去散步,張燕正發愁怎麼給母親配一個操作簡單的通話器,這次正好可以試試。

雖然通話器是免費領的,但要想通話還需要電話卡,張燕也特意去營業廳給老母親辦了一張。之後的裝卡、設置等環節都還算順利,在家試了試之後,也確實能夠達到一鍵通話的目的。“問題就是,雖然我覺得這個機器已經比手機簡便很多了,可我媽還是嫌麻煩,不愛用。”

在張燕的督促下,老母親有時出門還是會帶著這個通話器,但基本不會用它打電話。等過了一個月,張燕在檢查電話卡帳單時又發現了新的問題:雖然電話沒打,但本來充值用來讓母親打電話的錢卻已經所剩無幾了!“當時我懷疑它裡邊有什麼東西在扣費,很生氣,就想打電話跟廠家理論,結果我翻遍說明書和包裝盒,居然連廠家名稱和電話都沒有。”

有些產品非但沒有方便老人的生活,反而給他們帶來了麻煩

後來,張燕決定在網上搜索一下這款產品,而在淘寶的搜尋網頁面也讓張燕大開了眼界。“跟我母親用的完全一樣的產品,在淘寶上起的名字都不一樣,價格也差得很多,一百多到六百多的都有,你根本不知道哪一個是正品。”

在其中一家店鋪的介紹中,張燕終於發現了扣費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自帶的一個定位系統,這個系統一直在收流量費。”張燕用產品的目的是打電話,定位系統她認為並不需要,但張燕後來發現這種定位系統根本無法關閉。

平時母親嫌麻煩不願帶,定位系統的流量費又免除不了,張燕最後只能把卡取了出來,乾脆不用這款產品了。而即使到今天,她也沒弄清這款產品到底是哪家公司生產的。“得虧我這機器是免費領的,只損失了一張卡錢和一點話費,如果是自己買的那才叫虧大了呢。”

功能有局限,“智慧盒子”只是個電話本

在社區的幫助下,前段時間佟大爺家裡裝了個 “智能盒子”。盒子介紹上寫了很多功能:為老服務、智慧醫療等等。可佟大爺在使用時發現,種種的功能只是一個噱頭:“盒子”基本上就是一個裝在電視上的電話本。

“點醫療那項,它告訴你附近醫院的電話。點為老服務,它顯示家政服務的電話,但還是要你自己去打。”佟大爺認為,如果只顯示電話,一個紙質的折頁也有同樣的效果,像“智慧盒子”這樣又要連網連電視,未免有點太麻煩了。

“既然引入了智慧的概念,那至少應該再做得深一些。比如老年人最關心看病的問題,你如果能跟醫院聯繫好,我用你的盒子直接能掛號,不是挺好?可這種功能它沒提供。”

關於智慧盒子,佟大爺唯一還在使用的一項功能是入室報警。“我家門和窗戶上安了感應器,如果有小偷開門開窗,它就會出報警音,還會給我手機發報警提示。”由於設置方面不太熟練,佟大爺有時開窗晾衣服都會誤觸報警,而如果家裡沒人,佟大爺每次回家也會觸發一次報警。

記者諮詢了多名與佟大爺同社區、曾經裝過智慧盒子的老人用戶,發現他們中大多都已將智慧盒子撤掉,原因也五花八門:功能用不上、和原本的機上盒信號衝突等等。而老人們當初之所以裝盒子,也只是因為這項服務並不收費,並非有多大的需求。

產品廠家 做平臺類產品,服務對接是核心

目前,智慧老人產品市場正呈現出同質化嚴重的趨勢,像佟大爺家這樣的“智慧盒子”、“智慧平臺”之類的產品,有眾多廠家都在生產製作,趙倩負責的公司也是其中一家。“目前也沒有哪個產品做得特別突出的情況,各家都大同小異,這種情況也讓客戶在購買時很難決定。”

在趙倩看來,“掛羊頭賣狗肉”式的噱頭行銷在行業內並不少見。除此之外,很多廠家也並沒有意識到做智慧老人產品的核心:背後的服務對接。“平臺類的產品,無論你前端做得再豐富,最後還是要落到給老人提供的服務上。而要把服務對接好,必須要有社區附近養老院等專業機構的支持。”

目前我國的智慧老人產品市場中,可穿戴設備佔據了很大的比重。資料圖

目前很多產品也存在不符合老人使用習慣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廠家往往用“拍腦門”的方式去設計,而缺乏針對老人的需求調研。趙倩表示,想要做好一款智慧老人產品,前期準備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我們的產品已經在一個社區裡試運行了三年,全部是免費投放,而到現在我們認為它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才能投入市場。”

即使經過了調研,在設計上也儘量考慮到了老人的習慣,實際運行中還是會出現各種問題,這就要求產品發放後的客服通道也必須暢通。“比如派工作人員對用戶做定期回訪,而且在平時用戶有需求,工作人員也得隨叫隨到。”

專家觀點 不改變老人生活習慣智慧產品才是好產品

在譚阿姨家,除了急救呼叫裝置之外,其實還安裝了另外一項設備:智能燃氣閥門。如果老人做飯時忘了關火,這種閥門能夠檢測出危險,並及時將燃氣切斷。“目前還沒有出過什麼問題,不過我覺得這種設備比急救呼叫是有用多了。”譚阿姨說道。

在養老產業專家王小龍看來,像智慧燃氣閥門這樣的產品確實應該加以推廣。“因為它能夠解決老人的問題。我們現在的很多產品,它只能提供一個身體監測方面的資料,甚至很多資料還是不準確的、醫院不認的,這種產品對老人的意義就不會太大。”

目前我國的智慧老人產品市場中,可穿戴設備佔據了很大的比重。“比如老人要戴一個項鍊來監測是否跌倒,要戴一個手環來防走失,其實老人到了一定年齡,他戴這些東西是會有異物感的,會很不舒服。從這一點上說,不改變老人生活習慣、或者簡便老人生活的智慧產品才是好產品,比如不用下床就可以控制燈的開關、家裡著火的報警裝置等等。”

“問題就是,雖然我覺得這個機器已經比手機簡便很多了,可我媽還是嫌麻煩,不愛用。”

在張燕的督促下,老母親有時出門還是會帶著這個通話器,但基本不會用它打電話。等過了一個月,張燕在檢查電話卡帳單時又發現了新的問題:雖然電話沒打,但本來充值用來讓母親打電話的錢卻已經所剩無幾了!“當時我懷疑它裡邊有什麼東西在扣費,很生氣,就想打電話跟廠家理論,結果我翻遍說明書和包裝盒,居然連廠家名稱和電話都沒有。”

有些產品非但沒有方便老人的生活,反而給他們帶來了麻煩

後來,張燕決定在網上搜索一下這款產品,而在淘寶的搜尋網頁面也讓張燕大開了眼界。“跟我母親用的完全一樣的產品,在淘寶上起的名字都不一樣,價格也差得很多,一百多到六百多的都有,你根本不知道哪一個是正品。”

在其中一家店鋪的介紹中,張燕終於發現了扣費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它自帶的一個定位系統,這個系統一直在收流量費。”張燕用產品的目的是打電話,定位系統她認為並不需要,但張燕後來發現這種定位系統根本無法關閉。

平時母親嫌麻煩不願帶,定位系統的流量費又免除不了,張燕最後只能把卡取了出來,乾脆不用這款產品了。而即使到今天,她也沒弄清這款產品到底是哪家公司生產的。“得虧我這機器是免費領的,只損失了一張卡錢和一點話費,如果是自己買的那才叫虧大了呢。”

功能有局限,“智慧盒子”只是個電話本

在社區的幫助下,前段時間佟大爺家裡裝了個 “智能盒子”。盒子介紹上寫了很多功能:為老服務、智慧醫療等等。可佟大爺在使用時發現,種種的功能只是一個噱頭:“盒子”基本上就是一個裝在電視上的電話本。

“點醫療那項,它告訴你附近醫院的電話。點為老服務,它顯示家政服務的電話,但還是要你自己去打。”佟大爺認為,如果只顯示電話,一個紙質的折頁也有同樣的效果,像“智慧盒子”這樣又要連網連電視,未免有點太麻煩了。

“既然引入了智慧的概念,那至少應該再做得深一些。比如老年人最關心看病的問題,你如果能跟醫院聯繫好,我用你的盒子直接能掛號,不是挺好?可這種功能它沒提供。”

關於智慧盒子,佟大爺唯一還在使用的一項功能是入室報警。“我家門和窗戶上安了感應器,如果有小偷開門開窗,它就會出報警音,還會給我手機發報警提示。”由於設置方面不太熟練,佟大爺有時開窗晾衣服都會誤觸報警,而如果家裡沒人,佟大爺每次回家也會觸發一次報警。

記者諮詢了多名與佟大爺同社區、曾經裝過智慧盒子的老人用戶,發現他們中大多都已將智慧盒子撤掉,原因也五花八門:功能用不上、和原本的機上盒信號衝突等等。而老人們當初之所以裝盒子,也只是因為這項服務並不收費,並非有多大的需求。

產品廠家 做平臺類產品,服務對接是核心

目前,智慧老人產品市場正呈現出同質化嚴重的趨勢,像佟大爺家這樣的“智慧盒子”、“智慧平臺”之類的產品,有眾多廠家都在生產製作,趙倩負責的公司也是其中一家。“目前也沒有哪個產品做得特別突出的情況,各家都大同小異,這種情況也讓客戶在購買時很難決定。”

在趙倩看來,“掛羊頭賣狗肉”式的噱頭行銷在行業內並不少見。除此之外,很多廠家也並沒有意識到做智慧老人產品的核心:背後的服務對接。“平臺類的產品,無論你前端做得再豐富,最後還是要落到給老人提供的服務上。而要把服務對接好,必須要有社區附近養老院等專業機構的支持。”

目前我國的智慧老人產品市場中,可穿戴設備佔據了很大的比重。資料圖

目前很多產品也存在不符合老人使用習慣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廠家往往用“拍腦門”的方式去設計,而缺乏針對老人的需求調研。趙倩表示,想要做好一款智慧老人產品,前期準備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我們的產品已經在一個社區裡試運行了三年,全部是免費投放,而到現在我們認為它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才能投入市場。”

即使經過了調研,在設計上也儘量考慮到了老人的習慣,實際運行中還是會出現各種問題,這就要求產品發放後的客服通道也必須暢通。“比如派工作人員對用戶做定期回訪,而且在平時用戶有需求,工作人員也得隨叫隨到。”

專家觀點 不改變老人生活習慣智慧產品才是好產品

在譚阿姨家,除了急救呼叫裝置之外,其實還安裝了另外一項設備:智能燃氣閥門。如果老人做飯時忘了關火,這種閥門能夠檢測出危險,並及時將燃氣切斷。“目前還沒有出過什麼問題,不過我覺得這種設備比急救呼叫是有用多了。”譚阿姨說道。

在養老產業專家王小龍看來,像智慧燃氣閥門這樣的產品確實應該加以推廣。“因為它能夠解決老人的問題。我們現在的很多產品,它只能提供一個身體監測方面的資料,甚至很多資料還是不準確的、醫院不認的,這種產品對老人的意義就不會太大。”

目前我國的智慧老人產品市場中,可穿戴設備佔據了很大的比重。“比如老人要戴一個項鍊來監測是否跌倒,要戴一個手環來防走失,其實老人到了一定年齡,他戴這些東西是會有異物感的,會很不舒服。從這一點上說,不改變老人生活習慣、或者簡便老人生活的智慧產品才是好產品,比如不用下床就可以控制燈的開關、家裡著火的報警裝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