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想知道為什麼你那麼喜歡吃辣嗎?

吃辣這個話題,

簡直就是打開人際交往的黃金鑰匙!

喜不喜歡吃辣?

能不能吃辣?

能吃多辣?

喜歡麻辣還是酸辣?

好巧我也是?

我知道一家館子特別好吃一起去唄!

三言兩語之間大家的關係就迅速熟悉起來。

但是吃君每次到了夜深人靜午夜夢回的時刻,

總會思考一個深刻的問題:

我們到底為什麼愛吃辣?

因為。。「好吃」啊!

辣椒能夠促進唾液分泌,增進食欲。

酸辣麻辣甜辣香辣無論哪種辣,

想想就讓人口水直流。

辣味相較於酸甜苦鹹鮮更加尖銳,

只需一點就可以提升整個菜肴的風味。

老乾媽辣醬在海外遊子的心中就是親媽般的存在,

無論多普通的食材,

加一勺老乾媽都會變得無比下飯。

但辣椒一旦稍微放得多了一點,

一道菜的其他風味也很容易就會被辣味所掩蓋,

於是有些不良商家

就會利用這一點來掩蓋食材本身的問題。

所以爸爸媽媽經常叮囑我們

少吃街邊小攤的麻辣燙也是不無道理呀,

畢竟湯料辣的如此重口,

食材新不新鮮、衛不衛生、

安不安全很難嘗的出來嘛。

從另一個角度講,

吃辣的成本也比較低。

一來辣椒變成幹辣椒運輸起來很方便,

天南海北都吃得到;

二來就像上面講到的,

在食材有限的條件下,

用辣椒來提味

是一種節約成本而且非常快速的做法。

對比一下

烹調辣椒小炒肉和醃篤鮮的時間成本就明白了,

辣味激發在於爆,

而鮮味在於吊。

所以想用十分鐘製作一份刺激食欲的料理喚醒味蕾,

辣味菜往往是最合適的選擇。

「爽」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

眾所周知,「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

其化學本質上是一種香草醛。

辣椒素的受體VR1叫做香草醛體,

當這種受體被辣椒素刺激達到或超過40度之後,

便會被啟動,傳遞灼熱感;

而我們的大腦擔心我們啊,

以為我們是被火燎到了,

趕緊啟動補償機制--釋放止痛物質內啡肽,

繼而我們就感受到了一種飄飄然的欣快感,

簡稱一個字「爽」,

而且越辣越爽,越爽就越想吃。

不然為什麼有辣火雞面挑戰

而沒有喝白開水挑戰?

當然啦,菊花上也是有辣椒素受體的,

被啟動以後同樣會產生灼熱感,

所謂「吃辣一時爽,吃完菊花爽」就是這個原因。

在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疼痛刺激下,

身體不斷產生內啡肽,

不斷讓我們在

「吃辣-爽到飛起-辣到菊花痛-再次吃辣」

這個迴圈裡迷失自我,

這麼看來愛吃辣的人貌似都有點抖M傾向?

哈哈更fancy的說法是

「享樂逆轉」或者「良性自虐」,

參考蹦極跳傘跳到心臟驟停、

看恐怖片把自己嚇得嗷嗷亂叫、

喝苦咖啡苦到懷疑人生等行為。

因為吃辣的人其實完全知道自己能感到疼痛,

但是又和它有一段距離,

知道這種疼痛其實沒有危害,

這是一種靠心智征服軀體的享受。

嗯,為什麼聽起來如此中二?

更厲害的是,

在目前的研究中發現

只有人類擁有「享樂逆轉」這種機制,

其他動物都沒有!

曬不到太陽好冷啊,吃點辣取暖唄!

很多分析吃辣原因的文章中,

都會引用歷史地理學教授藍勇先生的一個觀點,

即冬季日照少、氣候濕潤寒冷地區的人們

比較喜歡吃辣。

在他的研究中,

他按照「辣度」劃分中國吃辣版圖:

「重辣區」在長江中上游,

包括四川、湖南、湖北、貴州、陝西南部等地,

辛辣指數151—25;

北方是「微辣區」,

包括北京、山東、山西、陝西北部

以及甘肅大部、青海到新疆等地,

辛辣指數26—15;

山東以南的東南沿海,

包括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

則為忌辛辣的「淡味區」,

辛辣指數17—8。

然後他非常有意思的

把吃辣版圖和《中國年太陽總輻射量圖》進行對照,

結果發現「重辣區」的大部分地區

剛好屬於年日照輻射量低於110千卡、

年日照數小於1800小時、

冬季相對濕度高於70%的地區。

那麼這個道理就很簡單啦,

曬不到太陽,

尤其是到了冬天這些區域還剛好沒有暖氣,

運動發汗?

不要啦人家好懶的,還是吃點辣椒來得簡單,

辣到血液迴圈全身就熱起來了呀!

於是乎這裡的人們就開始愉快的結伴吃辣取暖,

全然忘記了和政府反映一下冬天裝暖氣的這件事。

按照這種地理氣候的分析思路,

那就可以解釋在日照充足的新疆,

為什麼兒子娃娃們也喜歡吃爆辣的

「炒米粉」和「辣子雞」了。

晝夜溫差大,

大家太甜了需要吃點辣平衡一下,

不然怎麼給廣東人吃呢?

除了這些觀點,

科學界還有很多有趣的研究人員

從不同角度來解釋人類喜歡吃辣這件事,

倫理學、進化論、心理行為學等等,

大家有興趣的話多多探索喲,

下次聚餐吃火鍋不經意得甩出幾句吃辣理論,

你就是當晚飯局最亮的星!

寫到最後,

吃君以身作則先下樓點個麻辣燙吃哈。

大家關於吃辣有什麼想說的

在評論裡和吃君聊個十塊錢的吧,

吃君邊吃麻辣燙邊等大家喲!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

其化學本質上是一種香草醛。

辣椒素的受體VR1叫做香草醛體,

當這種受體被辣椒素刺激達到或超過40度之後,

便會被啟動,傳遞灼熱感;

而我們的大腦擔心我們啊,

以為我們是被火燎到了,

趕緊啟動補償機制--釋放止痛物質內啡肽,

繼而我們就感受到了一種飄飄然的欣快感,

簡稱一個字「爽」,

而且越辣越爽,越爽就越想吃。

不然為什麼有辣火雞面挑戰

而沒有喝白開水挑戰?

當然啦,菊花上也是有辣椒素受體的,

被啟動以後同樣會產生灼熱感,

所謂「吃辣一時爽,吃完菊花爽」就是這個原因。

在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疼痛刺激下,

身體不斷產生內啡肽,

不斷讓我們在

「吃辣-爽到飛起-辣到菊花痛-再次吃辣」

這個迴圈裡迷失自我,

這麼看來愛吃辣的人貌似都有點抖M傾向?

哈哈更fancy的說法是

「享樂逆轉」或者「良性自虐」,

參考蹦極跳傘跳到心臟驟停、

看恐怖片把自己嚇得嗷嗷亂叫、

喝苦咖啡苦到懷疑人生等行為。

因為吃辣的人其實完全知道自己能感到疼痛,

但是又和它有一段距離,

知道這種疼痛其實沒有危害,

這是一種靠心智征服軀體的享受。

嗯,為什麼聽起來如此中二?

更厲害的是,

在目前的研究中發現

只有人類擁有「享樂逆轉」這種機制,

其他動物都沒有!

曬不到太陽好冷啊,吃點辣取暖唄!

很多分析吃辣原因的文章中,

都會引用歷史地理學教授藍勇先生的一個觀點,

即冬季日照少、氣候濕潤寒冷地區的人們

比較喜歡吃辣。

在他的研究中,

他按照「辣度」劃分中國吃辣版圖:

「重辣區」在長江中上游,

包括四川、湖南、湖北、貴州、陝西南部等地,

辛辣指數151—25;

北方是「微辣區」,

包括北京、山東、山西、陝西北部

以及甘肅大部、青海到新疆等地,

辛辣指數26—15;

山東以南的東南沿海,

包括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

則為忌辛辣的「淡味區」,

辛辣指數17—8。

然後他非常有意思的

把吃辣版圖和《中國年太陽總輻射量圖》進行對照,

結果發現「重辣區」的大部分地區

剛好屬於年日照輻射量低於110千卡、

年日照數小於1800小時、

冬季相對濕度高於70%的地區。

那麼這個道理就很簡單啦,

曬不到太陽,

尤其是到了冬天這些區域還剛好沒有暖氣,

運動發汗?

不要啦人家好懶的,還是吃點辣椒來得簡單,

辣到血液迴圈全身就熱起來了呀!

於是乎這裡的人們就開始愉快的結伴吃辣取暖,

全然忘記了和政府反映一下冬天裝暖氣的這件事。

按照這種地理氣候的分析思路,

那就可以解釋在日照充足的新疆,

為什麼兒子娃娃們也喜歡吃爆辣的

「炒米粉」和「辣子雞」了。

晝夜溫差大,

大家太甜了需要吃點辣平衡一下,

不然怎麼給廣東人吃呢?

除了這些觀點,

科學界還有很多有趣的研究人員

從不同角度來解釋人類喜歡吃辣這件事,

倫理學、進化論、心理行為學等等,

大家有興趣的話多多探索喲,

下次聚餐吃火鍋不經意得甩出幾句吃辣理論,

你就是當晚飯局最亮的星!

寫到最後,

吃君以身作則先下樓點個麻辣燙吃哈。

大家關於吃辣有什麼想說的

在評論裡和吃君聊個十塊錢的吧,

吃君邊吃麻辣燙邊等大家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