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會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嗎

都說百善孝為先,

當父母都老了,

身為子女的我們該如何盡孝?

那麼,你,

是否也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年邁的父母主動提出要住養老院,

你會支持還是會反對?

父母提出要和老夥伴去養老院,我該支持還是反對。這是一個很多80後,90後正在或者即將面臨的問題。

支持者們這樣說:

1. 首先要對父母想要去養老院的這個決定進行判斷,是賭氣還是真實的想法,如果是真實而具體的,這意味著父母已經真的想好了,這時候兒女的支持會讓父母去養老院的路上比較灑脫,

如果兒女不支持,父母就會比較失望,因為他們想做的事就這樣被子女一口回絕了。

2.父母和兒女在一起生活,只能幫子女做做飯,帶帶孩子。這是子女們在面對老人的退休生活時,用自己的理解對父母的生活一個刻板印象。老年人的生活除了兒女理解的帶孩子、做飯以外,還應該有更多的精彩。而養老院就是不錯的選擇,

能給他們更多的個人空間和時間。

3.現實生活當中,在都市里和老年人一起生活年輕人實際上真的很少,而老年人與自己的子女在一個城市裡分開居住,或者老年人在家鄉,而子女在北上廣打拼,對於父母來說,即使不去養老院,也只是在一套房子裡孤獨生活而已,而現在家庭當中缺乏養老院的必備設施,當父母真正出現需要兒女的時候,子女是無法及時的出現在父母的身邊。

4. 我們不回去,那個地方,對他們來說,和養老院沒什麼區別。而且,還沒有朋友,沒有自由自在的心情,沒有專業的護理。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期盼我們回家。

5.養老院又不是牢房,爸媽如果覺得想去,就答應他們去試試,不開心再回來。

反對者們這樣說:

1

父母要想去養老院,如果得到子女的支援,父母反而會很生氣,因為實際上老年人提出想去養老院是為了試探子女的態度,如果兒女不同意父母去,捨不得父母,會給老人更多的安慰,父母反而可以向其他人炫耀自己兒女孝順。在這個問題上,兒女的態度是關鍵。

父母要去養老院是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而實際上去養老院沒有真正的減輕子女的負擔。除了經常要去探望父母,

老人們還會相互進行攀比,子女還要協助父母跟其他老人進行攀比。

2

3

父母想去養老院的真正原因是認為子女忽略了他,或者是覺得自己增加了子女的負擔。子女掙錢是本意就是為了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

設備齊全養老院費用太高,大多數家庭都承受不起,而普通的養老院對老人的照顧基本上都不會比子女做的更好。

4

5

老人實際上都是老小孩,他們又鬧人、又固執,對於這樣的老人來說,子女的照顧比養老院的照顧肯定會更好。而父母對子女的需要就像我們兒時對父母的需要一樣,無論養老院的照顧多麼專業,父母都會能感受到這裡的照顧沒有愛,讓老年人去養老院就是把他放逐在家庭的親情之外。

6

父母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面對去不去養老院這個問題,或許因為觀念不同,也或許是因為生活節奏的的不同,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看法。父母陪我們慢慢長大,或許,我們可以陪他們慢慢變老,也或許,父母會更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就如同我們的爭執目前沒有結果一樣,還未到那個時候,我們誰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但無論怎樣,既然出發點都是對方的愛,那麼我們與父母之間也一定會達成最後的一致決定,讓彼此都能感受到愛。

把父母留在身邊,我們沒有太多時間與精力去照顧,免不了有摩擦;送他們去養老院,就是把親情之間的依賴與對立,親人之間的相愛相殺,暫時埋在海面之下。在這種虛假的平靜下面,是對人生的疏離與絕望。

年輕人活在年輕人的世界裡,老人活在老人的世界裡,這兩個世界,彼此傳承卻又互相隔絕,每個身處其中的人,都面臨艱難的選擇。

有尊嚴地老去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事業。

中國古語是養兒防老,其實我覺得,每個人年輕時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防老。衰老是一道命運的方程式。

我們努力跟更年輕的人在一起,Follow他們的生活;努力奮鬥,讓成就感幫自己忘掉歲月流逝;努力掌握一項技能,最好是中醫、國學等越老越值錢的門類;努力健身,過了30歲就早睡早起……是因為有一隻名叫衰老的猛虎,與我們一起登船,朝夕相伴卻又彼此防備。

“我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的中學同學林子,每週去養老院做兩次義工。她說:“我絕不會讓父母去住養老院,就算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們自私冷漠囉嗦,我也願意在近處觀察他們,思考一個人是怎樣走到今天。這是作為兒女的功課。”

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的現實,讓父母住養老院也是一種負責任的選擇。

但就我個人來說,我不希望自己與家人,出現在中國現狀下的任何一所養老院。

為了防止自己成為孩子的負擔,我做了下面這些事。

每週健身,每年體檢,努力保持健康的身體;

旅行,學習,像珍惜命運一樣珍惜自己的好奇心;

與伴侶和諧相處,以走下去為目的,絕不糾結差異與不足;

寬容對待一切,相信病由氣入,愛生氣的人身體不會太好;

買漂亮的衣服,交有趣的朋友;

孩子能住校的時候,讓他們住校,能獨立的時候讓他們獨立,絕不為了滿足自己的母愛而對他們進行干涉與捆綁。

當孩子質疑,你為什麼不像別人家的媽媽,為了我而放棄旅行,放棄工作,放棄自己的追求,我會告訴孩子:過了20歲,你會發現,父母心態年輕、身體健康、有活力、有愛好、有才能、有錢,才是對你最好的愛。為了這個最好的愛,在你小時候,我可能會犧牲一點陪伴你的時間,但會努力提高陪伴的品質,保證跟你在一起的時候,不玩手機。

我相信,會有一種老人,真的活得很好,而不是裝作活得很好。願我們從現在開始投資自己,做這樣的老人。讓我們的孩子,在做出任何一個與父母有關的選擇時,都不至於過於沉重。

對於這樣的老人來說,子女的照顧比養老院的照顧肯定會更好。而父母對子女的需要就像我們兒時對父母的需要一樣,無論養老院的照顧多麼專業,父母都會能感受到這裡的照顧沒有愛,讓老年人去養老院就是把他放逐在家庭的親情之外。

6

父母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面對去不去養老院這個問題,或許因為觀念不同,也或許是因為生活節奏的的不同,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看法。父母陪我們慢慢長大,或許,我們可以陪他們慢慢變老,也或許,父母會更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就如同我們的爭執目前沒有結果一樣,還未到那個時候,我們誰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但無論怎樣,既然出發點都是對方的愛,那麼我們與父母之間也一定會達成最後的一致決定,讓彼此都能感受到愛。

把父母留在身邊,我們沒有太多時間與精力去照顧,免不了有摩擦;送他們去養老院,就是把親情之間的依賴與對立,親人之間的相愛相殺,暫時埋在海面之下。在這種虛假的平靜下面,是對人生的疏離與絕望。

年輕人活在年輕人的世界裡,老人活在老人的世界裡,這兩個世界,彼此傳承卻又互相隔絕,每個身處其中的人,都面臨艱難的選擇。

有尊嚴地老去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事業。

中國古語是養兒防老,其實我覺得,每個人年輕時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防老。衰老是一道命運的方程式。

我們努力跟更年輕的人在一起,Follow他們的生活;努力奮鬥,讓成就感幫自己忘掉歲月流逝;努力掌握一項技能,最好是中醫、國學等越老越值錢的門類;努力健身,過了30歲就早睡早起……是因為有一隻名叫衰老的猛虎,與我們一起登船,朝夕相伴卻又彼此防備。

“我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的中學同學林子,每週去養老院做兩次義工。她說:“我絕不會讓父母去住養老院,就算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們自私冷漠囉嗦,我也願意在近處觀察他們,思考一個人是怎樣走到今天。這是作為兒女的功課。”

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的現實,讓父母住養老院也是一種負責任的選擇。

但就我個人來說,我不希望自己與家人,出現在中國現狀下的任何一所養老院。

為了防止自己成為孩子的負擔,我做了下面這些事。

每週健身,每年體檢,努力保持健康的身體;

旅行,學習,像珍惜命運一樣珍惜自己的好奇心;

與伴侶和諧相處,以走下去為目的,絕不糾結差異與不足;

寬容對待一切,相信病由氣入,愛生氣的人身體不會太好;

買漂亮的衣服,交有趣的朋友;

孩子能住校的時候,讓他們住校,能獨立的時候讓他們獨立,絕不為了滿足自己的母愛而對他們進行干涉與捆綁。

當孩子質疑,你為什麼不像別人家的媽媽,為了我而放棄旅行,放棄工作,放棄自己的追求,我會告訴孩子:過了20歲,你會發現,父母心態年輕、身體健康、有活力、有愛好、有才能、有錢,才是對你最好的愛。為了這個最好的愛,在你小時候,我可能會犧牲一點陪伴你的時間,但會努力提高陪伴的品質,保證跟你在一起的時候,不玩手機。

我相信,會有一種老人,真的活得很好,而不是裝作活得很好。願我們從現在開始投資自己,做這樣的老人。讓我們的孩子,在做出任何一個與父母有關的選擇時,都不至於過於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