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將自己父母送去養老院,是不孝順的行為嗎?

近期,在看《白鹿原》這本書。

之前多次聽人推薦,各種推薦理由都有。但因個人原因,不太想要將時間,浪費在閱讀小說上。

恰逢有朋友送了一本給我,便也就在閒暇時光裡,不時拿出來翻閱幾頁。

當讀到白嘉軒的女兒,去省城讀書後的大變樣,心裡莫名就有點兒感傷。

為誰?為主人公白嘉軒。

女兒接受了省城教育的新思想,認為自己那身為族長的父親,其實是思想落後、不可教化的封建人物。

矛盾就這麼出來了。

她不再是父親心裡的小棉襖,甚至背棄了自己的家庭,投奔偉大民族事業去了。之後,父親逢著有親戚朋友問及她的消息,就冷冷地對人說,死了。

只是沒想到,多年後再次聽說自己女兒消息時,她是真的死了。

四爺 | 文

同樣的那份感傷,在電影《摔跤吧!爸爸》裡邊,也有過一次。

大女兒在外面見過世面後,開始否定自己父親的教學方法,認為那都是過時、老套的。

倆人終於起了矛盾,便在摔跤場上一決高下。

上了年紀的父親最終被女兒打敗,心裡肯定很不是滋味兒。

對於未來要成為父親的我來說,這兩個場景給我的感受,確實都不太好。

孩子長大後,有他們那個新時代的價值觀,有他們自己的想法。相對比而言,我們難免就顯得落後了。

以我們所堅持的老舊觀念,束縛他們所追崇的新潮思維,碰撞之下難免會產生火花。

如何抉擇?

這讓我想起,父母跟我之間的關係。他們從不干涉我的生活,

尊重我的一切抉擇。只在我需要幫助時,才會給予某些相關建議,但也只是給我參考,並非絕對選擇。

外人看來,這似乎有點兒不理不睬的味道;但放治理國家的層面而言,它又叫無為而治。

所謂大智慧,不過如此。只是要做到這一點的話,很難。

畢竟,人們總是樂於,沉醉於自己的世界觀認知體系中,頑固堅持自己的觀念。

前一陣在網上,看到一篇分析中西方家庭關係,不同之處的文章。

最大的一個看點就是:中國父母講究孝順,西方父母講究孝敬。

順與敬之間,直接決定了很多因素的不同。

比如,養老問題。

縱觀中國式家庭,老年人在家裡的地位,其實是很尷尬的。當他們沒有能力,再照顧自己的時候,只好跟著子女一起生活。

看似沒啥問題,其實裡邊問題大著呢。

首先,是家庭權力分配問題。

年輕時候,子女都聽從他們的安排,自己是家庭裡的主事人。年老時,到子女家裡,可就由不得自己了。

很多想說的東西不敢說,遇到事情也不敢自己做主,心裡落差還是蠻大的。

哪怕只是家庭裡的小權力,握手上久了,人也會上癮的。這就不難理解,為何皇室家族裡總紛爭不斷。

大多數年輕人,沒有替年老的父母考慮到這一點,尊重他們的自主決策權。就好像大多中國式父母,一般都不會聽從孩子內心的聲音,總是覺得自己的判斷才最正確。

其次,是社交活動的問題。

你看看那些,在子女家裡養老的人。他們多半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再沒有其他追求。

到了一定年紀以後,事做不了,飯吃不下,覺睡不好。每天呆坐在家裡,除了活著以外,再無意義。

反觀那些養老院裡的人,哪怕一把年紀,還是有很多朋友。或下棋,或聊天,或開小玩笑。

人的心情,能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人的心態。心態年輕了,哪怕年齡再老,人也活得精神。

問題是,中國老年人,目前為止,普遍都不願意,去養老院度過老年時光。

其一,當然是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國家相關政策不足等原因。

養老院的環境太差了,環境好的地方又交不起那個錢。國家的相關福利還不夠到位,這個問題需要時間來慢慢解決。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

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認為人老後,是應該跟子女在一起生活的。

你如果去了養老院,只會引來一片閒言碎語。

要麼就說你子女不孝順,要麼就說你這是報應來了等等。

無法擺脫傳統認知的束縛,自然無法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想必到我這一代人,走到需要養老的那一天時,這樣的新潮觀念,才會引起大眾的普遍共鳴。

現在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呢?

趁父母還年輕的這幾十年,努力賺錢,用心追夢。等到他們需要養老的時候,給他們在我生活的城市裡買一套房,接過去一起生活。

讓他們有自己的房子,房子裡面的一切事務可以自己做主,這才是老年人心中最需要的東西。

在同一城市,隨時可以帶著自己老婆小孩,過去看望父母。一家人在一起,不會讓他們孤單。

很多年輕人只照顧到了,父母物質上的需求。卻沒有瞭解到,他們內心的渴望。

老媽總說我,不懂他們的心思。說哪一天我自己當父母以後,才會真正明白他們的想法。

儘管,于漫長人生經歷而言,走在他們後面的我,確實沒有那麼多經歷。但很多東西,不一定要親身經歷才能懂得或學會的,哪怕我還沒到那個年紀,其實很多該懂的東西我都很懂。

霍金萎縮在輪椅上,卻能探索太空;姜太公垂釣在山野江邊,卻能指點天下。

人的腦袋,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大。

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同樣作為長子長孫的我,如果處於白嘉軒那樣的境況下,想必人生也是悲劇的。

儘管我樂於擁抱變化,但很多時候也是非常傳統的性格,給人一種頑固落後的感覺。

就好像,白嘉軒那樣的性格。

活在自己的認知觀裡,人永遠都會堅信,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完全正確的。但于後來人的先進認知觀中,咱又是悲劇、落後的。

尊重選擇,擁抱變化;

孝敬父母,勝於孝順。

尊重他們的自主決策權。就好像大多中國式父母,一般都不會聽從孩子內心的聲音,總是覺得自己的判斷才最正確。

其次,是社交活動的問題。

你看看那些,在子女家裡養老的人。他們多半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再沒有其他追求。

到了一定年紀以後,事做不了,飯吃不下,覺睡不好。每天呆坐在家裡,除了活著以外,再無意義。

反觀那些養老院裡的人,哪怕一把年紀,還是有很多朋友。或下棋,或聊天,或開小玩笑。

人的心情,能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人的心態。心態年輕了,哪怕年齡再老,人也活得精神。

問題是,中國老年人,目前為止,普遍都不願意,去養老院度過老年時光。

其一,當然是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國家相關政策不足等原因。

養老院的環境太差了,環境好的地方又交不起那個錢。國家的相關福利還不夠到位,這個問題需要時間來慢慢解決。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

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認為人老後,是應該跟子女在一起生活的。

你如果去了養老院,只會引來一片閒言碎語。

要麼就說你子女不孝順,要麼就說你這是報應來了等等。

無法擺脫傳統認知的束縛,自然無法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想必到我這一代人,走到需要養老的那一天時,這樣的新潮觀念,才會引起大眾的普遍共鳴。

現在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呢?

趁父母還年輕的這幾十年,努力賺錢,用心追夢。等到他們需要養老的時候,給他們在我生活的城市裡買一套房,接過去一起生活。

讓他們有自己的房子,房子裡面的一切事務可以自己做主,這才是老年人心中最需要的東西。

在同一城市,隨時可以帶著自己老婆小孩,過去看望父母。一家人在一起,不會讓他們孤單。

很多年輕人只照顧到了,父母物質上的需求。卻沒有瞭解到,他們內心的渴望。

老媽總說我,不懂他們的心思。說哪一天我自己當父母以後,才會真正明白他們的想法。

儘管,于漫長人生經歷而言,走在他們後面的我,確實沒有那麼多經歷。但很多東西,不一定要親身經歷才能懂得或學會的,哪怕我還沒到那個年紀,其實很多該懂的東西我都很懂。

霍金萎縮在輪椅上,卻能探索太空;姜太公垂釣在山野江邊,卻能指點天下。

人的腦袋,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大。

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同樣作為長子長孫的我,如果處於白嘉軒那樣的境況下,想必人生也是悲劇的。

儘管我樂於擁抱變化,但很多時候也是非常傳統的性格,給人一種頑固落後的感覺。

就好像,白嘉軒那樣的性格。

活在自己的認知觀裡,人永遠都會堅信,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完全正確的。但于後來人的先進認知觀中,咱又是悲劇、落後的。

尊重選擇,擁抱變化;

孝敬父母,勝於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