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15之後:蘋果售後中外有別已成在華發展絆腳石

梳理2016年的消費市場糾紛情況會發現,智慧手機已成為投訴熱點,而作為行業老大的蘋果,在2016年頻現異常關機、自燃爆炸等問題成為眾矢之的,僅上海消保委披露的消費者投訴資料顯示,

2016年10月、11月共接到涉及蘋果的投訴1221件,其中860餘件為異常關機問題。

315晚會

除了品質問題惹爭議,蘋果手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所採取的雙重售後標準更是引發國內消費者的不滿,那麼,在召回標準模糊、蘋果公司態度模糊的現狀下,國內消費者的權益要如何保障?

蘋果手機品質問題引關注

智慧手機近來深陷“品質門”,有媒體梳理發現,智慧手機在過去的一年因易出現黑屏、死機、信號不穩定等性能故障;售後維修難且貴等問題,成了投訴“重災區”。其中,作為手機行業老大的蘋果,更因異常關機、異常爆炸以及不同的售後服務標準屢被消費者詬病。

客訴眾多

“自動關機門”成為蘋果手機的新標籤。從2016年10月開始,陸續有網友表示自己的iPhone 6s在電量正常的情況下,頻繁自動關機。《法制週末》曾報導,蘋果手機使用者代軍反映,“手機一天關機4次了,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的正常使用。”據悉,6s Plus也是“關機門”的主角之一,此外,“關機門”在ios 9和ios 10系統也都發生過。上海消保委披露的消費者投訴資料顯示,

2016年10月、11月共接到涉及蘋果的投訴1221件,其中860餘件為異常關機問題。此外,在臨近去年年底的3個月中,還發生8起iPhone手機自燃事件。

官網沒誠意的說明

其實,蘋果產品異常關機的問題早就出現,自2015年9月25日發售以來,國外就有媒體對此報導稱,有使用者投訴稱其iPhone 6s、iPhone 6s Plus會在沒有任何操作的情況下,

隨機自動關機,且無任何徵兆,即便電量足夠充足,也會出現這一情況。

蘋果產品售後服務實行國內國外“雙重標準”

針對異常關機等問題,蘋果售後剛開始表示並不是手機電池的問題,鑒於蘋果iPhone 6和iPhone 6S系列手機在中國有相當數量的消費者,且同一問題反映人數較多,2016年11月15日,中消協就手機異常關機問題向蘋果公司發出查詢函。蘋果手機於11月21日首度對該事件作出回應,

承認少數iPhone 6s設備可能會意外關機,並願意為問題產品免費更換電池。

6S 電池問題

儘管如此,仍有不少的消費者對此表示不滿,原因是蘋果公司承認並明確的問題產品僅限於2015年9-10月生產的iPhone 6s機型,實際上,包括iPhone 6s Plus、iPhone 5s等產品也出現過上述問題。此外,即使是序列內的中國消費者也難以更換電池,蘋果售後拒絕的理由包括電池缺貨、合約機不在意外關機問題計畫內等。對此,中消協再次發文詢問蘋果公司,提出要對此次標注序號之外產生異常關機的設備也同樣進行維修。直到2017年2月24日,蘋果公司才公佈了最新的iPhone自動關機解決方案,其將這一系列現象歸結為電池老化或系統問題,並依然拒絕承認存在安全隱患。

在中國出現的異常關機、自燃爆炸等問題,蘋果公司至今仍無說法。然而,在阿聯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蘋果公司則是另一套標準。蘋果曾在阿聯酋市場召回一批中國生產的iPhone 6s設備,提供免費更換電池服務。另有消費者反映 ,在歐洲購買的蘋果產品,歐洲的蘋果員工承諾,可以在全球享受聯保。但當該產品在中國出現故障時,蘋果中國的售後店卻表示,不支援免費維修服務。

專家建議用法律手段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蘋果公司售後的“雙重標準”令不少中國消費者“寒心”。中消協曾指出蘋果在中國存五大霸王條款:一是維修可用翻新件、舊件歸屬自己定;二是維修造成產品損壞僅賠維修款;三是運輸損壞不能免費維修;四是逾期未取機視為消費者放棄所有權;五是代替消費者做選擇、自行限定責任範圍。

蘋果在中國存五大霸王條款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蘋果維修條款中有多處內容免除銷售者、修理者的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侵害消費者權利。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等有關條款的規定,這都屬於無效的格式條款。那麼,在召回標準模糊、蘋果公司態度模糊的現狀下,消費者權益如何保障?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表示,按照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針對蘋果公司侵害眾多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情況,省級以上消費者組織可依法向蘋果公司提起消費公益訴訟,用法律手段維護不特定多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還有專家建議,中國消費市場應該就“召回制度”進行探討,合理用法律手段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銷售逐年走低

蘋果2016年第三季度在不同地區的營收 營收資料並非困擾蘋果在中國發展的唯一因素。4月末,蘋果暫停在中國的iBooks和iTunes電影商店服務。今年6月,在深圳佰利訴蘋果iPhone侵權案宣判後,地方法院下令蘋果不能繼續在北京銷售iPhone 6和6 Plus。

深圳佰利訴蘋果iPhone侵權

誠然,圖書和電影商店在蘋果總營收中占比很小。“在這項業務運營的幾個月間,總營收不到100萬美元。”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說,他還補充道,蘋果希望再次向中國客戶提供圖書和電影。與此同時,北京法院的禁令也因為蘋果的上訴而延緩執行,而iPhone 6手機也仍在中國銷售。

蘋果CEO蒂姆·庫克

對蘋果來說,更值得擔憂的是中國的宏觀趨勢:智慧手機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但該公司對其他硬體產品的嘗試卻未獲成功,而原本應該挑起大樑的服務業務卻在中國面臨困境。

此外,即使是序列內的中國消費者也難以更換電池,蘋果售後拒絕的理由包括電池缺貨、合約機不在意外關機問題計畫內等。對此,中消協再次發文詢問蘋果公司,提出要對此次標注序號之外產生異常關機的設備也同樣進行維修。直到2017年2月24日,蘋果公司才公佈了最新的iPhone自動關機解決方案,其將這一系列現象歸結為電池老化或系統問題,並依然拒絕承認存在安全隱患。

在中國出現的異常關機、自燃爆炸等問題,蘋果公司至今仍無說法。然而,在阿聯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蘋果公司則是另一套標準。蘋果曾在阿聯酋市場召回一批中國生產的iPhone 6s設備,提供免費更換電池服務。另有消費者反映 ,在歐洲購買的蘋果產品,歐洲的蘋果員工承諾,可以在全球享受聯保。但當該產品在中國出現故障時,蘋果中國的售後店卻表示,不支援免費維修服務。

專家建議用法律手段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蘋果公司售後的“雙重標準”令不少中國消費者“寒心”。中消協曾指出蘋果在中國存五大霸王條款:一是維修可用翻新件、舊件歸屬自己定;二是維修造成產品損壞僅賠維修款;三是運輸損壞不能免費維修;四是逾期未取機視為消費者放棄所有權;五是代替消費者做選擇、自行限定責任範圍。

蘋果在中國存五大霸王條款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蘋果維修條款中有多處內容免除銷售者、修理者的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侵害消費者權利。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等有關條款的規定,這都屬於無效的格式條款。那麼,在召回標準模糊、蘋果公司態度模糊的現狀下,消費者權益如何保障?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表示,按照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針對蘋果公司侵害眾多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情況,省級以上消費者組織可依法向蘋果公司提起消費公益訴訟,用法律手段維護不特定多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還有專家建議,中國消費市場應該就“召回制度”進行探討,合理用法律手段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銷售逐年走低

蘋果2016年第三季度在不同地區的營收 營收資料並非困擾蘋果在中國發展的唯一因素。4月末,蘋果暫停在中國的iBooks和iTunes電影商店服務。今年6月,在深圳佰利訴蘋果iPhone侵權案宣判後,地方法院下令蘋果不能繼續在北京銷售iPhone 6和6 Plus。

深圳佰利訴蘋果iPhone侵權

誠然,圖書和電影商店在蘋果總營收中占比很小。“在這項業務運營的幾個月間,總營收不到100萬美元。”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說,他還補充道,蘋果希望再次向中國客戶提供圖書和電影。與此同時,北京法院的禁令也因為蘋果的上訴而延緩執行,而iPhone 6手機也仍在中國銷售。

蘋果CEO蒂姆·庫克

對蘋果來說,更值得擔憂的是中國的宏觀趨勢:智慧手機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但該公司對其他硬體產品的嘗試卻未獲成功,而原本應該挑起大樑的服務業務卻在中國面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