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邁向生態共贏 青雲推出一站式混合雲接入服務

在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進程中,雲計算扮演的角色是多面的。相比對計算資源的需求,資料更代表核心價值,這也使得企業在選擇雲服務時會保持謹慎。為了兼顧資料安全和靈活擴展,

混合雲的概念逐漸興起和普及。不過,要想在私有資料中心和公有雲之間搭建無縫的混合部署環境卻並非易事。為此,青雲QingCloud推出了一站式混合雲接入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實現自建私有雲平臺或託管資料中心與青雲公有雲平臺的網路直連與混合組網,提供了專屬網路通信服務。

青雲QingCloud基礎設施總監馬志強認為,企業接入混合雲的難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入樓難,網路通道是公有雲和私有雲的連接橋樑,“入戶”成了服務商與客戶資料中心所在樓宇連接的難題,客戶與運營商、物業等協力廠商在光纖或專線接入時溝通不暢;第二是成本高,非CT行業的客戶對專線或網路連接的概念不瞭解,運營商提供的專線價格很高,客戶在組網時難選擇;第三是實現慢,即使接受很貴的專線服務,但開通常需要30到60個工作日,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業務需求。

面對這些挑戰,青雲QingCloud給出了“一站式”和“端到端”的混合雲方案,涵蓋了從用戶端到青雲端的所有連接。首先,青雲QingCloud一站式混合雲接入是中立的,覆蓋同城及跨城市各長途線路,支持三大運營商及各協力廠商線路的接入,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次,端到端的全流程方案涉及整體設計、線路選型與優化、線路開通實施、日常運維,提供10分鐘快速回應及7x24小時服務支援;此外,

專線接入可以有效避免由公網擁塞或跨網抖動等不可控因素帶來的連接品質下降,在私有雲和公有雲之間提供高於99.5%的網路保障;最後是成本方面,借助骨幹網佈局和SD-WAN技術,可實現需彈性伸縮,通過秒級頻寬動態調整實現性能與成本的精益化管理。

青雲QingCloud混合雲

馬志強表示:“無論企業在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客戶的機器是在一個資料中心裡還是在自己的小機房裡,選擇什麼樣的線路類型、誰家的線路,都可以跟青雲公有雲實現快速連接,降低了客戶擁抱混合雲的門檻。這是我們推出一站式混合雲接入的整體理念。”

為了推行一站式混合雲接入,青雲QingCloud推出了“一站式混合雲合作夥伴計畫“,

包括合作夥伴類型和認證要求。合作夥伴類型是指青雲的主要合作方,例如電信、聯通、移動等運營商,以及VPN專線運營商、傳輸供應商、裸光纖供應商等線路供應商。針對這些合作夥伴,青雲也列出了一些管理要求,先決條件就是合作夥伴具備一定的網路能力,在全國大部分城市有接入能力,尤其是要約束網路SLA。

“必須符合青雲提出的技術要求標準才能給青雲客戶提供服務,青雲採取這些措施的目的是説明客戶不斷降低、優化合作夥伴的組網成本。”馬志強說。由青雲QingCloud的合作夥伴與生態部門負責制定準入制度和標準篩選市場上哪些服務商有資格做混合雲接入。簽好商務框架後,合作夥伴就會進駐青雲。客戶試點過程中,青雲對合作夥伴每個月都會有評估,如果合作夥伴出現問題,例如被投訴,或是被質疑服務品質,青雲就會暫停其服務資格。

馬志強坦言:“很多合作夥伴在最初接觸我們的合作框架協議時都覺得青雲的要求太高了,因為我們站在客戶的角度來把關。之後我們通過不斷地溝通和強化其重要性,現在我們的合作夥伴都很認可我們的高要求,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第一批入圍的五家合作夥伴分別是犀思雲、南淩科技、第一線、遊馳網路、鵬博士,涵蓋了市內光連接、市內大容量專線、市內SDH/MSTP窄帶專線、長途MPLS/VPN專線、長途SDH/MSTP窄帶專線等5種線路類型。客戶不僅可以自由選擇資源類型和技術參數,還能夠對頻寬進行定制化,無論是兩兆專線還是數十G頻寬。

對於青雲來說,合作夥伴在本地的長途網路能力可以快速吸引客戶,省去了端到端拉專線的時間。馬志強舉例稱,假設有一個客戶在青島,想要連接青雲,合作夥伴有節點,客戶只需要連到合作夥伴,就可以直接接入青雲的公有雲。與合作夥伴對接資源後,線路開通、維護,甚至雲平臺的開通等工作均可自動化完成,合作夥伴還可以在青雲平臺內建立虛機或者VPC,通過軟體快速下發。目前,青雲QingCloud一站式混合雲服務主要面向大型企業,多數是金融類客戶,合作夥伴的接入點位於北京、上海、廣州。

與運營商的網路接入服務相比,青雲的方案更靈活且更有針對性。更重要的是,青雲秉承了生態理念賦能合作夥伴,主要的分成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客戶在構建一站式端到端方案時,購買青雲的雲計算服務;另一種是客戶提出需求,由青雲遞交給合作夥伴,後者提供端到端方案,讓客戶直接與合作夥伴簽合同,青雲只負責背書和監管。無論是哪一種模式,線路收入均歸合作夥伴所有。

混合雲組網

說到生態,其實這也是青雲QingCloud發展模式的一貫思路,AppCenter就是很好的證明。一站式混合雲在確保讓利合作夥伴的基礎上,通過接入服務將更多的夥伴吸引其中,把主要精力放在POP對接側,解決了客戶的混合雲接入效率和部署成本問題。未來,隨著規模化效應逐步升級,青雲的生態系統將帶來更大的價值。

青雲採取這些措施的目的是説明客戶不斷降低、優化合作夥伴的組網成本。”馬志強說。由青雲QingCloud的合作夥伴與生態部門負責制定準入制度和標準篩選市場上哪些服務商有資格做混合雲接入。簽好商務框架後,合作夥伴就會進駐青雲。客戶試點過程中,青雲對合作夥伴每個月都會有評估,如果合作夥伴出現問題,例如被投訴,或是被質疑服務品質,青雲就會暫停其服務資格。

馬志強坦言:“很多合作夥伴在最初接觸我們的合作框架協議時都覺得青雲的要求太高了,因為我們站在客戶的角度來把關。之後我們通過不斷地溝通和強化其重要性,現在我們的合作夥伴都很認可我們的高要求,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第一批入圍的五家合作夥伴分別是犀思雲、南淩科技、第一線、遊馳網路、鵬博士,涵蓋了市內光連接、市內大容量專線、市內SDH/MSTP窄帶專線、長途MPLS/VPN專線、長途SDH/MSTP窄帶專線等5種線路類型。客戶不僅可以自由選擇資源類型和技術參數,還能夠對頻寬進行定制化,無論是兩兆專線還是數十G頻寬。

對於青雲來說,合作夥伴在本地的長途網路能力可以快速吸引客戶,省去了端到端拉專線的時間。馬志強舉例稱,假設有一個客戶在青島,想要連接青雲,合作夥伴有節點,客戶只需要連到合作夥伴,就可以直接接入青雲的公有雲。與合作夥伴對接資源後,線路開通、維護,甚至雲平臺的開通等工作均可自動化完成,合作夥伴還可以在青雲平臺內建立虛機或者VPC,通過軟體快速下發。目前,青雲QingCloud一站式混合雲服務主要面向大型企業,多數是金融類客戶,合作夥伴的接入點位於北京、上海、廣州。

與運營商的網路接入服務相比,青雲的方案更靈活且更有針對性。更重要的是,青雲秉承了生態理念賦能合作夥伴,主要的分成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客戶在構建一站式端到端方案時,購買青雲的雲計算服務;另一種是客戶提出需求,由青雲遞交給合作夥伴,後者提供端到端方案,讓客戶直接與合作夥伴簽合同,青雲只負責背書和監管。無論是哪一種模式,線路收入均歸合作夥伴所有。

混合雲組網

說到生態,其實這也是青雲QingCloud發展模式的一貫思路,AppCenter就是很好的證明。一站式混合雲在確保讓利合作夥伴的基礎上,通過接入服務將更多的夥伴吸引其中,把主要精力放在POP對接側,解決了客戶的混合雲接入效率和部署成本問題。未來,隨著規模化效應逐步升級,青雲的生態系統將帶來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