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探尋深圳警隊20最|紮根消防一線時間最長的民警

范育華檢查亂堆亂放堵塞消防通道的物品。

今年59歲的范育華仍選擇堅守一線。

哪裡有火災,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他的足跡;面對一次次生死考驗,他始終奮不顧身,勇往直前,這是深圳市公安局鹽田分局消防監督管理大隊民警范育華39年如一日的堅守。從青春歲月到年近花甲,

從青絲到白髮,他是深圳警隊紮根消防基層一線時間最長的民警。

個人檔案

范育華,59歲,深圳市公安局鹽田分局消防監督管理大隊二級警長,1978年參加消防工作,先後在廣州公安消防支隊,深圳公安消防支隊上步中隊、筍崗中隊長、鹽田消防大隊、三洲田中隊工作,39年軍警生涯,榮獲嘉獎數十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奮不顧身 火災一線衝鋒陷陣

1993年8月5日中午,與深圳清水河油氣庫相鄰一間放置危險品的倉庫發生火災,

並導致連續爆炸。時任深圳市公安局消防支隊上步中隊副中隊長的范育華正躺在十幾公里外的消防宿舍裡午休,伴隨著一聲巨響,宿舍房門被震開。“當時以為是房門被大風吹開了,準備關上門繼續睡覺。”范育華回憶道。

“隨後警鈴響起,我才知道警情的嚴重性。”范育華說,接到處警命令後,他第一時間帶領中隊16名隊員,駕駛3輛消防車趕赴現場。

作為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消防隊伍,為爭取黃金搶救時間,范育華與隊員冒著生命危險迅速進入爆炸現場偵查災情,安排佈置搶險救援。

“當時爆炸現場濃煙彌漫,小爆炸不斷,我們在滾滾濃煙中步履維艱。”范育華說,由於現場過火面積太大,多功能消防車裡的水不夠用,必須找補給水源。當范育華剛轉身,第二次大爆炸發生了,他伴隨著爆炸產生的巨大衝擊力撲進了一堆鋼絲圈中,

正是這堆鋼絲圈救了范育華一命。

第二次大爆炸過後,范育華從鋼絲圈裡爬出來,馬上去尋找自己的隊友。儘管當時烈火熊熊、濃煙滾滾,環境非常複雜,但憑藉專業的救援知識、冷靜的心態、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堅定的信念,范育華成功搶救出5名受傷的隊友,當他累癱在地,才發現自己右手和雙腿流血不止。原來他當時被飛來的鋼釘戳穿了手指、碎石擊傷了雙腿,

但所幸並無生命危險。

隨後,增援部隊和救援人員陸續趕來,范育華和受傷的隊員被送往醫院治療。在醫院,范育華的手指被縫了5針,腿縫了2針。包紮完傷口,范育華又獨自一人跑回救援現場繼續指揮現場的隊員滅火。當分局領導到醫院看望受傷的范育華時,在病床上沒見到他,還誤以為其受傷太重犧牲了。這場救援,范育華在現場連續奮戰了三天三夜。

“作為消防民警,我們隨時要面對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范育華說,“只有身體和業務素質提高了,我們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能在各種救援現場為自身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防患未然 用心杜絕火災苗頭

1987年,范育華參軍成為一名現役消防戰士。1984年,深圳率先在全國實行了消防職業化改革,建立了國內第一支公務員編制職業化消防隊伍,范育華通過招警考試,成為深圳警隊第一批職業化消防民警,承擔滅火救援和消防監督工作。2011年,深圳對全市公安和現役消防隊伍實行職能調整,范育華從原來承擔滅火救援和消防監督工作,轉變為承擔全市消防監督檢查工作。

32年的滅火救援工作讓范育華經歷了大大小小近3000次火災及無數次生死考驗。“工作職責的轉變,讓我更加體會到消防監督工作的重要性。”范育華說,經歷過火場上的生與死,才懂得防患於未然的重要性,只有把火災安全隱患杜絕在萌芽狀態,才不會有後面的滅火救援。

2016年12月3日,有人舉報深圳市鹽田區某社區的地下停車場被隔成單間,存放了許多不明液體、固體、粉末,還有火種和易燃泡沫,甚至社區存在消防通道被堵等安全隱患。

當日20時,范育華聯合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危化品專家,組成檢查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展開調查。經過詳細調查和專家現場研判,確定堆放的原料不屬於危險化學品。

“雖然排除了危險化學品,但這些化妝品半成品也屬於易燃品,如果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范育華說。當晚,警方聯合藥監部門先行對堆放了大量化妝品半成品、成品和封口機、品牌標籤等物品的地下二層停車場進行了查封,並關閉電閘及水源,查扣生產工具和發貨發票等證據。

范育華始終時刻關注該社區消防通道被堵的安全隱患,通過層層排查、深入探訪,最終發現該社區地下停車場負2樓與3樓之間的樓梯通道被堵,當場立即要求該物業進行整改。

隨著深圳消防職能的調整,除了履行消防監督職責外,范育華還大力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工作,組織消防專題宣傳演出進社區12場、電影15場,以及消防公益廣告等大型宣傳活動;組織中小學生、幼稚園到消防中隊開放站學習體驗1萬多人次、進校園培訓學生8萬多人次,進企業培訓200多場10多萬人次。如今,59歲的范育華仍堅持參加一線值班備勤和安保工作。

“作為消防民警,我們隨時要面對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范育華說,“只有身體和業務素質提高了,我們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能在各種救援現場為自身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防患未然 用心杜絕火災苗頭

1987年,范育華參軍成為一名現役消防戰士。1984年,深圳率先在全國實行了消防職業化改革,建立了國內第一支公務員編制職業化消防隊伍,范育華通過招警考試,成為深圳警隊第一批職業化消防民警,承擔滅火救援和消防監督工作。2011年,深圳對全市公安和現役消防隊伍實行職能調整,范育華從原來承擔滅火救援和消防監督工作,轉變為承擔全市消防監督檢查工作。

32年的滅火救援工作讓范育華經歷了大大小小近3000次火災及無數次生死考驗。“工作職責的轉變,讓我更加體會到消防監督工作的重要性。”范育華說,經歷過火場上的生與死,才懂得防患於未然的重要性,只有把火災安全隱患杜絕在萌芽狀態,才不會有後面的滅火救援。

2016年12月3日,有人舉報深圳市鹽田區某社區的地下停車場被隔成單間,存放了許多不明液體、固體、粉末,還有火種和易燃泡沫,甚至社區存在消防通道被堵等安全隱患。

當日20時,范育華聯合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危化品專家,組成檢查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展開調查。經過詳細調查和專家現場研判,確定堆放的原料不屬於危險化學品。

“雖然排除了危險化學品,但這些化妝品半成品也屬於易燃品,如果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范育華說。當晚,警方聯合藥監部門先行對堆放了大量化妝品半成品、成品和封口機、品牌標籤等物品的地下二層停車場進行了查封,並關閉電閘及水源,查扣生產工具和發貨發票等證據。

范育華始終時刻關注該社區消防通道被堵的安全隱患,通過層層排查、深入探訪,最終發現該社區地下停車場負2樓與3樓之間的樓梯通道被堵,當場立即要求該物業進行整改。

隨著深圳消防職能的調整,除了履行消防監督職責外,范育華還大力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工作,組織消防專題宣傳演出進社區12場、電影15場,以及消防公益廣告等大型宣傳活動;組織中小學生、幼稚園到消防中隊開放站學習體驗1萬多人次、進校園培訓學生8萬多人次,進企業培訓200多場10多萬人次。如今,59歲的范育華仍堅持參加一線值班備勤和安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