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孩子不合群?

孩子總是“不合群”?父母們要做好這四點!

孩子天性活潑,

對身邊的人和事都充滿了好奇,最喜歡和爸爸媽媽、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相比起大人來說,孩子更不喜歡獨處。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孩子,不願意和小朋友交流,經常脫離群體,自己獨來獨往,顯得有些“不合群”。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不合群的情況呢?

★父母的封閉式教育

有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堪稱“封閉式教育”,在家裡給孩子置辦了電腦、學習機、遊戲機、各種玩具...總之就是在家怎麼玩都行,但是不許出門。有的父母是擔心孩子從外面學會壞習慣,有的則是擔心孩子和小朋友們產生矛盾、被欺負。天長日久,孩子便成了籠中之鳥。

★家長對孩子的“包辦”

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因此對孩子寵愛有加,什麼事都替孩子去做,

替孩子做主。吃什麼、穿什麼、學什麼、玩什麼,都由父母決定。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加不容易適應學校生活,也不願意結交朋友。與同齡孩子玩的時候,不是搶玩具,就是打架,最後就會被群體孤立。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過於嚴厲

許多家長都是初次為人父母,

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望子成龍心切,於是對孩子的要求也過於嚴厲。就好比初學騎馬者,心情緊張,不知怎樣配合馬的動作,對待馬的方式也很霸道,在這種情況下,兩者都非常吃力。有經驗的騎馬者,就知道如何去好好配合馬的節奏。當然,教育孩子個騎馬不是一回事,但原理是相同的。

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不合群”?

★多抽出時間陪孩子

爸爸媽媽們下班回家後,可以帶孩子去朋友家或者公園走走,讓孩子多和小朋友交流、玩耍,也可以在節假日的時候多陪孩子出門遊玩,讓孩子開闊眼界。不要一回到家就抱著手機不放,讓自己變成“隱形父母”。

★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當孩子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

家長要鼓勵孩子向爸爸媽媽求援,也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解決,增加孩子與別人交往的機會。讓孩子懂得,有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很小的,自己完成不了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

★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

“口語是社會生活的入場券”,這話說的很有道理。交際能力的核心就是說話的能力,怎麼說話、好好說話,可是一門大學問。父母們可以鼓勵孩子參加演講賽、上課積極發言、平時多寫日記等,或者家中有什麼事,也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

★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小孩子也是需要朋友的,父母們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受欺負,就讓孩子放棄交往,小朋友之間的事情,家長們也不要過多的干涉,要讓小朋友們自己解決。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才能使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斷提高,從而獲得自信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這話說的很有道理。交際能力的核心就是說話的能力,怎麼說話、好好說話,可是一門大學問。父母們可以鼓勵孩子參加演講賽、上課積極發言、平時多寫日記等,或者家中有什麼事,也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

★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小孩子也是需要朋友的,父母們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受欺負,就讓孩子放棄交往,小朋友之間的事情,家長們也不要過多的干涉,要讓小朋友們自己解決。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才能使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斷提高,從而獲得自信和團結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