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青策計畫2017”啟動

編者按:2017年6月7日,“青策計畫2017”媒體發佈會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雙向劇場

“展覽的噩夢(上)”於2014 年9 月發生,項目裡每個人具有策展人和藝術家的雙重身份,每位元參與者提供一個話題或方向,同時完成其他人的主題下創作。

張未、袁文珊——時間病:控制時間的都被時間控制

此展覽分為時間理性、時間詩性與時間治療三個層次,

擬邀請十余位年輕藝術家進行創作。 藝術家們似乎總是晝伏夜出,擾亂著生活的磁場。最新的生物學研究報告不斷告訴我們:日夜顛倒將成為混亂與疾病的溫床。而曾經成功實踐達芬奇睡眠法的人會告訴你:不同的秩序帶來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可是你要如何填滿它們?人類依靠想像力建造了一個世界,卻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的生命相處更多。
控制時間的人最終被時間所控制。

2016年:

軸藝術專案小組——廈門肉食公司

“廈門肉食公司”不是一個具體地點,而是從“街頭霸王”這一虛擬遊戲中截取出的。策展團隊試圖依照某些文本中“進去—出來”或“進來—出去”的結構原型,進行新的書寫。

劉益紅、王岩、歐怡君(臺灣)——連結者峰會

展覽題目中的“連結者”就是將諸眾的奇異性在共同的行動中形成複點。此次展覽將以“戲劇”、“教育”、“音樂”、“替代空間”、“書店”、“媒體站”作為連結媒介,企圖將美術館空間媒介化,展場為曬場,邀請連結者從各自的堡壘中出走,將個人的收成“獻”為集體的豐收儀式,

從中締造新的可能性,呈現殊異而又同一的當下亞洲社會力量。

毛晨雨、周淨、芬雷——穀神變

“穀神變”源自一張來自1933年福建寧化的“借穀券”,圍繞甯化農民與蘇區紅軍的禮物事件,探討城鄉關係的贈予性,追蹤被借走穀物的流變路徑,

考察其當代脈絡,重識城鄉與全球一體化語境下的中國鄉村敘事:稻穀、鄉野乃至整個鄉村,更貼切地說,是禮物性的。在“穀神變”的墟場,過去和未來相遇,並可在劇場空間裡撞見身體舞者、地方實踐者、城市研究者、鄉村建築者等。在這裡,鄉村與城市是經常談論的話題,禮物是反復的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