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引人入勝的數學詩

引人入勝的數學詩

整理編輯:彭大春

“最高的詩是數學。

最高的數學和最高的詩一樣,都充滿了想像,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創造,充滿了和諧,也充滿了挑戰。詩和數學又都充滿靈感,充滿激情,充滿人類的精神力量。

我國古代詩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學的瑰寶。在文學這個百花園中,有些詩和數學時有聯姻,如把數字嵌入詩之中,有的一首詩就是一道數學題。

當你在吟詩時,既提高了文學修養,又學會瞭解題,還得到了美的享受!

一、數字詩

一去二三裡,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這是宋代邵雍描寫一路景物的詩,把10個數字全用上了。這首詩用數字反映遠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膾炙人口。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無數片,

飛入梅中都不見。

清代乾隆皇帝有一次遊山玩水,碰上大雪,觸景生情,口吟數字詩,形象地描繪雪花飄落與梅花融為一體的情景:全詩用表示雪花片數的數量詞寫成。讀後就好像身臨雪境,飛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飛入梅林,就難分是雪花還是梅花。

一窩二窩三四窩,

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家千鐘粟,

鳳凰何少爾何多。

這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寫的一道《麻雀》詩。他眼看北宋王朝很多官員,

飽食終日,貪污腐敗,反對變法,故把他們比作麻雀而諷刺之。

一篙一櫓一漁舟,

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

一人獨佔一江秋。

這是清代紀曉嵐的十“一”詩。據說乾隆皇帝南巡時,一天在江上看見一條漁船蕩槳而來,就叫紀曉嵐以漁為題作詩一首,

要求在詩中用上十個“一”字。紀曉嵐很快吟出一首,寫了景物,也寫了情態,自然貼切,富有韻味。

西漢時,司馬相如告別妻子卓文君,離開成都去長安求取功名,時隔五年,不寫家書,心有休妻之念。後來,他寫了一封難為卓文君的信,送往成都。卓文君接到信後,拆開一看,只見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萬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她立即回寫了一首如訴如泣的抒情詩: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 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 七弦琴無心撫彈,八行書無信可傳, 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我眼望穿, 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叫丫環。

萬語千言把郎怨,百無聊賴,十依闌幹, 九九重陽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點燭祭祖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梳妝懶,

三月桃花又被風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司馬相如讀後深受感動,親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長安。從此, 他一心做學問,終於成為一代文豪。

三月桃花又被風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司馬相如讀後深受感動,親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長安。從此, 他一心做學問,終於成為一代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