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凡說:怎麼買固態硬碟,你知道嗎?

很多朋友都想升級電腦或裝新機。這時,有個問題就開始困擾了,那就是固態硬碟怎麼買?因為市面上的固態硬碟太多了,看上去眼花繚亂的,介面就有好幾種,不知哪一款更適合自己。

一、老平臺升級的。

我指的是原來用的是機械硬碟,有SATA介面的平臺。支援AHCI傳輸協定。

這類用戶往往是想著改善一下啟動速度,提高一些老平臺的整體流暢度。

那麼,當然是選擇性價比最高的SATA 3.0介面,因為你的老平臺也只有這個介面。

它是目前最常見的SSD介面,SATA 介面最大的優勢就是成熟,相容的設備多,普及程度也比較高。理論傳輸頻寬6Gbps,500MB/s多的讀寫速度也夠用。

雖然SATA 3.0介面規格已經落伍,但廉頗歲老,尚能飯。普通使用者對性能的要求談不上苛刻,SATA 3.0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主流選擇。

說起代表性SATA SSD,那就多了,Intel 730系列,三星850PRO、浦科特M6Pro等等。尤其三星 850 Pro,代表了SATA 3.0 SSD性能的巔峰。

二、新裝機用戶。建議用M.2 介面,最好支援新傳輸協定NVMe(較貴)。它在傳輸頻寬、容量、輕薄特性等方面有更多的優勢,已經是主流和標配了。

為什麼M.2能夠引領SSD的速度革命?原因在於M.2介面走PCI-E通道,而非傳統的SATA通道。我們知道,主流的主機板都有充裕的PCI-E通道數,也就是說,多條通道可以實現超高的頻寬。這就是為何PCI-E通道能夠成為下一代SSD的介面標準。

目前,M.2介面細分為兩種:Socket 2和Socket 3。Socket 2走SATA通道、PCI-E 2.0 x 4通道,最大理論讀寫速度分別達到700MB/s、500MB/s。支援傳統的傳輸協定ACHI。價格較便宜,適合性價比的辦公用機或普通用戶。

Socket 3專為高性能存儲設計,PCI-E 3.0 x 4通道,速度可達到32Gbps,接近4GB/S的頻寬,比SATA快5倍之多。一般支援最新傳輸協定NVMe。價格較貴,

適合高端用戶或遊戲發燒友。

綜合起來,Socket 3介面的M.2 SSD性能遠超目前任何一款介面標準的SSD,比如三星960PRO 250G M.2 SSD,讀寫性能就達到恐怖的3200MB/s與1500MB/s,遠遠把SATA SSD拋開。為了方便歸類,我們將這些高性能M.2 SSD稱為NVMe M.2 SSD。

目前不少SSD廠商已經跟進這個市場,務必分到這塊大蛋糕。我們相信,未來是屬於NVMe M.2 SSD的

三、其它介面的固態硬碟我們看看就算了,都是非主流或即將淘汰的。

四、選什麼牌子和容量好?

1、牌子的話,像三星、英特爾、浦科特、金士頓等都不錯,價格都差不了太多,關鍵是晶片。最好選擇原廠的晶片,三星、英特爾和浦科特是能自己生產硬碟晶片的。而這些晶片主要是看傳輸協定、理論速度、介面和容量吧,這個多對比一下就知道優劣了。

2、容量的話。如果僅僅是拿來做系統磁片的,120G就夠了;如果是拿來做系統磁片和應用盤的,那至少要250G;如果是小主機殼,裝不下太多硬碟的,那就至少500G了。超過500G的話太貴了,建議土豪隨意。

未來是屬於NVMe M.2 SSD的

三、其它介面的固態硬碟我們看看就算了,都是非主流或即將淘汰的。

四、選什麼牌子和容量好?

1、牌子的話,像三星、英特爾、浦科特、金士頓等都不錯,價格都差不了太多,關鍵是晶片。最好選擇原廠的晶片,三星、英特爾和浦科特是能自己生產硬碟晶片的。而這些晶片主要是看傳輸協定、理論速度、介面和容量吧,這個多對比一下就知道優劣了。

2、容量的話。如果僅僅是拿來做系統磁片的,120G就夠了;如果是拿來做系統磁片和應用盤的,那至少要250G;如果是小主機殼,裝不下太多硬碟的,那就至少500G了。超過500G的話太貴了,建議土豪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