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放話未來電商平臺可能會消失,馬雲怎麼看?

一提到富士康,想必大家想到都是蘋果最大代工廠,國內最大的製造企業,人數過百萬,員工浩浩蕩蕩,大量生產、快速交貨,以絕對性的優勢壓扛起業界製造業的一面大旗。

然而,給人如此印象的富士康早已是幾年前,現在的富士康在發展洪流力求改革創新,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只知道蠻幹的製造廠了。

6月4日,央視《對話》訪談欄目邀請了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親臨現場,為大家展示了與以往不一樣的富士康工廠。

由於如今互聯網社會的快速發展,像富士康等傳統的製造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過去發展的局限性。

現在郭台銘開始著手佈局富士康互聯網+智慧化的科技元素升級,實現科學先進的“關燈工廠”,依靠感測器、大資料,在黑暗過程中也能完成生產,從而擺脫過去重度依賴人工勞動力的傳統製造廠的固有印象。

關於富士康大力推崇富有科技智慧元素的“關燈工廠”,從名字上就給人一種頗具神秘色彩的意味。

對此,郭台銘在央視《對話》欄目上指出:“我都不想你去我們的工廠去,我們是禁止攝影的。一般我們的工廠是非常保密的,很難有記者能夠進去拍攝。我一般自己進去就是拿手電筒進去,所以這個工廠目前確實是沒有開燈在運作。

但是我們現在還有相當大一部分,將近一半以上的作業還需要人力。”

由此可見,富士康的“關燈工廠”真如傳說般神秘,就連記者都很難進去拍攝,那普通老百姓就更難見到其真容。

除此之外,郭台銘心中還有一個“機器人代替人工勞動力”的想法。

如今科技發達,機器人的存在也將越來越普遍,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真的能代替人工勞動力實現大批量的工藝生產,但這還需要時間和技術上的支撐,畢竟生產一個機器人可以,但要生產上百萬個機器人,成本問題還是非常現實。

一直以來,

電商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江湖恩怨”總被業界所津津樂道,這次郭台銘面對媒體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以前不看好電子商務,不管是工業還是農業,都還是實體經濟,實體經濟要服務業支撐,我認為這是電子商務的一種。就實體經濟來講,我們叫一個速食,坐一個滴滴打車,這些東西都是實體經濟,我覺得實體經濟將來是使用者端跟用戶端,或者使用者端跟製造端,或者農業生產直接跟消費者端,會分成各種各類,電子商務平臺可能會變成歷史。”

不得不說,製造業的大佬就是敢說大實話,如今人人依賴的電商經濟,到了郭台銘眼中卻是“電商未來會淪為歷史”,實體經濟才是王道。不知道電商兩巨頭馬雲和劉強東,聽了這話是什麼感受。他們現在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就是電商,如果電商平臺真的消失了,馬雲和劉強東會如何應對呢?劉強東會採取何種措施還不知道,但是馬雲卻早已打起了準備仗。

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昔日成功的模式可能成為今日的障礙。所以,企業的領導者要從慣性中跳出來,把策略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才能讓企業長青。

會分成各種各類,電子商務平臺可能會變成歷史。”

不得不說,製造業的大佬就是敢說大實話,如今人人依賴的電商經濟,到了郭台銘眼中卻是“電商未來會淪為歷史”,實體經濟才是王道。不知道電商兩巨頭馬雲和劉強東,聽了這話是什麼感受。他們現在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就是電商,如果電商平臺真的消失了,馬雲和劉強東會如何應對呢?劉強東會採取何種措施還不知道,但是馬雲卻早已打起了準備仗。

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昔日成功的模式可能成為今日的障礙。所以,企業的領導者要從慣性中跳出來,把策略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才能讓企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