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曝光!馬雲、馬化騰、劉強東不堪回首的陰暗人生……

每個創業者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每個創業者都是拼命三狼,創業絕對是比你想像中要慘很多倍的,劉強東24歲去賣盜版碟,馬化騰27歲在陪聊、馬雲30歲被迫去賣襪子,看看他們都是如此的走過來的。

想創業的你還有什麼困難會挺不過去呢!

近日,京東老闆劉強東在網路上曝光了自己早期創業的一張名片。

當時的京東還叫是“北京京東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代理雅馬哈、三菱等光碟燒錄機,有一股濃濃的街頭修家電、修水管的氣息。

當年的京東還是線下小店,到99年也才7個員工,18年來,發展成為國內頂尖的電商公司,在物流和倉儲方面備受好評,從農村出來的劉強東,說了一段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劉強東社會學畢業,那時候社會學工作不好找,連女孩子看到這個專業都不跟他戀愛。

大學畢業拿著自己賺來的24萬元盤了一家餐店,奈何餐店服務員和大廚談上了戀愛,經營成本越來越高,不得已倒掉了,劉強東借了十多萬,給了員工雙倍工資,第一次創業告吹。

失敗之後的劉強東仍然選擇要創業,在98年創建了京東,

一開始只是在中關村一個櫃檯賣3C產品,一個月也有幾萬塊流水,後來才開始做了電商網站。

就這樣一路到了08年金融危機,燒錢模式下的京東資金吃緊,但卻沒有投資人願意接盤,京東融資步履維艱,一度讓劉強東感到京東會不會真的就這樣倒了?

當然後來今日資本的徐新給京東投了1000萬美元,雪中送炭。但時年34歲的劉強東由於過於焦慮,幾個月內白了頭,就在額頭上方。

馬雲

英語老師馬雲的第一家創業公司就是“海博翻譯社”,是整個杭州第一家專業翻譯機構,但當時翻譯市場並不成熟,生意也難以為繼。

為了度過經濟難關,馬雲甚至將辦公室一分為二,一半租給別人開書店,自己還做起了賣花的副業。

“業務副理”這個崗位,從來沒聽過。一查資料才知道,在當時多半是皮包公司才有這種崗位。

在阿裡巴巴之前,馬雲還有這些名片。

1995年4月,馬雲開始接觸到互聯網,然後創辦了海博網路公司,網站叫“中國黃頁”,不是小黃網,而是為中國的公司提供網路資訊的發佈,售價3000字+一張圖,2萬。

當時馬雲雖然是創始人,但名片的職位是市場部主管。也要負責市場開發工作。跟現在很多毫無業績的市場專員非要在名片上寫市場總監,完全相反。

這張名片上的馬雲已經赫然寫上了CEO職位,但這時馬雲的生意也不好做,每次推銷都被拒絕,當時馬雲就拋下一句豪言:

“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麼對我;再過幾年,你們都會知道我是幹什麼的。”

沒過幾年,馬雲終於實現了他那句豪言,現在的名片也變得高大上多了,有中文、英文,還羅列了三大知名集團的職位資訊。人生贏家,逼格滿滿。

馬化騰

騰訊老闆馬化騰的名片就跟現在很多商務範的名片較為雷同了。只不過當時的QQ叫OICQ,馬化騰本人的QQ號10001,但別期待著能加上。

1998年,馬化騰帶著炒股賺來的一筆資金和5位同學共同創辦了騰訊。彼時國內線民也才300萬,國內互聯網正在發展初期,一切都藏有巨大的可能,同時也含有巨大的風險。當時QQ差點60萬賣掉,還被嫌棄太貴。

為了能讓公司活下來,馬化騰做著類似現在程式外包的活賺錢,比如做網站、系統開發等。現在的騰訊,成為中國第一家市值3000億美金的公司。

再看看其他大佬的早期名片,

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有爭議的3721,

卻是周鴻禕事業的首次跨越,

後來3721賣給了雅虎。

放棄博士投身互聯網的張朝陽,

勇氣可嘉!

史玉柱除了董事長兼CEO,

還是高級專家客服。

童年貧寒到華人首富,

李嘉誠大起大落,

名片上卻是最簡潔的。

紮克伯格曾有這麼拽的名片。

名片就是職場身份最佳的表現,

不管年紀、長相,

有願望就執著地去實行,

必定會有改動的一天。

誰能說得清,

現在擺路邊攤的那個人,

在網路中義憤填膺的年輕人,

被嫌棄的創業者,

不知是誰,

十幾年後就成了首富。

或許,

我們離成功的距離,

還差一張名片。

1995年4月,馬雲開始接觸到互聯網,然後創辦了海博網路公司,網站叫“中國黃頁”,不是小黃網,而是為中國的公司提供網路資訊的發佈,售價3000字+一張圖,2萬。

當時馬雲雖然是創始人,但名片的職位是市場部主管。也要負責市場開發工作。跟現在很多毫無業績的市場專員非要在名片上寫市場總監,完全相反。

這張名片上的馬雲已經赫然寫上了CEO職位,但這時馬雲的生意也不好做,每次推銷都被拒絕,當時馬雲就拋下一句豪言:

“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麼對我;再過幾年,你們都會知道我是幹什麼的。”

沒過幾年,馬雲終於實現了他那句豪言,現在的名片也變得高大上多了,有中文、英文,還羅列了三大知名集團的職位資訊。人生贏家,逼格滿滿。

馬化騰

騰訊老闆馬化騰的名片就跟現在很多商務範的名片較為雷同了。只不過當時的QQ叫OICQ,馬化騰本人的QQ號10001,但別期待著能加上。

1998年,馬化騰帶著炒股賺來的一筆資金和5位同學共同創辦了騰訊。彼時國內線民也才300萬,國內互聯網正在發展初期,一切都藏有巨大的可能,同時也含有巨大的風險。當時QQ差點60萬賣掉,還被嫌棄太貴。

為了能讓公司活下來,馬化騰做著類似現在程式外包的活賺錢,比如做網站、系統開發等。現在的騰訊,成為中國第一家市值3000億美金的公司。

再看看其他大佬的早期名片,

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有爭議的3721,

卻是周鴻禕事業的首次跨越,

後來3721賣給了雅虎。

放棄博士投身互聯網的張朝陽,

勇氣可嘉!

史玉柱除了董事長兼CEO,

還是高級專家客服。

童年貧寒到華人首富,

李嘉誠大起大落,

名片上卻是最簡潔的。

紮克伯格曾有這麼拽的名片。

名片就是職場身份最佳的表現,

不管年紀、長相,

有願望就執著地去實行,

必定會有改動的一天。

誰能說得清,

現在擺路邊攤的那個人,

在網路中義憤填膺的年輕人,

被嫌棄的創業者,

不知是誰,

十幾年後就成了首富。

或許,

我們離成功的距離,

還差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