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武漢有這樣一個富裕的地方,他們夜不閉戶,家家路不拾遺

黃陂李家崗灣腰鼓隊正在排練 通訊員供圖

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陳博雷 通訊員徐文婷

村頭古樹下,腰鼓隊歡歌笑語鑼鼓喧天;老年大學裡,書法愛好者潑墨揮筆書寫春秋;檯球室內,男女老少一決高下好不熱鬧……

6月2日,記者探訪武漢市黃陂區鄉風文明建設,看到這樣一幅幅生動的農村畫面。近年來,黃陂區全面開展“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工作,同時指導各街鄉結合實際,打造特色和亮點,努力實現一街一品、百花齊放。

傳承鄉賢文化推動移風易俗

黃陂李家崗灣挑選年夜飯節目現場 通訊員供圖

走進黃陂六指街新集村李家崗灣,可以看到小洋樓鱗次櫛比、水泥路寬闊乾淨、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停著小轎車……這個灣子不但富裕,鄉風更是和諧。

灣裡的11名鄉賢用經驗、學識、財富、專長、技藝,

多年如一日為灣子裡做實事。

故事還得從10年前說起。2007年春節,李守斌、李守志、李守武等11個熱心人湊了2萬多元,請全村人吃團年飯。

吃年飯時,鄉親們不分彼此,開懷暢飲,敘親情,談見聞,謀發展。鄉親們一致同意吃年飯的餘款用來維修灣裡當家塘水閘,並約好來年也要一起吃年飯。

隨後,李家崗灣成立了鄉賢理事會,11位德高望重、家境豐厚、熱心公益的村民輪流任理事長,

確定年度實事,設立鄉賢基金。

鄉賢理事會每年為灣裡辦一件大實事。李家崗灣水泥路、路燈、泥塘清淤護砌、350平方米的文化大禮堂等,無一不在訴說著近幾年鄉賢文化給李家崗灣帶來的變化。

十年來,李家崗灣鄉賢理事會凝聚著人心,起到了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道德評議會的作用。

念好家風“五字經”打造淳厚民風

老人在黃陂大潭辦事處澄湖村老年大學練習書法 通訊員供圖

走進黃陂大潭辦事處澄湖村,只見村灣環境潔淨優美,村風民風淳厚樸實,全村148家農戶,走進每家每戶,都有家訓映入眼簾。

大潭辦事處下屬的10個村子裡,由村幹部帶頭發起,由一群大學生村官、駐村選調生組織起來一支大潭青年志願者服務隊,

同時發動了村裡讀過書的大學生們,加入了這支志願者隊伍。這支60多人的隊伍,走訪了1800戶,為村民們一一提煉了家訓。

除了動員大學生村官幫助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提煉家風家訓,黃陂區大潭辦事處還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傳揚好家風,打造好民風。

村民齊上陣,念好“展、書、繡、頌、傳”五字經,製作光榮榜宣傳展示好典型。巧手婦女,時常聚在一起繡家風;活動室裡,墨香四溢,樂聲飄揚,村裡的書法愛好者寫家風,愛好音樂的村民在這裡彈家風,唱家風;這種種的先進做法也成為武漢市“家風工程”的優秀經驗,並正向全市推廣。

典型引路 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黃陂區委書記吳祖雲接受記者採訪 通訊員供圖

除了六指街的鄉賢文化引領道德風尚,大潭辦事處的家訓家風建設工程,還有長嶺街短嶺村,用垃圾換醬油改變了村民陋習,使當地一舉變成環境整潔的生態文明村落;武湖街“社區大廚房”烹出文明節儉好風尚;蔡家榨街鳳凰寨村黨員志願服務隊以“有困難莫要怕,隨時給我打電話”為活動主題,對接農戶需求,探索出“一二三四五”志願服務模式,村莊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民風更加淳樸……

黃陂區委書記吳祖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李家崗灣就是一個由鄉賢群體帶動的鄉村文明樣本,不僅是李家崗灣,黃陂區在全面推進工作的同時,指導和幫助各街鄉結合實際,打造特色與亮點,努力實現一街一品、百花綻放。

吳祖雲說,通過黨員幹部發揮“紅色引擎”的推進帶動作用,加上一批如群星璀璨的道德模範、鄉賢的示範引領,文明之花正在黃陂這片熱土上競相綻放。

時常聚在一起繡家風;活動室裡,墨香四溢,樂聲飄揚,村裡的書法愛好者寫家風,愛好音樂的村民在這裡彈家風,唱家風;這種種的先進做法也成為武漢市“家風工程”的優秀經驗,並正向全市推廣。

典型引路 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黃陂區委書記吳祖雲接受記者採訪 通訊員供圖

除了六指街的鄉賢文化引領道德風尚,大潭辦事處的家訓家風建設工程,還有長嶺街短嶺村,用垃圾換醬油改變了村民陋習,使當地一舉變成環境整潔的生態文明村落;武湖街“社區大廚房”烹出文明節儉好風尚;蔡家榨街鳳凰寨村黨員志願服務隊以“有困難莫要怕,隨時給我打電話”為活動主題,對接農戶需求,探索出“一二三四五”志願服務模式,村莊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民風更加淳樸……

黃陂區委書記吳祖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李家崗灣就是一個由鄉賢群體帶動的鄉村文明樣本,不僅是李家崗灣,黃陂區在全面推進工作的同時,指導和幫助各街鄉結合實際,打造特色與亮點,努力實現一街一品、百花綻放。

吳祖雲說,通過黨員幹部發揮“紅色引擎”的推進帶動作用,加上一批如群星璀璨的道德模範、鄉賢的示範引領,文明之花正在黃陂這片熱土上競相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