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挖《白鹿原》白鹿兩個大家族為何教育出來的孩子大不相同?

最近一直追劇《白鹿原》,雖然原著裡很多情節電視劇版改掉了很多,

但仍不失原汁原味,最早讀原著是在學生時代,感慨它是一部黃色小說,現在已為人母再來看這部歷史巨著就不再那樣的淺薄,自然而然的想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照理來說小說中鹿子霖吃喝嫖賭樣樣沾,卻教出了兩個品行學問都好的兩個孩子,而白嘉軒一身正氣卻教出了白孝文這樣的小人?

有兩點感悟:

一、從老輩人看,白家老太太跟鹿家老頭,孫子輩的基本都是這兩位老人帶大的,鹿泰恒從小的教育是每次鹿子霖做了什麼錯事人家鹿老頭就當做例子教育這兩兄弟。教孩子之乎者也都是解釋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而白家老太太畢竟封建婦女,眼界心胸都不行,淨給白家這兩孩子灌輸封建糟粕。

二、再來看父輩,白嘉軒在教育孩子方面採用的是儒家的傳統教育方式,對孩子要求嚴格,不讓子女越雷池一步。對新式教育他不屑一顧,認為傳統的四書五經就是最好的,他用他農民的眼光看待一切新事物,對不符合原上規矩的都一概排斥。白孝文和白孝武兄弟兩個嚴格按照白嘉軒設計的道路成長,變成了和白嘉軒一樣的本本分分的傳統農民。

鹿子霖也是農民,做夢都想出人頭地。他知道族長與他無緣,在白鹿原上他無論怎麼做,處處都要比白嘉軒低一頭。他把希望寄託給下一代。他能接受新事物,在孩子教育方面也開明,及時把兩個兒子送進城裡念學。鹿兆鵬和鹿兆海兩兄弟也成了白鹿原上最有出息的兩個人。

一個是投身共產黨的革命事業的先驅者,一個是抵禦日寇,揮灑熱血,馬革裹屍的民族英雄。

鹿兆鵬在爺爺的影響下,加上自身從小明辨是非,長大後有勇有謀,對革命事業堅持不懈,成為了白鹿原反封建鬥爭的旗手;而白嘉軒的長子白孝文被壓制在封建禮教管束下一直安分守己,直至田小娥挑破他壓抑已久的醜惡嘴臉,變得狡猾險惡。

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不僅僅是來自父親,其他和孩子接觸的家庭成員都會影響,而且這會直接導致孩子的主觀意識形態的發展。所以說,每個孩子的性格、文化修養都有環境和家庭的影響,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