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個為看電視哭鬧,不死不休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一位元小學生喜歡看電視,家長不在時無限制的看,家長回來時趕緊關了電視,裝作學習的樣子。家長在旁邊看電視,他也不時的找藉口,盯著電視瞟,看上去行為會稍微收斂些。


家長知道孩子愛看電視,說過孩子,可是沒啥用。為了看電視,孩子還和家長吼過,家長打也打過、罵也罵過,可是孩子依舊改不了看電視的壞習慣。

看電視是病,得治!

家長也曾好好和孩子溝通,反復和孩子囉嗦“不要看電視”,可孩子卻不服管教,提出“不公平,

憑什麼家長就可以看”,家長火了,朝孩子吼著“我是你爸,是你監護人,我是為了你好!你要不服就別在我們家,滾,以後別叫我爸!”或者“等你熬熬,到18歲成人以後,媽就不管你了!隨便你幹什麼,員警抓走都和我沒關係。”

在一度威逼利誘、打一棍子給顆棗子的冷暴力應對下,孩子雖不服氣,但也忍了!雖然家長知道他心裡還是有意見的,但是又能怎麼樣呢?他還小呀!再說了,打罵他的目的就是讓他不再看電視啊,

家長難道錯了嘛?

家長的心是好的,但語言和行為上卻是錯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怨”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必然會爆發得更激烈。

某一天,孩子在學校因為看電視爆走了,還驚動了校長!老師打電話給家長,請他帶回去,那時,家長懵了!

讓你任性的看個夠!

家長問:“平時,我們也很嚴厲的管教孩子,叫他不要看電視,打都打了好幾次了,可是他怎麼還是愛看電視,就不知道我們為他好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家長太專制,沒有以身作則,看上去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在愛孩子,實際是不尊重孩子,妄圖通過懲罰來控制孩子,操控著孩子的生殺大權,沒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沒有把他當“人”看。

家長很疑惑,孩子犯錯就不能懲罰了嗎?不打他他怎麼能長記性呢?其實,孩子知道怎麼辦。

家長通過打罵、懲罰解決問題,就是替孩子解決問題,把責任包攬過去,並沒有實質的教會孩子怎麼解決問題,這個問題依舊存在,那下次孩子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永遠學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看上去家長能通過打罵勝了孩子,孩子一時沒有再看電視,但是孩子的心是不服氣的,

不知道看電視不好,下次還會看,長期效果並不好。而家長實際在和孩子的征戰中“贏了”孩子,卻沒有“贏得”孩子。

家長煩惱了,該怎麼辦才能阻止孩子看電視呢?

看電視就這麼不好嗎?不一定!家長可以改變認知,看電視也能學到知識!

打孩子就一定能管好孩子?不!家長有沒有嘗試改變換一個角度,嘗試不懲罰孩子!

停止懲罰並不意味著允許孩子為所欲為,只是不用外力懲罰來控制孩子。

家長又問具體該怎麼做呢?

我們建議家長用愛去包容孩子。如果實在太生氣了,就“積極的暫停”,去衛生間獨自冷靜一會,以身作則,將情緒接納,學會平靜的和情緒共處,尊重孩子,讓孩子也能看見內在的自我控制。

家長對孩子尊重,孩子就學會了尊重,當他感受到被尊重,就有了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就會表現得更好。當家長的頻道和孩子的頻道在同一條線上時,共情出現,家長理解孩子,孩子也能尊重家長。雙方都能控制好情緒,再去解決問題時,就會容易很多。

看電視不是錯,家長可以陪著看!

後來,當孩子再一次看電視被家長撞見了,家長瞟了他一眼,只見孩子緊張的站著,低著臉,沒有說話。家長呢,也沒有抄起棍子就打,而是和他對峙了一會,上去抱了他,抱著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嚇得還抖了一下。

家長緊緊的抱著孩子,心疼了幾秒,然後想著老師教導的方法,過了一會平靜的開口了:“今天,我和你說話前注意到你在看電視。我覺得你可能是在學習電視上的某一個知識,或者你學習累了,想看電視休息一下。” 孩子愣住了,半天沒有說話。

家長接著溫和的說,“但你盯著電視,並沒有將我們之前說的話記在腦子裡,這讓我很難過,還有點生氣,但是今天我不懲罰你!你覺得你偷看電視對嗎?你除了看電視還可以怎麼做”? 孩子歪著腦袋盯著家長,心裡有些忐忑,不知道家長的意思,猜測著家長想說什麼。

家長無奈,接著說:“我覺得我們是不是可以制定一個看電視的計畫,大家都去遵守,這樣你看電視的心情會好,沒必要偷偷摸摸,我也無須為你看電視而生氣,你覺得怎麼樣?”孩子點點頭!

家長笑了笑,問道,“我們一起想想,制定一個什麼樣的計畫比較好?” 孩子想了一會,跑進房間,歪歪扭扭的寫了一個看電視的計畫——“一天只看30分鐘電視,超過時間,一周都不許再看!”

媽媽笑了,“我為你感到開心,你能自己解決看電視的問題了,我們把這個規定貼在牆上一起遵守,我也每天只看30分鐘電視,好不好?” 這次,輪到孩子笑了!

後來,他們都能遵守,尤其是孩子,看電視到29分時就特別緊張,時間剛剛跳到30分的時候就主動關了電視。還有一次,超過了時間,也主動遵守了規則,做到了一周不看電視。

看電視的圓滿結局

媽媽表示很欣慰,發現不打孩子也能很好的管教孩子,並且不打孩子,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管教力量更大。不懲罰不驕縱,正面管教,你值得擁有!

家長又問具體該怎麼做呢?

我們建議家長用愛去包容孩子。如果實在太生氣了,就“積極的暫停”,去衛生間獨自冷靜一會,以身作則,將情緒接納,學會平靜的和情緒共處,尊重孩子,讓孩子也能看見內在的自我控制。

家長對孩子尊重,孩子就學會了尊重,當他感受到被尊重,就有了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就會表現得更好。當家長的頻道和孩子的頻道在同一條線上時,共情出現,家長理解孩子,孩子也能尊重家長。雙方都能控制好情緒,再去解決問題時,就會容易很多。

看電視不是錯,家長可以陪著看!

後來,當孩子再一次看電視被家長撞見了,家長瞟了他一眼,只見孩子緊張的站著,低著臉,沒有說話。家長呢,也沒有抄起棍子就打,而是和他對峙了一會,上去抱了他,抱著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嚇得還抖了一下。

家長緊緊的抱著孩子,心疼了幾秒,然後想著老師教導的方法,過了一會平靜的開口了:“今天,我和你說話前注意到你在看電視。我覺得你可能是在學習電視上的某一個知識,或者你學習累了,想看電視休息一下。” 孩子愣住了,半天沒有說話。

家長接著溫和的說,“但你盯著電視,並沒有將我們之前說的話記在腦子裡,這讓我很難過,還有點生氣,但是今天我不懲罰你!你覺得你偷看電視對嗎?你除了看電視還可以怎麼做”? 孩子歪著腦袋盯著家長,心裡有些忐忑,不知道家長的意思,猜測著家長想說什麼。

家長無奈,接著說:“我覺得我們是不是可以制定一個看電視的計畫,大家都去遵守,這樣你看電視的心情會好,沒必要偷偷摸摸,我也無須為你看電視而生氣,你覺得怎麼樣?”孩子點點頭!

家長笑了笑,問道,“我們一起想想,制定一個什麼樣的計畫比較好?” 孩子想了一會,跑進房間,歪歪扭扭的寫了一個看電視的計畫——“一天只看30分鐘電視,超過時間,一周都不許再看!”

媽媽笑了,“我為你感到開心,你能自己解決看電視的問題了,我們把這個規定貼在牆上一起遵守,我也每天只看30分鐘電視,好不好?” 這次,輪到孩子笑了!

後來,他們都能遵守,尤其是孩子,看電視到29分時就特別緊張,時間剛剛跳到30分的時候就主動關了電視。還有一次,超過了時間,也主動遵守了規則,做到了一周不看電視。

看電視的圓滿結局

媽媽表示很欣慰,發現不打孩子也能很好的管教孩子,並且不打孩子,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管教力量更大。不懲罰不驕縱,正面管教,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