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臥薪嚐膽的勾踐,也受不了這炎熱的夏天啊,古代人是如何避暑的?

古代人沒空調沒風扇,怎麼熬過這如狼似虎的夏天?

《吳越春秋》上曾記載:“勾踐之出遊也,休息食宿於冰廚。”這裡所說的“冰廚”,就是古代人們專門用來儲存食物的一間房子,是夏季供應飲食的地方。

勾踐曾臥薪嚐膽,忍受過莫大的屈辱,能吃苦能受累,但在夏天高溫之中,還是乖乖地跑到冰廚中享受。

古代吳越之地夏季悶熱潮濕,那些貴族皇室夏天依舊能享用到冰塊這種降溫消暑的良藥。

冰只形成於冬季,為何夏季卻還有冰塊的存在呢?這要歸功於冰窖的建造。

冰窖修建於地下陰涼之地,冬天組織人員採集冰塊,放到冰窖儲存,留待夏天使用。

又有專門盛放冰塊的器皿,稱為“冰鑒”,下面放冰,再放食物,自然吃的是透心涼。

到明朝時,人們用黃花梨木或紅木製成一個箱子,

裡面放上冰塊,面板上鏤刻些或圓或方的小孔,一方面裡面可以冰鎮食物,另一方面,冰塊融化通過小孔散發涼氣,起到調節室溫的作用。這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冰箱與空調了。

《大清會典》記載:清廷在京城共分四處設冰窖十八座,由工部都水司掌管,統稱官窖,特供宮廷或官府用冰。

不過這些高檔方法,只是屬於皇家或貴族,平民百姓是沒有權利享受這些的。

不過,勞動人民的智慧永遠是最偉大的,將西瓜水果之類吊在籃子裡放井裡面,撈上來吃照樣是清涼解暑。

記得小時候,很多家庭裡都挖著蔭井,裡面放些東西,夏天進去,特別清涼。

全國各地已進入高溫模式,出門感覺柏油路都是軟的,一陣風吹過,感覺頭髮絲都卷了。

什麼時代,就有什麼樣的降溫解暑方法,未身處那個時代,又怎知當時的生活是好是壞呢?

當室外溫度超過體溫時,請自己注意防暑降溫,過段時間估計又會說:這條命都是空調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