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今辛苦創業開店,當初何必非得通過高考上大學?丨有言雜談

作者:伊西科 孟祥濤

工作經年的人,心底往往會有一種倦怠感悄悄蔓延,對工作最初的熱忱被日復一日的重複消磨乾淨,想要追求一種新的可能性,哪怕是開個小店,賣賣咖啡/書/花,

甚至於擺個烤紅薯/煎餅果子/肉夾饃的小攤,耕耘自己的一方天地。即便要做社會機器當中的螺絲釘,也要做更有趣的那個。

但是,想當初十年寒窗苦讀,擠過千軍萬馬,通過高考叩開大學大門,再經過四年或充實或渾噩的大學時光,如今不成想卻要陷入“上學和放羊”一般的迴圈怪圈?

高考,還是創業,哪一個對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關鍵?

創業比高考更容易改變命運,但想要創業成功卻不容易

四十年前,當恢復高考的通知下發到全國各個知青點的時候,留給考生們的準備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而且機會也不是向所有人敞開大門,只有平時表現優良的積極分子才能得到命運女神的垂青。在黑暗中潛行許久的這一代人,終於眼前出現微光,他們足踏泥濘,奮力狂奔,直到天地自由舒展,山川河流,次第生成。

1977年考生走出考場

如今,當激烈的社會階層轉換運動接近尾聲,高考對於個人及家庭改變命運的作用就已不再那麼明顯。這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在歐美發達國家,律師的孩子仍舊是律師,清潔工的孩子往往還是清潔工,幾代人積累起來的廣闊視野和資源優勢,並不能依靠一次考試就能夠克服。

但這並不等於高考無用論,即便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起碼還有一座橋,否則中下階層人人摸著石頭過河,嗚呼哀哉的會是絕大部分。如果沒有高考,劉強東很大概率會是成為像他父母一樣的漁民,一輩子最壯闊的往事可能只是年少時的離家出走,既碰不到那個叫龔小京的初戀,也沒有機會說出那句不知妻美;如果沒有高考,郭廣昌還是上頓吃梅乾菜配大米飯,

下頓大米飯配梅乾菜,不會有機會碰到談劍以及現在哪位漂亮女主播,也不會拉起一票同學,以復旦之星自詡。

在沒有高考的日子裡,北京四中出來的紅衛兵都比其他學校的更硬氣,即便都是沐浴著紅太陽長大,他們也比別人離太陽更近。不要端著高考的碗,去砸高考的鍋。

作為一個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以個人經驗論,我仍認為高考為不同出身和階層的孩子,

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竟考機會。高考不可以完全改變命運,但對於貧困山區的孩子來說,至少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

同樣作為階層躍遷的途經,創業同高考不乏相似之處。每個人自我實現的抱負就是不同的項目,高考的成績決定你是需要將身家全部押上、自擔所有風險,還是能夠獲得風投看好,引入更多資源。最後能否IPO,則既看努力,也看命數,只不過成績好的那批人最開始會走的更順當些。

有人問高考對改變命運更重要,還是創業對改變命運更重要?有不少人開玩笑說是爸爸、拆遷、長相……對改變命運更重要。比之高考,如今創業的確能更大程度地改變個人命運,實現個人夢想和階層躍遷。很多高考失利者,甚至於高中輟學的人,也可通過創業改變個人命運。還有80後企業家代表人物李想這樣放棄高考,通過連續三次創業成為年輕億萬富翁。

就成本而言,高考的成本較之創業相對可以接受,馬雲爸爸也連續考了三次,但一個創業項目從想法到實施,往往需要數年光景,會有巨大的機會成本擺在面前,不止如此,一旦創業失敗,給個人財務上的影響、名譽上的損害都難以輕易抹除。

如何增加創業成功的可能性,真正實現個人命運的改變?對如今的年輕人來說,我個人建議還是扎扎實實通過高考,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而不要妄想單純通過創業來創造神話。從無到有一步登天的創業者終歸是極少數,敗光千萬投資的神奇少女王凱歆就是最知名的反面例子。

精英創業成功可能性遠大于草根創業

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創業大潮下,目前社會上的創業人群可大概分為兩類:精英創業者和草根創業者。一些高學歷、高起點、海歸人士等,在創業時更關注自我成長、機會、價值等,可謂精英創業;一些希望通過模式拷貝快速成功,期待從政府和資本處得到各種支持,以及一些經營社區小店、直銷、微商、網店、代購等的都可以算作草根創業。

當然這樣的劃分也不盡準確,所有的精英也都是草根演變而來。而不管是精英創業還是草根創業,他們需要面對的使用者群體是重疊的,也就是占社會大多數的群體即草根用戶,他們在創業路上面臨的挑戰也是相同或類似的。

中關村創業大街

但我們必須承認,那些具有更高學歷和見識的精英創業者,通常目光更為遠大,能更快速高效地聚攏資源和人脈,其成功可能性也更大。因為創業不只需要激情和執行力,更需要資源和商業人脈關係。一些目光短淺,希望通過簡單的拷貝學習期待快速成功的草根創業者,往往更容易遭遇失敗。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他們也天然更喜歡投那些背景良好的精英創業者。

以這幾年興起的互聯網餐飲舉例,不管是西少爺肉夾饃、黃太吉煎餅、叫個鴨子烤鴨還是伏牛堂米粉,他們的創始人大多也都是名校畢業生,不單是更會互聯網行銷,更懂得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優化這些傳統行業,這些絕不是傳統的小商小販能比擬的。當然,不管是傳統還是新興,餐飲創業成功的前提還是要有用戶思維、好吃優先。

對每一個姑且不論是精英還是草根出身的創業者來說,想要創業成功,都需要對知識和學習懷有敬畏之心,以高考作為跳板,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並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加之進一步的考試深造,以開闊眼界擴大人脈,唯有如此,會獲得較之旁人更大的成功可能性。

簡而言之,在當今中國,創業可以說是可以直接改變人的一生以及實現階層躍遷的少數幾個選項。沙上築塔和層層壘土何者穩固?通過高考實現的先發優勢以及資源積累會是創業成功路上重量級的砝碼。

當然了,如果你已經做好了創業的十足準備並且已經躍躍欲試,那就勇敢的去創業吧!

還是能夠獲得風投看好,引入更多資源。最後能否IPO,則既看努力,也看命數,只不過成績好的那批人最開始會走的更順當些。

有人問高考對改變命運更重要,還是創業對改變命運更重要?有不少人開玩笑說是爸爸、拆遷、長相……對改變命運更重要。比之高考,如今創業的確能更大程度地改變個人命運,實現個人夢想和階層躍遷。很多高考失利者,甚至於高中輟學的人,也可通過創業改變個人命運。還有80後企業家代表人物李想這樣放棄高考,通過連續三次創業成為年輕億萬富翁。

就成本而言,高考的成本較之創業相對可以接受,馬雲爸爸也連續考了三次,但一個創業項目從想法到實施,往往需要數年光景,會有巨大的機會成本擺在面前,不止如此,一旦創業失敗,給個人財務上的影響、名譽上的損害都難以輕易抹除。

如何增加創業成功的可能性,真正實現個人命運的改變?對如今的年輕人來說,我個人建議還是扎扎實實通過高考,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而不要妄想單純通過創業來創造神話。從無到有一步登天的創業者終歸是極少數,敗光千萬投資的神奇少女王凱歆就是最知名的反面例子。

精英創業成功可能性遠大于草根創業

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創業大潮下,目前社會上的創業人群可大概分為兩類:精英創業者和草根創業者。一些高學歷、高起點、海歸人士等,在創業時更關注自我成長、機會、價值等,可謂精英創業;一些希望通過模式拷貝快速成功,期待從政府和資本處得到各種支持,以及一些經營社區小店、直銷、微商、網店、代購等的都可以算作草根創業。

當然這樣的劃分也不盡準確,所有的精英也都是草根演變而來。而不管是精英創業還是草根創業,他們需要面對的使用者群體是重疊的,也就是占社會大多數的群體即草根用戶,他們在創業路上面臨的挑戰也是相同或類似的。

中關村創業大街

但我們必須承認,那些具有更高學歷和見識的精英創業者,通常目光更為遠大,能更快速高效地聚攏資源和人脈,其成功可能性也更大。因為創業不只需要激情和執行力,更需要資源和商業人脈關係。一些目光短淺,希望通過簡單的拷貝學習期待快速成功的草根創業者,往往更容易遭遇失敗。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他們也天然更喜歡投那些背景良好的精英創業者。

以這幾年興起的互聯網餐飲舉例,不管是西少爺肉夾饃、黃太吉煎餅、叫個鴨子烤鴨還是伏牛堂米粉,他們的創始人大多也都是名校畢業生,不單是更會互聯網行銷,更懂得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優化這些傳統行業,這些絕不是傳統的小商小販能比擬的。當然,不管是傳統還是新興,餐飲創業成功的前提還是要有用戶思維、好吃優先。

對每一個姑且不論是精英還是草根出身的創業者來說,想要創業成功,都需要對知識和學習懷有敬畏之心,以高考作為跳板,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並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加之進一步的考試深造,以開闊眼界擴大人脈,唯有如此,會獲得較之旁人更大的成功可能性。

簡而言之,在當今中國,創業可以說是可以直接改變人的一生以及實現階層躍遷的少數幾個選項。沙上築塔和層層壘土何者穩固?通過高考實現的先發優勢以及資源積累會是創業成功路上重量級的砝碼。

當然了,如果你已經做好了創業的十足準備並且已經躍躍欲試,那就勇敢的去創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