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男孩女孩教育大不同!家長一定要知道(建議收藏)

點擊上方“福建教育微言”可以訂閱哦!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日後的成長。日常生活中,父母會習慣性地給女孩買洋娃娃,

給男孩買飛機模型,這種無意識的行為恰恰反映出男孩和女孩需要不同的教養方式。那麼應該如何選擇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

男生篇

適當“窮養”少攀比

“從來紈絝少偉男”,指的是:過多的物質享受可能導致男孩出現攀比心理,物質需求的無限度滿足會讓男孩缺乏堅強的意志和男子漢的擔當。因此,男孩最好“窮養”,不要事事以孩子為中心,

搞特殊待遇,這樣才能避免把孩子養成追求物質享受、奢侈浪費、不懂愛,也不懂感恩的紈絝子弟。

“窮養”不代表不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玩的或漂亮衣服,更不能克扣孩子的正常需要,否則可能會把男孩養得缺乏自信和智慧。“窮養”的內涵是,不要不顧自身經濟狀況,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首先,應理性引導男孩認識到坐享其成是一種恥辱,並主動抵制這種行為。

其次,要尊重性地“窮養”。比如男孩鬧著要買玩具,家長不要隨口呵斥或拖走,而要耐心引導。

學會放手促獨立

男孩比女孩更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旅美教育專家黃全愈在《怎樣培養後勁十足的孩子》中說:“最理想的狀態是家長本身不墨守成規,家庭內部有支持創新、鼓勵創新的氛圍。如果家長沒有創新精神,也應凡事想得開,心胸寬廣,不過分管束孩子。”因此,家長不妨多給男孩獨立空間,

學會放手。

放手教育不是讓孩子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而需要父母在放手的同時抓好孩子的生活教育,約束一言一行,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必需的寬容、理解和忍讓,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壓制男孩的反抗行為,而要反思和理解反抗背後的心理原因,找到解決辦法,否則可能會阻礙男孩的心理發展。

挫折教育變堅強

一項大型調查顯示,

70%的未婚女性覺得男友“性格軟弱”、“沒有擔當”,稱他們為“奶嘴男”。這主要因為父母喜歡用愛把孩子包裹起來,幫他安排好一切,使男孩變得柔弱、拒絕成長,受一點委屈和打擊就回避、退讓或放棄,即“蛋殼心理”。

家長可以適度給男孩一些挫折教育,讓“生雞蛋”經過蒸煮,內心變得堅強。其一,可要求男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照料一盆花,每天澆水,定期施肥,讓孩子體會到做任何事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其二,孩子往往行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不是很強,做事有頭無尾。家長可適時鼓勵孩子,讓他們學會自我激勵,有始有終地做好每一件事。其三,學習或生活中遇到挫折,幫孩子客觀分析原因,引導其以正確心態面對挫折。如“這次雖然沒得到名次,但比以前有進步”;“唱歌不行,可你數學不錯,爭取參加奧數競賽”等。

女生篇

“富養”女孩氣質佳

“從來富貴多淑女”,指的是:女孩什麼“好東西”都見過了,就相當於“脫敏治療”,使孩子長大後不容易被浮世的繁華和虛榮迷惑。家長可從小帶女兒出入各種場合,外出旅行,能開闊視野、增加閱歷和見識。同時,要讓她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濃濃的親情,具備值得被愛的資本。

但富養女孩不是穿金戴銀,不是百依百順地嬌慣和溺愛,而是給予精神上的富足,最終培養出氣質高貴的女孩。否則,再富有的女孩也可能因“心窮”而困苦。

勇氣培養不膽小

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女孩在路上看到狗,怕得躲在媽媽身後,甚至放聲大哭;打碎碗筷,便縮在牆角,生怕受到責駡。不少家長往往火冒三丈,覺得孩子扭扭捏捏,很沒出息。其實,這是由女孩的天性決定的。

女孩天生內心柔弱,她們的成長需要一種叫“勇氣”的養料,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出現上述情況時,父母要學會用正確的態度引導女孩的行為,切不可帶著情緒呵斥、指責,否則孩子會越來越膽小。爸媽們還要瞭解女兒的那些小女生心理需要,比如獲得關愛的小手段、隨年齡增長而來的小虛榮心。

家庭和睦不孤僻

有教育心理學家曾對30個家庭的孩子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觀察,其中男女各半。專家發現,一些經歷過父母離異、家庭變故的孩子會因為家庭環境不和諧而逐漸墮落,其中大多數是女孩。

這是因為女孩對家庭幸福感的要求較男孩更高,當她感覺不到家庭溫馨時,很可能下意識地向外界、別人去索取,容易走入極端、暴戾、孤僻的狀態,陷入早戀、學壞等歧途。因此,養閨女要拿出更多的耐心與愛心,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讓我們的女孩在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為幸福的公主。

父愛母愛都要有

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女孩溫柔體貼,能與媽媽心靈相通。與父子關係相比,母女關係往往更親密,能帶給女孩與人溝通、交流的經驗,幫女孩構建親密關係,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

父親對女孩的身心影響也非常大。父女關係好,對女孩的心理和性別意識影響大。父親是女兒形成女性氣質的引導者、支持者和認可者,對兒童性別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經常談心多傾聽

中國父母喜歡站在一個權威者的角度,向孩子發號施令,告訴孩子不要怎樣、要怎樣,或是再三叮嚀,安排好孩子的一切細節。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只習慣於做道貌岸然的訓導者。然而,在訓斥中長大的女孩可能自主性較差,不會主動做事,而需要別人提醒,習慣聽從命令,依賴性強;也可能反抗心理強,聽不進去任何意見。

家長和女兒之間要多談心,才能心連心。首先,父母的語調要柔和,是朋友式的交流。女孩是非常敏感的,稍微嚴厲的語調都會讓她們彷徨無措。其次,少使用 “要”、“不許”等詞彙,最好換成“你覺得”、“試著去做”等。“談心”是只問問題,不講道理、不分析的教育。然後放鬆下來,去傾聽,給女孩全身心的包容。

女生篇

“富養”女孩氣質佳

“從來富貴多淑女”,指的是:女孩什麼“好東西”都見過了,就相當於“脫敏治療”,使孩子長大後不容易被浮世的繁華和虛榮迷惑。家長可從小帶女兒出入各種場合,外出旅行,能開闊視野、增加閱歷和見識。同時,要讓她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濃濃的親情,具備值得被愛的資本。

但富養女孩不是穿金戴銀,不是百依百順地嬌慣和溺愛,而是給予精神上的富足,最終培養出氣質高貴的女孩。否則,再富有的女孩也可能因“心窮”而困苦。

勇氣培養不膽小

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女孩在路上看到狗,怕得躲在媽媽身後,甚至放聲大哭;打碎碗筷,便縮在牆角,生怕受到責駡。不少家長往往火冒三丈,覺得孩子扭扭捏捏,很沒出息。其實,這是由女孩的天性決定的。

女孩天生內心柔弱,她們的成長需要一種叫“勇氣”的養料,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出現上述情況時,父母要學會用正確的態度引導女孩的行為,切不可帶著情緒呵斥、指責,否則孩子會越來越膽小。爸媽們還要瞭解女兒的那些小女生心理需要,比如獲得關愛的小手段、隨年齡增長而來的小虛榮心。

家庭和睦不孤僻

有教育心理學家曾對30個家庭的孩子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觀察,其中男女各半。專家發現,一些經歷過父母離異、家庭變故的孩子會因為家庭環境不和諧而逐漸墮落,其中大多數是女孩。

這是因為女孩對家庭幸福感的要求較男孩更高,當她感覺不到家庭溫馨時,很可能下意識地向外界、別人去索取,容易走入極端、暴戾、孤僻的狀態,陷入早戀、學壞等歧途。因此,養閨女要拿出更多的耐心與愛心,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讓我們的女孩在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為幸福的公主。

父愛母愛都要有

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女孩溫柔體貼,能與媽媽心靈相通。與父子關係相比,母女關係往往更親密,能帶給女孩與人溝通、交流的經驗,幫女孩構建親密關係,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

父親對女孩的身心影響也非常大。父女關係好,對女孩的心理和性別意識影響大。父親是女兒形成女性氣質的引導者、支持者和認可者,對兒童性別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經常談心多傾聽

中國父母喜歡站在一個權威者的角度,向孩子發號施令,告訴孩子不要怎樣、要怎樣,或是再三叮嚀,安排好孩子的一切細節。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只習慣於做道貌岸然的訓導者。然而,在訓斥中長大的女孩可能自主性較差,不會主動做事,而需要別人提醒,習慣聽從命令,依賴性強;也可能反抗心理強,聽不進去任何意見。

家長和女兒之間要多談心,才能心連心。首先,父母的語調要柔和,是朋友式的交流。女孩是非常敏感的,稍微嚴厲的語調都會讓她們彷徨無措。其次,少使用 “要”、“不許”等詞彙,最好換成“你覺得”、“試著去做”等。“談心”是只問問題,不講道理、不分析的教育。然後放鬆下來,去傾聽,給女孩全身心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