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日科技速遞」資訊化工業化融合管理兩項國家標準發佈

資訊化工業化融合管理兩項國家標準發佈

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近日在京聯合召開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標準發佈會,

發佈了《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和《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要求》兩項國家標準。

——央廣網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國際學術期刊《科學》6月8日線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二濤研究組關於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該論文首次揭示了在叢枝菌根真菌與植物的共生過程中,脂肪酸是植物傳遞給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並發現脂肪酸作為碳源營養在植物—白粉病互作中起重要作用。

——《人民日報》

廣義相對論在銀河系中心通過驗證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再次經受住了考驗。據《新科學家》雜誌網站6月6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借助夏威夷凱克天文臺近20年的資料,獲得了銀河系中心超大品質黑洞附近兩顆恒星S0-1和S0-38的清晰運行軌跡,發現這兩顆恒星的運行方式沒有偏離廣義相對論;同時,也未發現第五種基本力存在的證據。

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7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

——《科技日報》

尋火星生命 需另闢蹊徑

許多天文學家認為,紅色星球是搜尋外星生命的好選擇之一,可能性之高。而據《科學美國人》雜誌近日一篇文章稱,隨著尋找行動不斷升級,

科學家們正在另闢蹊徑,拓展更多可能性。科學家們認為,如果火星過去存在生命,那麼,它們保存在地下的機會更大。可能是化石,也可能是單細胞生物。

——《科技日報》

微生物或能解釋某些治療為何對某人無效

在尋求個性化治療的過程中,許多研究都將焦點集中于個體基因組如何控制身體藥物回應上。

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個體對藥物的反應不僅僅受到基因的影響,而且與個人的獨特微生物群落也息息相關。

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有證據表明,健康人能以不同的方式代謝某些藥物,這取決於他們體內的微生物組成。相關研究結果近日在於新奧爾良召開的美國微生物學會會議上公佈。

——科學網

最早智人化石在摩洛哥出土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日前發表一項重要成果:德國研究人員在摩洛哥一處考古點,發現了早期人類的遺骸化石,它們約有30萬至35萬年曆史。研究證實,這些化石正是迄今最早的智人(Homo sapiens)化石,其有助於人們瞭解智人的演化進程。

——科學網

探月三期工程將為載人登月奠定基礎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探月三期工程副總設計師孫為鋼近日對媒體介紹了中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整體情況。他說,探月三期工程將採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將8噸多的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太空。工程採用了複雜的方案,要在此前嫦娥三號月面軟著陸的基礎上,突破月面表取採樣、鑽取採樣、月球樣品封裝技術,突破月面起飛技術,掌握月球軌道交匯對接技術,樣品轉移技術,工程中還要實現多次分離,以及高精度的軌道測量和控制。

——《科技日報》

中國科學家優化技術基因編輯實現“剪切無殘留”

基因是存儲人體遺傳信息的“原始程式碼”。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讓科學家可以像使用剪刀一樣對“原始程式碼”進行人為改變。近日,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優化基因編輯技術,提高了“基因剪刀”的剪切準確率,對目標基因實現了完全敲除,真正做到“剪切無殘留”。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期刊《細胞研究》中。

——人民網

國內高校首個財務智慧服務機器人亮相

日前,國內高校首個財務智慧服務機器人“財寶”亮相電子科技大學計畫財務處服務大廳。科研人員介紹,聽懂並識別財務問題,並通過語音、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進行回答,僅是“財寶”的目前的初級工作;通過後續開發和資料庫完善,它還能找尋科研人員報帳的熱點、難點,並通過接入財務資料庫實現的一對一財務服務。

——《科技日報》

中俄優質資源集聚浦俄論壇

為加強中俄兩國間的交流與合作,6月4—8日,一帶一路“相約張江& 浦俄論壇”在張江高科技園區順利舉行。本次論壇以“中俄生物醫藥領域科技與人才合作”為主題,邀請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眾多機構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全面推進中俄生物醫藥領域的務實合作。

——《上海科技報》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日前發表一項重要成果:德國研究人員在摩洛哥一處考古點,發現了早期人類的遺骸化石,它們約有30萬至35萬年曆史。研究證實,這些化石正是迄今最早的智人(Homo sapiens)化石,其有助於人們瞭解智人的演化進程。

——科學網

探月三期工程將為載人登月奠定基礎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探月三期工程副總設計師孫為鋼近日對媒體介紹了中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整體情況。他說,探月三期工程將採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將8噸多的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太空。工程採用了複雜的方案,要在此前嫦娥三號月面軟著陸的基礎上,突破月面表取採樣、鑽取採樣、月球樣品封裝技術,突破月面起飛技術,掌握月球軌道交匯對接技術,樣品轉移技術,工程中還要實現多次分離,以及高精度的軌道測量和控制。

——《科技日報》

中國科學家優化技術基因編輯實現“剪切無殘留”

基因是存儲人體遺傳信息的“原始程式碼”。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讓科學家可以像使用剪刀一樣對“原始程式碼”進行人為改變。近日,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優化基因編輯技術,提高了“基因剪刀”的剪切準確率,對目標基因實現了完全敲除,真正做到“剪切無殘留”。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期刊《細胞研究》中。

——人民網

國內高校首個財務智慧服務機器人亮相

日前,國內高校首個財務智慧服務機器人“財寶”亮相電子科技大學計畫財務處服務大廳。科研人員介紹,聽懂並識別財務問題,並通過語音、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進行回答,僅是“財寶”的目前的初級工作;通過後續開發和資料庫完善,它還能找尋科研人員報帳的熱點、難點,並通過接入財務資料庫實現的一對一財務服務。

——《科技日報》

中俄優質資源集聚浦俄論壇

為加強中俄兩國間的交流與合作,6月4—8日,一帶一路“相約張江& 浦俄論壇”在張江高科技園區順利舉行。本次論壇以“中俄生物醫藥領域科技與人才合作”為主題,邀請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眾多機構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全面推進中俄生物醫藥領域的務實合作。

——《上海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