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古人的祝壽方式裡藏著大學問,你知道多少?

導語:古代祝壽和過生日是有區別的,二者不能給混淆在一起。幼年或者青年過生日不可稱作壽。壽是表達年齡大而且包含祝福的意思,一般來說多指于長輩。歲數過了五十歲,

或者五十歲開始,才可以過壽。但過壽並不是像生日一樣年年過,而是逢一個整數才祝壽。

從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開始,人們對長輩的生日就開始有了尊敬和重視。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古代如果長輩們的壽宴辦的不夠隆重,都會被世人指點,甚至在族譜上記下。周朝之後,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會在長輩生日時,置辦禮品表示祝賀。到了唐朝盛世,祝壽已形成一種民俗文化

祝壽要在長輩五十歲之後,每逢十年或者一些吉祥的數字,為長輩祝壽。吉祥的數字一般是六或者九,比如六十六歲大壽,或者九十九歲大壽。少數地方也會以單數年齡來祝壽,不過並不常見。一般六十多歲的壽宴是讓兒女聚集一堂祝福,

到了七十多歲和八十多歲的壽宴,就必須隆重對待了。

在古代,蟠桃、不老松、南山等實物,是長壽的象徵。因此在祝壽時,產生了許多藝術品,比如書畫,雕塑。祝壽的壽宴要由兒女們準備,首先要寫慶壽的請帖,送給親朋好友。如果是官宦家庭,還要請朝中百官來做客。

在祝壽儀式上,先是親友祝壽,行祝壽禮,一般都是鞠躬。然後旁邊會有人報哪戶人家,拿了什麼禮。

待到親友禮畢,直系親屬要在堂前跪拜,並說祝福語。然後紛紛獻上壽禮。祝壽宴上的主人公們,自然是穿得喜氣洋洋。祝壽儀式結束後,

祝壽宴席上的酒菜與平常無異,只是會多了壽包、麵條之類的食物。長壽麵是要長輩吃的,給親戚好友拿著壽包,以示感謝,也表長輩對晚輩的寄託與祝福。

祝壽雖是一件喜慶的事情,但也有很多忌諱。在古代一旦給老人祝壽,一直在老人離世前,到該祝壽的時間就不能不置辦祝壽的儀式和酒宴,

不然會被親朋們怪罪,封建說法中是說會給老人帶來不好的影響。